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社會組織形式、就業結構、分配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因利益格局調整,不同利益群體會產生一些不同意見。社會上一些消極腐敗現象的存在,在人民群眾中也會引發一些不滿情緒。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讓人民群眾把意見和情緒釋放出來,可以起到減壓的作用,避免這種情緒的積淀和突然爆發。同時,輿論監督可以起到提醒、告誡的作用,個別人受到批評和監督,會使更多的人引以為戒、受到教育。同時,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有利于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有利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維護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弘揚正氣,針砭時弊,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因此要注意防止和堅決糾正那些阻礙改革、影響發展、干擾穩定的破壞性輿論監督。當前,新聞輿論監督表現出監督對象的低層次,監督內容缺乏深度和廣度等問題,其主要原因還是輿論監督難的問題。那么,輿論監督究竟難在哪兒呢?
其一,監督環境差。當前強化新聞輿論監督的外部環境尚未真正形成,特別是一些黨員、干部在認識上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誤區。如:有的領導干部監督意識淡薄,對搞好新聞輿論監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不重視新聞輿論監督;有的領導干部擔心新聞媒體反映社會公眾不同意見容易引起思想混亂,不利于黨和政府決策的貫徹實施,不支持輿論監督;有的領導干部過多考慮個人的政績、個人的利益和個人政治名譽,要求新聞單位報喜不報憂,甚至以各種理由壓制和刁難新聞輿論監督。
其二,缺乏獨立性。從監督的機制上來看,新聞輿論監督必須具備一定的獨立性,否則監督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新聞輿論監督最主要的是要全面、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問題,既要對社會和政治生活中正面的東西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褒揚,又要對陰暗面和一些丑惡的東西給予無情的揭露和鞭撻。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獨立性不夠等原因,新聞輿論監督在履行職能方面也存在著“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特別是對一些腐敗現象的揭露和對違紀違法案件的披露方面,往往不盡如人意。
其三,法制不完善。當前,我國憲法和法律都沒有明確規定輿論監督權,新聞輿論監督還沒有真正的法律地位。我國現階段新聞輿論監督方面的法規制度建設十分薄弱的現狀,決定了當前開展新聞輿論監督不可能完全放開,否則將引發許多社會矛盾。沒有嚴格的新聞輿論監督的法律規范,正常的輿論監督就難以進行,對監督主體、客體的權利義務,監督對象的確認都缺乏保障,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監督的作用只能是“天方夜譚”。
輿論監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系是由多種監督形式組成的,主要包括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政府專門機關監督、司法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社會監督、新聞輿論監督等。監督形式不同,其監督范圍、監督特點、監督手段、監督方式、監督效果也會有所不同。新聞輿論監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新聞媒體廣泛傳播,主要特點是新聞性強、覆蓋面廣、影響力大。鑒于此,在運用這種監督手段時,我們要盡量選擇“政府重視、群眾關心、針對性強、教育面廣”的重大問題,盡量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典型事例,力求做到揭露面小、教育面大。要明確輿論監督的重點,注意監督方式和監督藝術。
一要營造良好的新聞輿論監督的氛圍。正常的、有效的輿論監督有賴于寬松、民主的環境。在新聞輿論監督這個問題上,我們應當明確的一個重點是,發揮新聞輿論監督的作用,同我們要把握的新聞輿論正確導向并不是相悖的。開展正確的輿論監督,既是黨和人民賦予新聞工作者的神圣職責,也是其忠誠于人民、服務于人民、維護人民利益的實際行動。過去只講黨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現在開始實事求是地正視在具體實踐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矛盾,可以揭露腐敗行為。這些理念上的變化對新聞輿論監督實踐是有利的。但我們新聞媒體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社會輿論,較為重大的批評、揭露、監督、調查等不能脫離黨的正確領導。
二要樹立新聞輿論監督的正確理念。首先,新聞輿論監督并不等于批評報道。批評報道是實施新聞輿論監督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手段,如果把以整個社會或公眾為對象的批評報道理解為輿論監督,勢必減弱新聞輿論監督應有的戰斗力,新聞媒體可能沾沾自喜于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的批評。其次,新聞輿論監督與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并無沖突。正面宣傳是指那些弘揚主旋律的褒揚性報道,其本身就包含著對假惡丑的鞭撻與批評,而揭露假惡丑的新聞輿論監督又強烈地表現出對真善美的呼喚與渴求。所以不能簡單地用“以正面宣傳為主”來限制新聞輿論監督。再次,積極的、善意的和實事求是的輿論監督不但不會添亂,反而還可以增進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讓讀者感到:新聞媒體的重要作用是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
三要加強職能監督機關與輿論監督部門的合作。新聞輿論監督屬于非權力制衡性監督,新聞輿論監督對被監督對象,不能直接進行法律意義上的處置。因此,它對于監督對象來講,只是一種外部的非剛性監督,必須通過剛性的內部監督制約機制來進行約束。負有專門監督職責的機關,如紀檢、監察、檢察機關和輿論監督部門之間,要加強溝通,相互聯系,經常通氣;對一些重點監督的問題,可組織統一行動,使各種監督形式在監督過程中互相取長補短,有機結合,形成合力。
四要提高新聞輿論部門人員素質,要教育廣大新聞工作者正確對待人民賦予自己的權利。只能用這種權利去為人民服務,去揭露和鞭撻腐敗,絕不能把這種權利當做自己謀取個人利益的政治資本,產生新的腐敗。要教育他們樹立深入扎實的工作作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要能吃苦耐勞,要有奉獻精神,要多做艱苦細致的調查研究,多了解真實生動的第一手材料。拿不準的問題一定不要輕易下結論,一定不要輕言“曝光”,逞一時之能,圖一時之快,要孜孜追求輿論監督的真、準、實,努力爭取監督效果的大、快、好。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對人民群眾廣泛監督的客觀反映。要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履行輿論監督職責的編輯、記者必須具有高尚的人格、品質和情操,必須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必須具有不畏艱險、深入實際、實事求是的良好作風。要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紀律意識,正確理解和行使輿論監督的權利,準確把握輿論監督的方法和形式,不斷提高輿論監督工作的水平。
(作者單位:周口日報社)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