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31日,由華文媒體機構共同主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2006影響世界華人盛典”頒獎典禮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隆重舉行。11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在不同領域影響著世界的杰出華人榮獲“2006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其中被譽為“開創全球電池新時代”的紙質電池發明者、青年科學家張霞昌博士,成為了全球華人關注的明星人物。這位40歲出頭的芬蘭籍華人科學家,所創辦的以生產尖端產品“薄型柔性紙電池”為主的芬蘭Enfucell公司,前不久也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全球“2007年技術先鋒”企業。
專業選擇:先“結婚”,后“戀愛”
張霞昌說話不緊不慢,十分從容。
“我父母都是上海的普通工人,我出生在上海。從1歲到6歲都在祖籍寧波,一直到上學才回到上海。”上小學時,張霞昌成績一直優秀,父母為他十分驕傲,而他也暗下決心,要不斷努力。果然在中學六年,他年年都被評為市“三好學生”。張霞昌也由此樹立起一個信念:“對于我來講,做任何事情都希望有一種成就感,只要堅持下去就會成功!”
1980年,張霞昌高中畢業,考入(現華東理工大學)生物技術專業。這個專業不是他自選的,而是學校統一調配的。開始他有些情緒,但開學后不久,他就越來越喜歡這個非常有潛力的專業。
生物技術是一門涉及到醫療、制藥、食品、農業、環保、輕工等系統的綜合性新興工程領域,在當今世界高科技發展中具有“排頭兵”作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正急需這方面的人才!
懷著學好知識、報效祖國的神圣使命感與責任感,張霞昌迸發出了堅強的學習毅力和飽滿的攻讀精神。不久,他成為了華工校園里一匹出眾的“黑馬”,學習成績優秀且德育、體育全面發展。他是學校羽毛球隊隊長,球場上常見他靈巧的身手、瀟灑的騰躍、遒勁的博殺和超卓的球藝,同時他還是學校網球和橋牌隊的主力隊員;在年級上他是組織能力強、點子多的智慧型班長。大學四年期間,不少學友把時間白白浪費在過早的談情說愛上,張霞昌卻始終堅守著不停地向知識高峰攀登的信念,最終辛勤的努力結下了豐碩的成果,本科畢業之后,他被保送直升研究班繼續深造,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中,張霞昌出色地完成了第一次沖刺。
職業選擇:找準新的發展點
1987年,張霞昌碩士畢業后留校工作。開始擔任輔導員和班主任工作,但主要任務還是做研究。其間,他獲取了世界各國生物技術的最新信息,了解到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二戰后的芬蘭,依靠本國豐富的森林資源走上了強國之路,從中積累起的生物工程和環保技術居世界前列,讓張霞昌羨慕不已。在多次課題研究中,張霞昌深感中國這方面技術的落后與欠缺,“走出去看看”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1989年下半年,“為了開闊眼界,獲得更好的發展”,張霞昌決定自費出國去芬蘭赫爾辛基工業大學攻讀生物技術博士學位。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張霞昌開始研究生物燃料電池。博士畢業后,留校繼續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1993年5月,為做一個實驗,張霞昌又夜以繼日地在赫爾辛基工業大學自動化實驗室里奮戰了一周,這一周主要是靠三明治加礦泉水來支撐的。實驗完成,進行自我犒勞時,張霞昌覺得自己一周來維生素太缺乏了,便隨意將兩粒叫作“泡騰”的維生素合成片泡在水杯里。當他拿起水杯正要喝,只見杯子里泡沫翻騰,仿佛有股強大的電流在引發著強大的功率。看著想著,張霞昌的心里突地隨之翻騰了:生物技術中的氧化還原反應,不正是一種電子轉移的過程么?只不過在反應中氫離子與電子是自由移動結合罷了,如果將移動的電子通過一定的導線來傳送,就可形成電流了,而這電流完全可作為研制新型環保電池的能源啊!張霞昌的腦子里頓時像打開了一扇天窗,透入了一片燦爛的陽光。他高興得猛一甩手,“乒乓”一聲大響,把自己嚇了一跳,還在“泡騰”著的水杯摔在地上變得粉碎。
從此,張霞昌開始著力研究開發這種無污染無公害的生物燃料電池。這時他已完成博土學業,并被留校工作。經過長達8年的反復試驗與完善,這一生物燃料電池終于通過了嚴格的技術鑒定,在市場上亮相了。2002年,這項技術被歐洲空間站用在火星的宇宙飛行器上,實驗表明:生物燃料電池不僅可以節省能源,并能避免太空污染。
“但是,我目前獲獎的產品,也就是我們公司的主要產品,和我原來的生物技術關系不大。我從2003年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究薄型柔性紙電池上。”之所以從生物燃料電池轉到現在的薄型柔性紙電池,“是因為我要根據社會需求來決定,并及時地調整研究方向。雖然,現在我從事的工作是以前研究的延續,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從某種程度上講,現在所從事的工作是‘零’的開始,這種電池和生物技術沒有關系。但是,它們的應用對象是一樣的,目的性也是一樣的,都是產生電,產生能源,都是用于低功率消耗的電子產品。”
張霞昌堅定地說:“我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對社會有用,而不要局限于某一個領域,我想這是最重要的。”
開創事業:從技術人員到管理者
2002年,在赫爾辛基工業大學自動化實驗室經歷多年的應用低電壓電源的研究后,為了推廣生物燃料電池,張霞昌和芬蘭的同事一起創辦了Enfucell有限公司。
“創辦公司進行創業對于我來說,有種水到渠成的感覺。在歐洲只要你有合適的想法,就可以去開公司,很容易。”從2003年開始,公司的主要產品逐漸從生物燃料電池轉移到了薄型柔性紙電池。
這種一面鍍鋅、另一面鍍二氧化錳的薄紙電池,厚度不到半毫米,可以多個疊加使用,避免了傳統電池會產生的金屬、鋰及堿性化合物泄漏的問題,它可作為一般的家庭廢物處理。價格也很便宜,如能實現批量生產,單個的售價僅為1美分。
張霞昌說:“我們的產品主要針對應用市場,和現在常常提到的電視機等電器那個市場是完全不同的。我們針對的是新一代電子產品。這種產品要具備用電量小以及一次性兩個特點,比如音樂卡、化妝品以及目前應用最廣的RFID(RFID是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即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我們的產品會在這個領域大量使用,甚至影響到每家每戶的日常生活,因為超市的產品都會有RFID。這并非傳統的電池,也不需要很高的能量。這完全是不同的應用領域,與傳統電池不存在競爭的問題。”
輝煌之路:只要堅持下去就會成功
在談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時,張霞昌說:“對認準了的事情會堅持下去,這是我的一個特點。對于我來講,做任何事情都希望能夠有一種成就感。只要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張霞昌對自己的事業非常執著,甚至在“2006影響世界華人”頒獎晚會上,他也不忘宣傳自己的產品。
“實際上,對于成功,我覺得這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比如,是否能夠堅持不懈,有沒有堅實的知識基礎,頭腦是否靈活,對市場的敏感性如何。尤其是在商業化過程中,能否對整個市場有個清楚的了解,能否看到今后10年的發展方向,這很重要。”他表示,自己后來的成功和對市場的準確把握有很大的關系。
“對青年科研人員來說,我建議他們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而且,他們所從事的事業一定要對社會有好處。認準目標后就要堅持不懈,全身心投入,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業余時間:一大愛好——打羽毛球
“我現在還是赫爾辛基工業大學的老師,但主要工作在公司。”張霞昌平時工作很辛苦,平均每天在辦公室的時間要達到10個小時,而且回家后還要繼續工作。
雖然工作占據了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但是張霞昌還是花費大量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尤其是在周末。“這樣的工作如果沒有充沛的精力就很難堅持下去。”張霞昌說。
除了羽毛球之外,張霞昌還喜歡打網球、玩橋牌,“我體育鍛煉方面的愛好還蠻多的”,他有些自豪地說。
張霞昌說,華人們在芬蘭成立了一個羽毛球俱樂部。每逢周末,大家就會聚在一起,把工作暫時放到一邊。同時,“我們還把丹麥、瑞典的華人組織到一起,進行了北歐華人羽毛球聯賽。我也曾經組織過一些比賽,但是由于工作忙,這樣的機會越來越少。” 他不無遺憾地說。
張霞昌對產品的未來充滿了憧憬:“我們的短期目標是把大規模生產線建立起來,而長期目標則是讓產品走向市場。”他補充道,“我的事業目標差不多就是人生目標。希望不遠的將來,在中國的市場,所有的人都能夠看到我們的產品。”
(本文嚴禁轉摘, 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