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同市民日常生活、工作、出行密切相關的城市軌道交通,也迎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投資和建設熱潮。越來越多的城市爭先恐后地進入“地鐵時代”,一個新興的地鐵產業正在形成,地鐵產業專業人才的需求劇增。而與巨大的需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可憐的供給,據業內人士介紹,僅上海,未來幾年的地鐵從業人員需求就達萬人以上。
未來5 年人才缺口10 萬人以上
據上海地鐵運營公司總經理周淮介紹,上海地鐵目前正處于超常規快速發展時期。隨著今后每年2 ~ 3條線路的開通,上海地鐵對專門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據測算,2010 年上海舉辦世博會,上海的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由目前的123 公里增長到400公里以上。這樣,城市軌道交通的運行、管理和維護等工作,需要大量具有城市軌道交通線路規劃、設計、檢測、故障分析與處置等能力的人才。據介紹,目前國內國際的軌道交通,通常平均每公里地鐵線路所需的員工數為50 ~ 90 人,還不包括勞務人員。如果按照成熟精簡的平均每公里軌道
60 人的編制來算,未來5 年,上海城市軌道交通需要15000 名以上城市軌道交通人才。
作為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城市,北京更是迎來了一個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根據《北京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04 ~ 2015)》,到2008年,北京將有4條地鐵新線陸續開通運營。而到2015年,全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將達到19條,運營里程數將達到561公里,實現三環內平均步行1公里即可到達地鐵站。“隨著新線的陸續開通,到2010 ~ 2012年,對于人才的需求壓力將會變得相當大,因為這一時期是新增里程比較集中的時間段。從開通線路的公里數、運營速度、客流等各方面綜合考慮,預計從現在起到2012年,北京對地鐵以及與地鐵相關的行業的新增人員需求將超過1萬人。”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負責人力資源的副總經理顧群說。
來自建設部的最新統計顯示,內地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10 個城市陸續修建地鐵及輕軌線路并已投入運營,建成投入運營、試運營的線路共有22 條,運營及試運營里程超過600 公里。而目前正在建設的軌道交通項目有12 個城市的36 條線路。此外,重慶、深圳、南京、杭州、武漢、成都、哈爾濱、長春、沈陽、西安、蘇州等15 個城市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已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批復。這些項目總長約1700 公里,總投資達到6200 億元,預計未來10 年左右陸續建成并投入使用,人才需求在10 萬人以上,缺口相當巨大。
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人才
專業人士認為人才缺乏主要原因來自兩個方面:首先,杭州、成都等新建地鐵的城市,原來在地鐵相關人才方面沒有儲備。其次,雖然北京、上海等地地鐵的歷史比較悠久,有一些人員儲備,但是由于新的技術、車型的使用,比如自動檢票機、屏蔽門等,現有人員的知識和技能也有待提高,知識和經驗都需要更新。三是軌道交通是新行業,開展相關專業的大專院校較少。目前全國有交通運輸本科專業的院校一百多所,但設有與城市軌道交通相對應專業的高等院校不到十所,專業軌道交通人才出現緊缺現象在所難免。
一個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勢必要有合適充足的人才作為后盾。這些人才缺口到底從何來,新建的地鐵線到底誰來開,面對地鐵人才這一新生事物,是從外引進還是自己培養?業內人士認為,地鐵人才的培養主要還是要依靠職業教育和企業內部的培訓。目前,政府指導支持下的校企合作成為解決人才短缺的一個主要方式,不少地方政府和企業與院校合作,相繼推出了“訂單式”培養模式。
今年3 月,杭州市教育局和杭州地鐵集團初步達成合作意向,杭州教育將于今年啟動地鐵人才培養計劃,采用“訂單式”,突破地鐵人才的零培養。培養的方式為三種:一是經過一些短期專業技能培養后,直接輸送的現有專業人士,比如機電一體化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財會等專業畢業生;二是對現有部分基礎原理差不多的專業進行改造,再根據需要增加一些專業技能課,比如企業電氣化可以改造成鐵路供電,將原來的弱電改造成強電;第三種則是到兄弟專業化院校學習后,新設一些全新的專業,比如鐵路汽車信號專業。
今年初,北京也正式啟動了地鐵人才培訓計劃。北京京港地鐵公司、北京市交通學校與港鐵( 國際) 軌道交通培訓公司正式簽署《軌道交通人才培訓戰略合作備忘錄》和《培訓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首批300 名軌道交通專業學生將按照香港地鐵經驗在北京市交通學校定向培養,并全部在2009 年9 月進入地鐵4 號線工作。“在3 年的學習時間里,學生們將學習香港地鐵的先進管理方法以及實用操作技能,并在模擬駕駛艙中進行處理事故的訓練。”北京市交通學校副校長施建年說,今后,北京市包括地鐵司機、管理人員等在內的新建地鐵技術員工也都將按照這一模式定向培養。
不僅是北京、杭州,很多地方都在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日前,南京地鐵與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開辦的地鐵人才培訓班開班,上海地鐵運營有限公司與上海軌道交通學院建立產、學、研合作聯盟,形成了人才培養與發展產銷一條龍的就業新模式。同時,上海地鐵運營有限公司走出家門,跨區域、跨系統尋求培訓合作伙伴,與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在寧簽訂了聯合培養人才的合作協議,上海地鐵運營調度強化培訓班在南鐵院開班,38名上海地鐵員工將在南京接受為期半年的運營調度專業培訓。南鐵院院長王虹說,今后雙方還將在人才培養、職工培訓、實訓基地建設和科研項目開發等方面建立長期、深入和全面的合作關系。
就業更青睞30 歲以下年輕人
隨著地鐵建設的迅猛發展、地鐵相關人才需求的激增和新的地鐵公司的進入,與地鐵擁有一些通用人才的鐵路,也開始感受到了人才競爭的壓力。“因為工作類似但收入差距很大,我們這里已經有幾個人去了地鐵,都是年輕人。”北京鐵路分局車輛段一位負責人說,“雖然人數不多,但這些年輕人都是我們從學生剛剛培養成材的骨干,走掉非常可惜。”這名負責人還介紹說,目前北京車輛段已經采取了相應措施,希望留住這類人才。“其他站段也有類似現象,尤其是機務系統,司機流失的比較多。”
據介紹,城市軌道運輸的人員設置分兩大類:一是客運服務類,一是設施設備維護保養類。而這兩類人,事實上又將根據工種細分成10 多類,甚至幾十類、上百類。僅就客運服務類中的地鐵車輛控制序列,也就是常見的地下站臺“玻璃房”里的“站務員”需求職位而言,就分行車值班員、助理值班員、行車值班站長等,還包括分散在站臺入口處的包括售票員、督導員等。這些人的學歷一般要求自高中至大學本科不等。其中,在調度中心負責車輛調度、運營圖的制定以及處理應急事務的環控值班人員,一般需要交通運輸類專業的高校本科生。
目前,車輛工程技術、通信信號、運營管理、交通工程、機電設備、供電工程與接觸網這六大類人才,是城市軌道交通最急缺的。業內人士介紹道,“就技術工人層面而言,電工、車工、鉗工、空調工、通信工當屬大量需求之列;高層企業管理人員和經營師、會計師人才對地鐵長遠發展而言則顯得尤為突出。”
因地鐵為“窗口行業”,根據其用工特征,30 歲以下的年輕人更受青睞。同濟大學就業中心徐主任表示,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學院交通運輸專業的本科生畢業后,絕大部分會去全國各地的地鐵公司工作,而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專業畢業的研究生,則會去相關的研究院從事與城市軌道有關的研究工作,其學生的就業率一直超過95%。據了解,目前應屆畢業生基本工資為1800 元左右,加上其他福利補貼則有2000 ~ 3000 元不等,而收入的高低則與工作的年限及崗位的技術含量直接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