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職校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是職業學校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創業意識的培養
創業意識的形成要經過一個漫長而十分艱辛的創業實踐過程。當在校學生開始產生了自立人生的創業需要時,將碰到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怎樣創業的問題,這就是創業的目的以及實現創業的方法和手段問題。在這里,要處理好兩個關系。
1.利己和利他的關系
人與人之間始終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的需要,應包含自我需要、他人需要和社會需要,即人的需要有利己和利他兩個方面。利己和利他的關系實際上就是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小我”與“大我”的關系。同學們在確立自己創業的目的時,一定要注意到利己和利他的統一。
2.目的和手段的關系
創業是人生追求的目的,但如何實現所要達到的目的,每個人的方法和手段不盡相同。一些學生或剛踏上就業之路的青年自視高明,期望值過高,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做,而一旦發現自己的需要無法實現時,就悲觀失望,消極頹廢。需要和理想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實現,而不能靠上帝的恩賜。
二、創業能力的培養
1.打好能力基礎
創業能力是知識、技能經過概括和類化后的產物。知識、技能本身并不是能力,卻是能力形成的基礎。創業能力鮮明的社會性特點,決定了創業能力只能在社會實踐和創業實踐中形成。有了知識并不一定就有創業能力,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在掌握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完成的。任何一個天才都不可能具備一切能力,而只能具備某些領域內必備的能力。進入職業學校學習的學生都有專業方向,因而在發展、培養創業能力的過程中,應盡量從本專業的特點出發,努力培養符合專業發展方向的、適應未來創業需要的能力結構,把創業能力的培養與學好專業知識緊密結合起來,以專業發展方向作為選定未來創業目標、培養創業能力的方向。
2.培養關鍵能力
所謂關鍵能力,主要是指除了專業能力以外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包括個人的意志品質、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等。
專業能力是指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技能和與其相應的知識;方法能力是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決策、判斷與評價的能力,在工作中學習和再學習的能力,以及科學方法的應用等方面的能力;社會能力是指在一個開放的社會中,能與同事和上下級協調合作的能力,集體工作的能力,在艱苦環境中的堅毅性和忍受力,以及環境意識、能源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等方面的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與專業沒有直接的聯系,但對個人增強創業生涯中的競爭力,取得創業成功卻尤為關鍵。
市場如戰場,要贏得市場,就要有足夠的競爭能力,敢于與強手競爭。要具備“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決心和毅力。要在競爭中取勝,還要學會在競爭中合作。
3.投身創業實踐
培養創業意識一個人只有具備一定的創業意識,才能進行創業實踐,開發出創業能力。
參加活動課程職業學校的活動課程多種多樣,積極參加活動課程,可以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獨立性,使學生在活動中廣泛接觸社會,親自實踐,加快自己的社會化過程。
參與創業實踐
●利用假期進行嘗試性、見習性的實踐活動。可以和家人、親戚、朋友、同學合伙,也可以獨立投入一點資本進行經營(買賣)活動。
●利用實習期間進行創業實踐訓練。實習期間,不僅要訓練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而且更要有意識地觀察體驗經營管理方面的技能以及營銷方面的技巧。不僅要積極主動地練好專業技能,而且要投身于經理助理、車間副主任及購銷員等兼職實踐。
●進行真正的創業實踐。在畢業前后,可以單獨或與同學輪流租賃或承包一個小店鋪,或加工、修理,或銷售、服務等,在真刀真槍的創業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
培養職校生創業意識應以培養職校生創業綜合能力為目標,著重培養學生的進取心、事業心以及開拓精神和冒險精神。培養職校生的創業能力是培養他們從事某項事業、企業、商業規劃活動的能力,尤其要注重培養職校生勇于創辦小企業的精神和能力,力求使更多的職校生變成小企業乃至大企業的創造者。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職業高級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