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的理論宣傳工作要收到好的效果,要求報刊理論工作者不僅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一枝生花的妙筆,還必須有深厚的理論功底,能夠站在時代的高度,理論的前沿,針對群眾的思想特點,運用群眾的語言,精心策劃選題,靈活運用版面,使理論宣傳既能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又生動活潑,既能釋疑解惑、又可讀可看,既能體現權威性、又講求引導藝術,讓干部群眾在輕松愉悅中得到感情凈化、思想升華。
報刊的理論宣傳要注意好引導輿論。堅持正確導向、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正確的理論引導,能夠凝聚人心,振奮精神,激勵斗志,促進團結,推動事業的發展,維護社會的穩定;錯誤的引導,會混淆視聽,渙散人心,瓦解斗志,妨礙事業發展,成為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所以說,報刊的理論工作者不管在什么情況下,不管形勢怎樣變化,都必須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把握好理論宣傳的度,這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模糊,不能動搖。
在現實社會中,有些新聞宣傳單位為了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編輯記者的理論學習抓得不緊;有的年輕采編人員學習理論的興趣不濃,對新聞工作的優良傳統體會不深,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新聞理論不甚了解,對黨的政策把握不準,對最新的理論成果知之不多。由于理論根基不實,功底不厚,他們雖有較高的工作熱情,寫出的理論文章仍沒有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他們面對當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或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感到無所適從,對社會現狀缺乏全面了解、全面分析,以點代面,以偏概全,有的甚至良莠不分,出現了某些偏差和失誤,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要克服這種現象,就需要我們的廣大理論工作者必須加強學習,不斷總結實踐經驗,豐富發展理論,形成扎實的理論功底。
報刊的理論宣傳要注重釋疑解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我們的理論宣傳才會感人、動人、迷人。理論如果離開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那么,它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就要求我們在理論宣傳上,要緊扣時代脈搏,傾聽群眾呼聲,善于關注群眾期望解決的現實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運用最新的理論成果進行詮釋和解讀,把道理說透,把理論宣傳的科學性和權威性細化軟化為群眾向往的人文關懷、人性關切、生命關愛和生活關注。
解疑釋惑必須有較強的針對性。沒有針對性,就會無的放矢,就會無病呻吟,就會人云亦云,跟著人家的后面跑。這樣你的理論文章就沒意思了,也沒人看了,理論宣傳和讀者需求就會形成兩張皮。那么針對性來自哪里?針對性來自實際。今天的社會經濟變革與社會變遷正在使我們的國家和人民面臨一場新的考驗,新事物層出不窮,新現象目不暇接,要摸清廣大干部群眾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從理論上給予及時而權威的解答和指導。在具體工作中,報刊的理論編輯要和廣大通訊員建立密切的聯系。一般說來,通訊員是各條戰線、各個單位的工作骨干,他們生活在群眾之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思,最能反映群眾的情緒和思想脈搏,和他們的緊密聯系,我們的理論工作者就耳目多了,嗅覺靈了,消息來得快了,文章也有活力了。要處理好群眾來信、來訪。群眾的來信、來訪是社會輿情的反映,它常??梢詭椭覀儨蚀_地了解群眾的情緒,聽到群眾的呼聲,可以說,它是一種經常性、大量、真實的民意測驗,列寧稱這種來自群眾的信件是社會政治氣候的晴雨表。只有這樣,報刊的理論文章才能迅速、積極、準確地反映發展著的、色彩紛呈的世界,給予廣大讀者的不僅僅是新鮮的東西,還有深刻的思想啟迪和明智的規勸。
報刊的理論宣傳要善用引導藝術。理論文章要力戒長、大、空、淺和形式上的單調、粗糙、呆板。報刊的理論工作者要始終明白一點,理論宣傳的權威性不等于硬邦邦,指導性也不是板面孔,生搬硬套、空洞說教、大道理嚇人、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只會脫離群眾,只能斷送報紙的理論宣傳功能。針對這個問題,列寧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對人民不要故作高深,要通俗易懂?!泵珴蓶|也曾在對出版界的談話中指出:“報上的文章,‘短些,短些,再短些’是對的,‘軟些,再軟些’要考慮一下,不要太硬,太硬了人家不愛看,可以把軟和硬兩個東西統一起來。文章寫得通俗、親切,由小講大,由近到遠,引人入勝,這就很好?!?/p>
理論文章要做到準確、鮮明、生動和簡練。有些理論工作者喜歡搞一些生澀的東西,外行看了不懂,內行看又不深,這是很犯忌的。多年來,有些報刊的理論宣傳內容空泛和形式陳舊,即各部門工作總結之類的文章多,解讀有關社會熱點難點的文章少;空話套話大話多,聯系實際樸實生動的語言少;重復圖解文件條文多,新觀點新角度、真知灼見的理論觀點少;高高在上的說教多,平等待人循循善誘的少。結果是造成“作者自寫自看、編輯不得不看、讀者基本不看”的局面。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更好地為群眾服務,在具體的理論宣傳過程中,要做到準確、鮮明、生動和簡練。準確,就是語言要切合被表現的對象,從邏輯學的角度說,應該是概念明確,判斷確切,推理符合邏輯,做到無懈可擊,把高深的道理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表達出來,讓讀者易于接受。鮮明,就是態度分明,不含含糊糊、吞吞吐吐。作為黨和人民的輿論工具,在理論宣傳上必須有鮮明的立場和態度。堅持真理,旗幟鮮明。生動,就是具體形象,富于感染力,使自己的理論文章既要深入淺出,又不流于庸俗淺?。患壬鷦踊顫?,又不損害理論的科學性,把抽象、嚴謹、厚重的學術概念轉換成形象、生動、活潑的具體詞匯來表達,“寫起來如行云流水,讀起來似江河放舟”。簡練,就是用最經濟的文字表達最豐富的內容,不說廢話,不舞文弄墨而以詞害意。當然,簡練并不等于短,更不能簡單地說理論文章越短越好,而是要“量體裁衣”,該長則長,該短則短,盡量用短小的篇幅論述豐富的內容,盡量寫得精粹、簡練。這樣,理論宣傳才會有吸引力、感染力、說服力,才能吸引讀者去看,使讀者在輕松中捕捉知識,在愉快中解讀學問,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先進理論的熏陶,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功效。
(作者單位:《黨的生活》雜志社)
編校: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