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傳統財務監控目標定位大多理想化,實現起來比較困難。實時財務監控目標是能夠實時響應環境,實時確保資產的安全與完整,保證權力制衡和利益協調,做出迅速準確的財務決策、保證企業財務和價值的可持續增長。運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使其定位比較準確,易于實現。
[關鍵詞] 實時財務監控目標價值
實時財務監控是指企業相關利益者以資本和剩余財務控制權以依據,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和財務管理技術,在有效的監督保證下,對財務管理活動的對象及其財務信息等實時的預算、預警和業績評價等活動,以實時響應環境,保證企業財務和價值的可持續增長。與傳統的財務監控(手工監控),實時財務監控在最終目標定位上是一致的,但在具體目標的定位和實現上更準確、更接近真理一些。下面是具體的目標定位和分析。
一、充分利用企業內、外部信息,在萬變的市場環境中,通過實時財務監控,優化資源配置,做出更快更準確的
財務決策,以期實現企業的財務戰略
企業信息化進程給企業的管理方式、管理思想帶來新的變革,作為企業管理核心的財務管理必須實現財務的集中管理,使企業的財務同企業的產、供、銷各環節完全集成,并能產生信息和業務的協同。通常計劃的調整和決策的制定是依據某一固定時點的數據而不是依據實時事件的發生。同時因為無法獲取實時的信息,業務機會經常被喪失掉。為了避免錯失良機,商務活動需要決策者基于實時的、活動的信息做出更快的決策,而取代日歷日期。通過實時財務監控,決策者可以獲得實時的財務信息來應對的實時環境,從而使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內部和外部的機遇,根據具體的情況調整預算和計劃,既而修正或考慮新的財務戰略。由于可以進行持續的計劃跟蹤和調整,因此企業進行互動的決策分析,可以更有效率的進行資源配置,投入到更有價值的經濟活動中,以期實現企業的財務戰略,真正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實時確保資產的安全與完整,防止國企國有資產的“冰棍理論”現象,減少重大腐敗和國有資產流失
資產的安全與完整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必要前提,確保資產的安全與完整是企業財務監控目標之一。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張和企業組織的龐大,企業有形和無形資產的使用、占有和收益在市場經濟、知識經濟和信息經濟背景下,資產的整合和運作在制度轉換中不斷創新,如MBO等,如何在企業創新管理中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和腐敗問題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在傳統的財務監控(手工監控)中,由于信息的及時性較差,大量財務信息需要通過手工編制,時間冗長,數據繁雜且數據來源不一,財務數據的結果相關性和可靠性較差,即使通過會計電算化或是ERP等管理信息系統也只是一個財務、會計信息呈報系統和部分管理職能,財務預警、財務監控和業績評價的信息的集中管理無法實施,各部門各自為政,各個管理信息系統輸出的是孤立的信息,無法形成信息的標準化和制度化,資產在管理過程中被不良企圖的高管人員利用信息不對稱,通過暗箱操作,加之法律法規的不完善造成的漏洞,形成合謀,導致權力尋租。這種批著合法外衣的資產運作在手工監控下往往是無能為力,即使發現重大問題,往往是事后諸葛亮。如審計主要是對財務報告和財務結果的經濟監督、鑒證和評價。實時的財務監控將監控的重點放在過程中,實時財務預算、實時財務預警和實時信息披露和業績評價,使資產的管理公開透明,實現權力的集中監控、資源的集中配置、信息的集中共享。從而既防止資產的大量閑置浪費,提高了資產的使用效率,防止國有資產“冰棍理論”現象的產生,減少和進一步杜絕腐敗。
三、實時財務監控能夠優化公司治理結構,促使迅速決策、有效執行和強力監督,防范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保證三方權力制衡和利益協調
傳統的信息傳遞和公布是做法是在事項或交易的發生后,根據其結果按時定期匯總、報告。其信息是滯后的,及時性差,信息轉化為價值的效率和效能都達不到決策者的需要和要求。手工財務監控下,大量業務產生的紛紜復雜的數據處理是靠企業的科層組織來保證分工、協調和實施的,但同時帶來的是信息傳遞的冗長和信息結果的失真,導致監控的滯后和無效。各個權力機構和部門占有各自部分信息,追求各自的部門利益,財務協同性差。財務監控是企業管理的組成部分,需要按照其管理人員的意圖運行,尤其是董事會的重大決策更是起決定作用。決策出了問題,貫徹決策人意圖的財務監控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控制效能。在公司治理實踐中,實時財務監控可減少信息傳遞的不對稱性,確保信息共享和同步交流,無形中消除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由于制度設計造成的權力制衡帶來的相互猜疑和不信任感。實時財務監控是監事會的重要職能,通過實時財務監控可對董事會的重大決策的合法性、合規性、可行性、效益性及時提出不同意見和建議,限制董事會的某些特權,也可及時防范和消解代理層尤其是經理層的占有過多的“隱秘信息”而帶來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
四、最終目標是企業在實時財務監控中提高管理效率,經營權人正確履行受托經濟責任,確保相關利益者最大化
與手工財務監控相比,實時財務監控通過對財務數據和財務信息的靜態和動態、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分析,可以對不正常的價值指標進行實時預警,并對企業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做出實時反應,把企業面臨的風險降至最低。通過實時信息披露進行業績評價,發現企業的增值作業和不增值作業,尤其是影響未來現金流量價值的增值、人力資本價值的增值和顧客價值的增值的作業,將是實時財務監控的重中之重。消除這些不增值作業,從而修正不合理的價值值標趨向,使財務與業務協同,業務與組織協同,組織與戰略協同,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和激烈的外部競爭,尋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實時的財務監控通過對企業供需鏈、價值鏈的業務流程的實時監控,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促使經營權人正確履行受托經濟責任,提高管理效率,達到相關利益者可持續增長的價值和財富。
總之,從會計觀出發,實時財務監控的目標可定位于決策有用觀和受托責任觀的結合;從財務觀出發,我們可定位為相關利益者價值的最大化。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