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突飛猛進的中國汽車業不斷沖擊著世界汽車市場,汽車出口一再創出歷史新高,自2005年4季度以來,一直保持進出口貿易順差。在去年汽車進出口貿易順差破紀錄以后,今年1-8月,中國汽車出口創匯251.65億美元,同比增長40.30%,進出口貿易順差高達88.99億美元。其中整車出口35.49萬輛,同比增長65.21%,累計出口創匯41.02億美元,同比增長1.2倍。在汽車出口主要品種中,轎車累計出口10.58萬輛,同比增長83.56%;載貨車累計出口14.60萬輛,同比增長52.63%;客車累計出口4.81萬輛,同比增長2.3倍。
發動機、汽車零部件創匯額持續增長。1-8月,發動機累計出口創匯6.65億美元,同比增長27.06%;汽車零件、附件及車身累計出口創匯98.09億美元,同比增長33.16%;汽車、摩托車輪胎累計出口創匯39.45億美元,同比增長36.89%;其他汽車相關商品累計出口創匯38.96億美元,同比增長33.76%。
市場特點
1、四驅越野車出口增速加快令人矚目,1-6月出口金額與數量分別同比增長594.21%與581.72%。小轎車出口也分別同比增長112.47%與94.24%,保持了強勢。這與今年上半年國內市場轎車與四驅越野車的良好表現分不開。小轎車、九座以下小客車和越野車出口約占出口數量和金額的35%。自主品牌仍然是中國轎車出口的絕對主力。其中出口量最大的是奇瑞汽車,今年前6個月累計出口已接近5.3萬輛,與去年同期的1.4萬輛相比,增幅高達290%。除了整車出口外,今年3月奇瑞向美國出口近7000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動機,實現了中國汽車企業向發達國家大批量出口發動機的零突破。

2、數據顯示,中國出口汽車的結構仍以商用車為主,顯現了一批像宇通、金龍、江淮、重汽、福田、中興這樣的出口明星企業。商用車主要包括載重車、特種用途車和大中型客車,絕大多數是自有品牌,“比較優勢”明顯,發展前景看好。載重車、大中型客車和特種用途車分別占汽車出口數量的65%和出口金額的72%。中國商用車整車出口貢獻率更是遠遠大于進口貢獻率。中國商用車雖然能夠較好地滿足國際市場對中低端產品的需求,但是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明顯不足,單車利潤比較低。以柴油客車為例,30座以上柴油客車平均出口價格為4.95萬美元,而去年同期是5.11萬美元,同比下降了3%。
3、輕微型貨車出口量比較大,今年上半年,輕微型貨車出口量超過生產總量的11%,下半年出口將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今年上半年輕客出口大幅增長,除了5月略微下降外,前4個月共出口輕型客車1.2萬輛,同比增長221%;出口金額達9226萬美元,同比增長276%。這是近幾年中國輕客企業調整出口策略,從注重出口的一次性收益向逐步完善海外銷售服務網絡轉變的集中體現。
4、中國汽車出口地區呈現多元化。中東、非洲和亞洲是中國汽車整車產品的傳統出口市場,并得到了有效的鞏固和擴張;通過大力開發,歐洲(主要是東歐)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出口的主要市場之一。出口金額1億美元以上的國家由2005年的3個增加到目前的7個,分別是:俄羅斯、伊朗、比利時、敘利亞、阿爾及利亞、哈薩克斯坦和安哥拉。
5、中國汽車出口以一般貿易為主,約占出口金額的72%左右,加工貿易約占20%,其他貿易為8%。隨著出口業務的拓展,國內多數企業也逐漸認識到競相壓價帶來的惡果,開始委托當地的代理商或總經銷商負責產品銷售和售后服務。
6、摩托車出口集中度提高。今年1-8月,摩托車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為:隆鑫、大長江、力帆、金城、宗申、新大洲本田、銀翔、輕騎股份、廣州大陽和建設股份,分別出口51.84萬輛、39.23萬輛、36.29萬輛、34.31萬輛、32.81萬輛、20.41萬輛、20.37萬輛、17.94萬輛、17.42萬輛和17.13萬輛。1-8月,上述十家企業共出口摩托車287.74萬輛,占摩托車出口總量的55.51%。
7、中國汽車要實現國際化,首先要走出去。中國國內汽車產能過剩這個現實直接導致汽車廠商必須到國際市場尋求出路。到國際市場做出口,相信遠比在國內搞銷售的效益好。這也是為什么有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走出國內,參與國際競爭的原因。目前中國汽車產品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低成本、低價格,這恰恰符合國際市場快速成長的需要。在那些價格敏感度很高的新興市場上,中國汽車產品的價格競爭力,決定了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繼續保持競爭優勢。
增長原因

據分析,中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之所以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有:
1、近幾年,中國汽車工業得到快速發展,拉動了汽車整車出口的同步發展。由于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長足發展,去年以來,中國具有完全自主品牌的民族企業對提高國內小轎車出口份額做出了最主要的貢獻,改變了自有品牌小轎車出口薄弱的局面。2006年中國以自主品牌汽車為主體的整車出口超出進口近12萬輛,增長強勁,自主品牌汽車出口數量占國產汽車出口總數約60%。
2、外資大量涌入擴張了汽車及零部件的出口能力。發達國家的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的制造成本較高,跨國公司正在將汽車及零部件行業中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向低成本國家和地區大量轉移。中國勞動力成本偏低的競爭優勢成為國外零部件商向中國轉移生產基地的最佳選擇。很多國外的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到中國合資或獨資建廠。對大型跨國公司生產技術和加工能力的引進和吸收,強化了中國汽車及零部件的出口競爭力,擴大了中國對外出口規模。
3、跨國公司全球采購體系為汽車及零部件提供了出口平臺。世界汽車制造商加大在華采購力度,建立汽車及零部件生產、采購網,將中國融入其全球經營網絡,向全球各地的生產廠和零部件廠供貨,使得中國汽車及零部件企業通過跨國公司的全球采購平臺躋身國際市場,促進了汽車及零部件出口的增長。
4、國內汽車零部件性價比較高。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已經初具規模,一些標準件類的汽車零部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生產的部分產品質量完全可以與歐美同類產品相媲美,而且產品價格低廉,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