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以創業帶動就業
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加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及時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完善和落實國家對農民工的政策,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貧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
關注
我國職業病種類50年增加7倍
目前,北京IT、生物醫藥等新型行業已經取代傳統工業成為職業病高發區。據衛生部通報,我國職業病種類已經由1957年的14 種擴大到現在的115 種,50 年增加了7 倍。但是由于職業病更新速度加快,電腦綜合癥等層出不窮的新“職業病”還沒有納入法定職業病范疇。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表示,當前職業病診斷與鑒定工作還不夠完善,衛生部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將于近期啟動《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的修訂工作。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7年調整7次
勞動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自1999 年以來,我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已調整了7 次,經過連續上調,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標準從1999 年的不足500 元,提高到2007 年的超過900 元,為促進改革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將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使他們的養老金水平不斷提高,更好地分享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根據國務院決定,從2008 年至2010 年,將連續3 年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提高的幅度高于前三年的水平。
新事
寶潔中國員工每周自選一天在家辦公
因為第二天在家上班,寶潔上海分公司的Helen 昨晚已把自己的MSN 名字改成:“明天在家辦公,有事請致宅電:×××”。近日,寶潔中國有了一項新福利,員工在每周五個工作日當中可以選一天在家上班。目前寶潔公司在中國共有6000余名員工。除了每周一天在家上班的福利以外,寶潔公司員工還可以申請一個“非全職工作”。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申請一周工作3 天或者4 天。在這段時間里,員工將根據自己每周的工作時間,拿60%或者80%的工資,但公司不會扣發員工的其他福利,比如說社會保險金、意外保險等。
上海公務員每年至少讀6本書
《上海市級機關創建學習型機關評價指標體系》將試行。今后,有關部門將為公務員提供一批學習“菜單”,而機關公務員也將完成每年6 ~ 12 本書的閱讀。在試行這項指標后,首批試行的上海市級機關公務員將不再滿足于現行的知識面,而是要全方位拓展,進行終身學習。根據指標體系規定,機關要提供一批讀書書目,滿足不同群體的學習需求。而機關成員每年的閱讀量也要達到6 ~ 12本書,每周閱讀時間為7 ~ 10.5小時。據介紹,這個讀書指標基本接近發達國家主要城市的水平。此外,指標還規定,有關部門需安排必要的經費用于學習型機關創建工作,每人每年用于學習性的支出不少于300 元。
動向
職場新人首份工作最大期望不是錢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一項針對全國青年讀者的調查顯示,人們對于第一份職業的最大期望依次是“積累經驗(53.7 %)”、“ 掙錢(31 %)”、“ 符合個人興趣(15.3 %)”,53.3%的人初入職場的感受與之前期望相符。不過,這種契合度在以“個人興趣”為首要追求的年輕人當中減到最低,他們當中只有2.8%的人對工作完全滿意,58.9%的人認為工作與期望不相符。本次調查中,53.7%的青年同樣認為第一份工作主要“積累經驗”。其次,31%的青年把重點放在“掙錢”上。
媒體“三大口”的記者收入最高
日前,某知名管理顧問公司對時尚類平面媒體業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薪酬福利調查。調查顯示,35 歲為記者收入的高峰期。數據顯示,主編年薪最高可以達到30 萬元,至少在普通編輯的薪酬基礎上翻五番。目前媒體圈中收入較高的是跑IT、房產、汽車這些“口”的記者,在北京的主流媒體中,大多數記者編輯的底薪收入每月在3000 ~ 5000 元。有少部分較低的也在每月2000 元,而高的例如副總編一級的,其月薪則在每月1 萬元左右。而普通的媒體,記者編輯的收入通常在每月2000 ~ 3000 元左右,編輯則在每月3000 ~ 4000 元左右,也有一些不入流的行業媒體,記者、編輯收入比較低,底薪也就每月1000 多元。
女性
我國擬立法明確不適合女性崗位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做客中國政府網時介紹說,除了宣傳和監督指導用工單位執行有關法律法規中公平就業的規定外,下一步將完善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結合《就業促進法》有關規定出臺新的配套法規,使法律上原則性的規定能夠更加具體,更具有操作性。“比如在招工中,有人說我這個崗位就不能招用婦女。那我們要明確什么樣的崗位確實是不適合婦女的。比如水下作業或者礦山、井下、高空等。你要標示出哪些行業不適合婦女,其他行業就必須招收婦女。”
近九成女性忍痛工作
上海交大醫學院婦女研究中心一項針對職業女性的調查顯示,89.7%的人出現不同程度的身體疼痛。而滬上首個疼痛關懷熱線最近兩個月統計顯示,68.6%的女性在出現疼痛后,首先想到去藥店購買止痛藥,只有不到兩成的人選擇正確就醫,更多白領在工作和生活中長期“忍痛”。著名疼痛專家盧振和教授告誡年輕女性,切勿在沒有醫生指導的情況下長期依賴此類藥物的鎮痛效果,以免耽誤病癥的檢查和治療。
山東出臺美女標準評價系統指導整形
據媒體報道,中國首部區域性貌美人群美麗標準研究——“齊魯美女標準”評價系統出臺。據悉,“齊魯美女標準”以數千位高校佳麗和職場白領為樣本,分別對頭部、臉部等37 個人體部位進行數據采樣并綜合分析后,最終形成的標準指標。目前,“齊魯美女標準”計算機評價系統已完成,只要輸入一張照片,就能測定出距離標準美女的差距。據了解,出臺齊魯美女標準,最主要的目的是用于指導臨床醫學,尤其是醫學整形美容。
市場
十大冷熱門崗位排行
煙臺市第三季度十大冷熱門崗位公布。十大熱門崗位(需求大于求職)分別為:電子元件制造工,推銷展銷人員,機械熱加工工,餐廳服務員和廚工,營業人員和收銀員,力工,治安保衛人員,食品加工,裁剪縫紉工,部門經理。十大冷門崗位(需求小于求職)分別為:秘書、打字員,財會人員,電氣工程技術人員,計算機工程技術人員,美術專業人員,工美裝飾服裝廣告設計人員,國際貿易,保管人員,機動車駕駛員,翻譯。
互聯網人才北京需求量最大
被視為就業熱門的中國互聯網從業人員,目前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和上海等經濟發達省市,分布比例分別為37.5%、16.8%、10.9%。主要招聘城市分布的調查數據表明,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四大發達城市對互聯網行業從業人員需求最為旺盛,而北京作為互聯網企業集中地,誕生了大量的工作機會,人才需求量明顯高于其他城市,達到42%。長期以來,互聯網行業的從業人員整體呈現了高學歷、年輕化的特點。根據中華英才網的調查,互聯網行業受訪者中,大專學歷的比例占到44.2%,本科學歷的比例占到47.1%,碩士以上學歷占到4.2%。
師導
北大首聘職業發展導師提供就業指導
北京大學向12 名來自國家發改委、農業銀行、IBM 等政府和企業的人員頒發“學生職業發展導師”證書。據介紹,北京大學率先開展就業導師聘任制度,向社會各界發出聘書,是為了拉近學校和社會的距離,并以“導師帶學生”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職業,更好地進行職業規劃。今后,北大學生與職業發展導師交流的機會將很多,大到人生規劃、職業觀的樹立,小到如何與同事處好關系等細節,學生職業發展導師都會給予指導和幫助。
“包就業”教師現身武漢月薪高出同行
不僅教書,還要給學生找工作。武漢第三職業教育中心今年特設了一名首席教師——全校薪水最高者,除教學外,還要負責所帶150 名學生的就業?!拔夷缅X多主要因為我得包分配?!痹撔J紫處焺⒒劢榻B,他和學校簽訂合同時就被規定:除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外,他需確保學生畢業一次性就業率達95%以上,專業對口就業率需達70%。同時,每月將從他的工資收入中扣除400 元,待學生畢業后達到目標再一次性發放。
為此,和普通教師不同,當學生臨近畢業時,他必須為每個學生安排上崗。
流動
15 個城市畢業生將無障礙流動
日前,全國15 個城市簽訂了旨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武漢協定》,商定將共同建立6 大機制實現高校畢業生無障礙流動,各城市人事部門簽發的就業報到證將相互承認,并可據此辦理畢業派遣、戶口遷移、檔案轉寄等手續。根據協定,全國15 個城市(沈陽市、大連市、長春市、哈爾濱市、南京市、杭州市、寧波市、廈門市、濟南市、青島市、廣州市、深圳市、成都市、西安市和武漢市)間將建立畢業生就業市場合作開發機制,建立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服務機制,允許持有相關證件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在異地享受本地的就業推薦、就業指導和就業實習等服務,以提高各城市高校畢業生就業率。
我國外出打工農民平均年齡上升
農業部調查表明,我國外出就業勞動力的平均年齡為31歲左右,遠遠低于全國農村勞動力的平均年齡。近幾年,外出打工農民的平均年齡呈現出上升趨勢。從2004 ~ 2006 年間,平均年齡增加了1.5 歲。2004 年,我國外出打工的農村勞動力平均年齡為30.1 歲,比全部農村勞動力平均年齡低6.8 歲;2005 年外出就業勞動力的平均年齡上升到30.8 歲,比全部農村勞動力的平均年齡低6 歲;到2006 年,外出就業勞動力的平均年齡進一步上升到31.6 歲,比全部農村勞動力低6.5 歲。
其中,男性外出就業勞動力的平均年齡為33 歲,女性平均為29 歲,分別比上年提高0.6 歲和1.3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