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新聞輿論監督是針砭時弊、扶正祛邪、預防失察、懲治腐敗的有力武器,是反映人民群眾呼聲、幫助單位和個人糾正錯誤行為、改正工作缺點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我們黨和黨的各級新聞媒體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近幾年來,《濮陽日報》利用現有版面,不斷開辟新聞輿論監督欄目。除增加《龍鄉晨刊》一版新聞輿論監督稿件數量、開辟《橋梁紐帶》專欄外,還利用《濮陽日報內參》及時向各級黨委和政府領導反映社情民意,發揮新聞輿論監督作用。
回顧報社近年來的新聞輿論監督工作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有多個方面值得總結,也引發我們多重思考。
堅持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原則,站在全局看問題搞監督
新聞輿論監督必須站在黨和政府及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堅持對黨、政府和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原則。這是因為,我們黨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黨,我們的政府是黨執政的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和政府的唯一宗旨,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新聞輿論監督所反映的問題,應當是人民群眾最關心、呼聲最強烈的問題,同時也是黨和政府最關注并急需解決的問題,而不能搞“有聞必錄”。特別是地市黨報的新聞輿論監督工作要站在全市的高度,服從服務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與市委、市政府保持一致。作為黨報的新聞工作者,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的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眾的喉舌。輿論監督是黨、政府和人民群眾賦予新聞工作者和新聞媒體的神圣使命和光榮職責,只有堅定不移地站在黨、政府和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堅持對黨、政府和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原則,既為黨和政府排憂,又為人民群眾解難,才能不辱這個神圣使命和光榮職責。今年以來,我們開展的推動文明城市創建等一系列輿論監督工作,正是不辱這個“神圣使命”和“光榮職責”,因此受到黨和政府及人民群眾的廣泛歡迎。
堅持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要求我們在新聞輿論監督中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輿論監督與輿論導向密不可分,監督中體現著導向。正確的監督會給黨和人民帶來福祉,錯誤的監督會給黨和人民造成禍害。因此,開展新聞輿論監督必須樹立大局意識,著眼于有利解決問題和改進工作,有利社會穩定和鼓舞人心,決不能追求所謂的“轟動效應和為了“提高媒體和個人知名度”而“幫忙添亂”,更不能打著“為民請命”的幌子,把輿論監督當作宣泄個人意氣、謀取一己私利的工具。對于某些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應當做好解釋工作,將監督與釋疑結合起來,取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諒解。有的還要幫助黨和政府提建議、出點子,使問題得到盡早解決。去年以來,我們關于城市水源污染的報道就有教訓,配合城市創建活動所搞的對市民不文明現象、城市垃圾亂堆的監督和批評就受到好評。
注意把好度,掌握好時機,努力實現新聞輿論監督的最佳效果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搞好新聞輿論監督,必須在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同時,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以有利于問題解決,有利于工作的開展為前提,通過監督的形式,引導廣大群眾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為人民群眾營造干事創業的輿論氛圍。簡而言之,就是幫忙不添亂。因此,無論是編輯部在策劃,還是記者在采訪、編輯在編稿時都要有引領和把握好正確輿論導向的能力,都要把好度,掌握好時機。所謂“度”,是指輿論監督所報道的事情一定要準確,要講分寸,符合客觀事實,不能單純追求“尖銳潑辣”,更不能感情用事,圖一時痛快。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深入調查研究,多聽各方面的意見,用全面、發展的觀點觀察事物、分析問題,防止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避免片面性。所謂“時機”,就是要選準最佳的編發時間,該發時就發,不能單純追求“時效性”或“獨家新聞”;該聯手時則聯手,不要搶人之先。
幾年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重點嘗試做好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選好典型,注重新聞輿論監督的質量。在堅持新聞輿論監督稿件客觀、真實的基礎上,我們注意監督稿件的典型性,即監督對象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的問題是否關注了國計民生,是否有利于推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否有利于大局的穩定。二是掌握數量,注意社會效果。對涉及黨和政府形象的稿件除嚴格把關外,還注意數量的控制。對關乎城鄉居民生活的小事不斷增加數量,切實反映基層人民呼聲、關注普通市民生活。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們開辟的《橋梁紐帶》欄目把大量的版面讓位于關注普通居民的衣食住行,聽他們的呼聲、反映他們的問題。三是把好分寸,注意新聞輿論監督的度。在新聞宣傳中,我們嚴格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注意把握正面報道和負面報道的比例。特別是涉及重大問題的批評報道,主動征求有關部門的意見。不宜公開的報道,一般通過內參反映,并多次受到領導批示和好評。
嚴守法律法規,努力使新聞監督走上規范化、法制化軌道
新聞輿論監督往往牽動到整個社會,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千萬不可輕率。在實施新聞輿論監督時,一定要確立接受法律法規和政策紀律監督的觀念,摒棄“無冕之王”之傲氣;多進行法紀和政策思考,不能自行其是,偏激浮躁;多點公心和善意,不摻雜私心和雜念;多一點審慎和技巧,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和生硬。沒有監督的輿論監督,與沒有監督的權力一樣危險和可怕。輿論監督只有在法紀和政策的監督之下,才不會變味。因此,新聞輿論監督必須在法律、法規、政策和新聞工作職業道德準則、新聞宣傳紀律的規定范圍內進行,所編發的輿論監督文章一定要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否則將會受到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制裁。
要推進新聞輿論監督的規范化、法制化建設,各級新聞部門首先要轉變觀念,強化法制意識,為輿論監督提供全面的領導保證。其次,強化教育,提高素質,為輿論監督提供過硬的隊伍保證。一定要加強新聞從業人員的教育,純潔新聞隊伍,努力把新聞隊伍建設成一支具有較高政治素養和過硬業務素質的生力軍。再次,逐步建立和完善輿論監督的政策制度,創造良好的輿論監督環境,為輿論監督提供良好的法律保證。幾年來,我們不僅逐步制定了一系列大膽支持和鼓勵編輯、記者開展新聞輿論監督的政策,而且明確了開展輿論監督的原則和方法,強化了新聞輿論監督線索的提前通報制度,監督稿件的送審和把關制度,監督稿件刊后的追蹤報道制度,既確保了新聞輿論監督的合法和規范,也保護了編輯、記者,維護了黨報的聲譽和權威,特別是我們對一些特殊新聞監督稿件,請有關法律專家從法律方面把關的做法受到有關部門的肯定。
(作者單位:濮陽日報社)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