克拉瑪依市地處祖國西北邊陲,為中國西北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我市一直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特別是近年來,不斷加大對教育的財政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教育資源,強化教育均衡發展,積極推進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保證了克拉瑪依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1997年,克拉瑪依市在新疆率先高標準、高質量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兩基”目標?,F在,全市有公辦幼兒園23所,小學33所,中學22所,已初步形成了集幼兒園教育、中小學教育、高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為一體的學校教育、社區教育、現代遠程網絡教育等各類初等、中等、高等教育齊全的終身教育體制。多年來,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學畢業合格率、初中升學率始終為100%,初中鞏固率達99%以上。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廣泛宣傳,
營造氛圍,深入推進中考制度改革
評價制度改革要以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構建既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又能促
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規范有效地選拔各類高一級學校新生的評價體系。基于這一認識,我們成立了以主管教育的副市長為組長的初中畢業考試與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強化中考中招改革的政府行為,統一組織、協調改革的各項工作。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本著“積極改革,穩步推進,重點突破”的原則,以“初中畢業學業考試、綜合素質評價、高中招生錄取”三個方面為改革的主要內容,研究制定了《克拉瑪依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初中畢業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新的評價制度的建立,特別是對初中畢業生進行綜合評價、考試與錄取方式發生重大變化的做法,社會各界還需要一個認識和理解的過程。于是我們充分發揮全市的廣播、電視、報紙、公告欄、網絡等宣傳媒體的作用,積極向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進行宣傳。市教育局領導走進電臺、電視臺直播間,詳細解答中考改革有關問題;中小學組織教師、學生家長與新聞媒體聯合開展了中考改革大討論等,形成了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共同研討、關心支持中考改革的良好局面。
二、推行綜合素質評價,
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依據《教育部中小學考試與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自治區教育廳相關文件要求,我們于2005-2007年連續三年對全市三屆初中畢業生進行了綜合素質評價。評定內容由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六個方面組成,評定結果填入《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報告單》,并載入學生的成長記錄袋。評價中體現了綜合性、發展性和過程性原則,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加注重通過學生的發展過程,獲取學生的全面信息,使評價過程成為促進學生思想品質以及多方面潛能發展的過程。
我們以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工作為契機,引導學校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和質量觀,逐步建立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具體做法是將綜合素質評價工作貫穿于整個初中階段,并將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分為過程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過程評價要求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進行,從初中學生入學起,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并以學生成長記錄袋為載體進行記錄,用于改進學校日常教育教學;終結性評價是在學生畢業時進行總評,主要用于教育教學質量評估和高中招生與錄取,在進行終結性綜合素質評定時,“成長記錄袋”將作為綜合評定的重要依據之一。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將新課程多元評價理念落到實處,各學校積極開展了以“課程標準”為指南的評價改革,如我市實驗中學教師探索實施的“三星評價”管理機制。所謂“三星”是指優秀星、進步星與警示星。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每位學生不同的表現情況適時給予評價。表現優秀者給予優秀星★;表現較以前有明顯進步者給予進步星♂;若表現較差,則給予警示星※。同時實施動態評價機制,即學生在獲得警示星后,在以后的課堂表現中可以通過獲得優秀星和進步星來抵消,1顆優秀星或2顆進步星抵消1顆警示星。該評價由日評價到周匯總,最后通過一定的量化手段以數據的形式在學期末以周評價為單元繪出三星折線圖,從折線圖上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該生本學期在課堂上的綜合表現情況,是一部較為真實的成長及學習的檔案,是中學生成長記錄袋中的主要資料。該評價機制將激勵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效地整合,為我們進一步探索和實踐評價改革提供思路。
3.評定的組織和方法
評定的組織包括學校綜合素質評定委員會(由學校領導、教師家長和其他社會人士組成)和班級評定小組(由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學生代表組成)。通過學生自評、互評、班級評定小組評價的方式(權重分別為1:3:6)進行綜合素質評定。該評定應以學生的日常表現為依據,通過觀察、訪談和查閱學生的成長記錄等方法給予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并用等級加評語的方式表達。
三、積極探索和實踐中考制度改革,
充分發揮其對初中教育工作的導向作用
我們在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和普通高中招生中,徹底改變了從前的以各科分數簡單相加作為學生唯一成績和高中唯一錄取標準的做法,實施了學生成績“等級制”呈現和錄取標準的多元化。具體做法如下:
1.學生學業成績的表達與使用
先將學生各科學業考試成績在全市考生中由高到低排序,然后依次以:5%、20%、25%、25%、20%、5%的比例將各分數段劃定為A+、A、B+、B、C、D六個等級,并為每個等級分別賦予一個位置值,依次為:5、25、50、75、95、100。將考生五門學業考試等級的位置值相加,作為考生的排序的總位置值。學生的考試等級和位置值既作為初中學生畢業的重要依據(各科學業考試成績均在C級以上的考生方可畢業),也作為升學的主要依據之一。
2.高中招生的原則、依據及辦法
我們按照“既要依據學生的學業成績,又要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既要衡量學生發展的現有水平,又要參考學生的成長過程;既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又要關注學生某一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課程改革評價的要求,對普通高中招生標準作出具體規定,凡參加普通高中招生考試的考生必須同時達到以下標準方可被錄?。孩龠_到規定的普通高中錄取的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等級標準(各學科中沒有D級)。②考生綜合素質評定結果“基礎性發展目標”中的“道德品質”和“公民素養”兩個維度須達到合格,其余維度不含“D級”。③體育與健康考試等級達到C級。④實驗操作考查達到基本合格以上。⑤完成“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每學年不少于20天的規定。
若幾名考生總位置值相同,將按以下程序錄取:(1)優先錄取綜合素質評定等級高的考生。(2)優先錄取體育與健康考試等級高的考生。(3)若體育與健康考試等級情況仍然相同,則由高中學校確定學業考試中各學科的優先順序,依次錄取相應等級高的考生。(4)若仍相同,查看學生的成長記錄袋,榮譽多、獲獎多、有特長的考生優先錄取。
四、堅持“就近入學,劃片招生”的原則,
促進普通高中優質均衡發展
2006年,為保證各高中學校生源質量相對均衡,我們大膽進行了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確立了“就近入學,劃片招生”的原則,使各學校的生源質量相對均衡,各高中學校的優質資源得以充分發揮。
5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3年的中考制度改革探索與實踐,使學生的心理負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學校、家長、教師的思想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從只關注“分數”到開始關注“分數”與“素質”,從只關注“結果”到“過程與結果并重”。以“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普通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據,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初中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同時,“就近入學,劃片招生”的原則有力地抑制了“生源大戰”,學生無序流動等現象也得到有效遏止,普通高中生源也更加均衡。
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改進和優化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積極探索促進我市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長效機制。
(責任編輯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