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變式,就是變換問題的表現形式,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來呈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物理教學中,通過變式去認識事物,可以打破框框,克服習慣約束,使學生善于探索用多種方案、途徑,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這對學生優秀思維品質的形成起著積極的影響。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運用變式。
1 運用多種規律處理同一問題
變換角度、變換方式,運用多種規律處理同一問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多向求解”。
例如 額定功率為PL=10W的燈泡跟最大阻值為10Ω的滑動變阻器串聯在電U=15V的電源上,當滑片P在中點時,燈泡正常發光。燈泡的電阻和燈泡的額定電壓分別可能是多少?
解答時,啟發學生找出燈泡與變阻器在電流、電壓、電阻、電功率等各個方面的關系,哪些是相等的、共同的;哪些是可變的、不同的;哪些是恒定的、不變的;哪些是關聯的、互為因果的。當變阻器接入的電阻R=5Ω時,燈正常發光,設燈額定功率為PL,額定電壓為UL,電阻為RL,電路中電流為I,學生可能列出下列各式來求解。
(1)根據電路中燈與變阻器上通過的電流相等,得:
PL/UL=(U-UL)/R ,解出UL后再求RL。
(2)根據電路中電壓的關系(設I為共同未知量),得:
U=IR+PL/I ,解出I后,再求UL,RL。
(3)根據電路中電阻的關系(設I為共同未知量),得:
U/I=R+PL/I2,解出I后,再求UL,RL。
(4)根據電路中功率關系(設I為共同未知量),得:
UI=PL+I2R,解出I后,再求UL,RL。
(5)根據燈的功率及相關量有:
PL=[U/(R+RL)]2RL,解出RL后,再求UL。或者: PL=UL(U-UL)/R ,解出UL后,再求RL。
顯然,這些不同的式子,只是表象的不同,但所解答的結論——本質的東西是一樣的。通過這種變式方法,既溝通了知識的內在聯系,又有助于學生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2 逆向思考問題,克服定勢的消極影響
定勢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陷入經驗與習慣的泥潭,阻礙學生尋找新的方法解決問題,限制對事物全面、深刻、本質的認識。運用逆向思考這種變式方法,可以克服定勢的消極影響。
例如 在光學中,用光的可逆性,分析凹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反射后匯聚在焦點,反過來,從焦點發出的光線經凹鏡反射后又平行射出;電學中的“燒斷”好像是壞事,但反過來也可以加以利用——保險絲;利用電能夠獲得磁,反過來,利用磁能夠獲得電嗎?運動學中,剎車時,小車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表面上看,小車速度越大,繼續運動就越遠,那么,是否小車速度越大,慣性就越大呢?若是這樣,反過來且不是速度為零,慣性為零了嗎?
3 合理的使用類比的方法
直接認識某一事物發生困難時,可以依照已知事物的屬性,來建立未知事物的假想模型,通過比擬來認識新事物、說明新事物,通過這種迂回、變換的途徑突破問題。
例如 關于電源、電壓、電流做功,可以用抽水機、水壓、水流做功類比來說明;關于導體的電阻,可以用河道中的大石頭對水流有阻礙來說明;用電器外殼接地可以防止人體觸電,可以把接地導線比擬為人體的短路導線;而聲波可以和水波比擬等。
總之,在教學中,恰當的結合教學內容,啟發學生合理運用各種變式,不僅有利于學生深刻而全面的理解知識,準確而靈活的運用知識,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對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起著積極作用。
(欄目編輯 黃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