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當從我國南北朝時期的寺院質庫開始,經過1800年的發展已經深深的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典當曾經作為主流融資渠道成為銀行的鼻祖,素有“先有典當后有銀行”之說。
在很多人的思想中有這樣根深蒂固的觀點,典當行是一種乘人之危,在人們走投無路的時候,進行最終的盤剝,所以典當業從出生的時候就受到人們的詬病。傳統典當行終于在新中國成立后的1956年退出了中國歷史的舞臺,活躍了1800年的典當業進入了發展的斷層。

艱難的復出
“當時金保典當行的閆總把在北京成立典當行的材料送到央行行長手中的時候,行長的評價是:小閆在胡鬧。”雖然沒有親身經歷,但談到復出的艱辛過程,北京市典當行業協會秘書長郝鳳琴還是充滿了感概。由于社會各界缺乏對典當的認識,加之北京作為首都的特殊地位和影響,北京典當行的復出注定了要更加曲折。
隨著成都典當行的率先復出,到1992年除北京、新疆、西藏外,全國各地已經先后出現了典當行。1992年,曾經是北京老字號的金保典當行再也坐不住了,在央行行長手中遭到冷遇后,金保的閆總又通過各種辦法將材料送到了市領導手中,并三番四次找到市領導和央行領導詳細介紹在北京成立典當行的意義,1992年12月10日,不懈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這一天載入了北京典當行業的史冊:市政府和央行終于對金保典當的復出給出了肯定的答復。經過30多年的沉寂之后,新中國成立后北京首家典當行——金保典當行開業了,典當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緊接著,12月20日,阜昌典當行也獲準開業。以 “服務社會,支持生產、活躍流通、方便群眾”為宗旨的北京典當行正式復出了。
典當新“規矩”
對于剛剛復出的典當行,很多人的認識還是停留在傳統的盤剝老百姓的當鋪,真正了解典當行的人為數不多。郝鳳琴認為:典當業的復出與小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典當業正是伴著非公經濟的蓬勃發展復出的。
據郝鳳琴介紹,根據2005年商務部和公安部頒布的典當管理辦法的規定,典當行業經營范圍主要涵蓋三大類:第一類是動產典當。所謂的動產典當包括金銀首飾、古玩字畫,包括了機動車,這都屬于動產。它的收費標準是月利率的4.2%,另加半年期0.5%的銀行利息。第二類是房地產典當業務,它的收費標準是月利率2.7%,加上0.5%的銀行利息。第三類是財產權利質押,包括股票、股權、艙單,也包括知識產權、專利產權這些。收費標準是月利率2.4%,再加上0.5%的銀行利息。這個費用叫綜合費率,它包括了典當企業的服務費、鑒定費、評估費、保管費等等。“典當業盈利點就是綜合費率”,郝鳳琴補充說。
郝鳳琴強調指出,對于典當業的收費標準是嚴格按照國家規定來執行的。典當行業對于超過當品贖回時限的絕當品有一個規定,當物估價在3萬元以上的,可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的有關規定處理,也可以雙方事先約定絕當后由典當行委托拍賣行公開拍賣。拍賣收入在扣除拍賣費用及當金本息后,剩余部分應當退還當戶,不足部分向當戶追索。絕當物估價金額不足3萬,典當行可以自行拍賣或者折價處理,損益自負。郝秘書長認為,這是現代典當和傳統典當本質上的區別。
典當新內涵
復出之后的典當行是唯一經過國家認可、受法律保護、除銀行以外可以從事融資借貸業務的特殊工商企業,從1994年開始,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規范典當行的管理。1994年,國務院國發 [54]號文件,明確中國人民銀行為典當行的主管部門。1996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典當行暫行管理辦法》,并對全國典當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清理整頓。經人民銀行核準認定后,向全國1304家典當行發放了《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1999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建議將典當行劃歸由國家經貿委管理。2000年8月20日,完成交接工作。2001年8月8日國家經貿委簽發了第22號令,正式頒發了《典當行管理辦法》。2003年典當行業由于其服務流通的特性又被移交商務部管理。2005年4月1日商務部與公安部聯合發布《典當管理辦法》。該辦法對典當行經營的范圍、收費標準作了明確規定。
郝鳳琴介紹,現代典當就是“閑了置,忙了用”,能當的東西五花八門,多種多樣,平時積累的東西在關鍵時刻都能夠幫忙,小到黃鉑金首飾、相機名表、大到房地產汽車以及能經營經銷的商品、自己生產的貨物,只要是屬于自己產權、所有權、有權處置的東西都可以用來典當,從幾百塊、幾千塊到幾萬、幾十萬、上千萬都能成為當品。
經營品種和服務對象也不斷變革,從最早的個人用品質押,發展到現在主要針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用于生產經營的融資貸款。現代典當行在延續傳統的典當業務同時,其內涵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郝鳳琴更愿意向記者說的是現代典當為小企業融資的新內涵。
目前典當行主要業務包括民品典當和小企業融資兩個方面。對于民品的典當主要包括金銀首飾,以及一些奢侈品,通過典當變現,解決老百姓燃眉之急,民品的典當多數是為了解決居民個人生活所需;小企業融資已成為一種融資理財新理念,因其便捷靈活、放貸量小的特性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小企業所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