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鼠是個極活潑極機靈的小家伙兒!小巧,小得堪稱玲瓏;活潑,有許多龐然巨物所沒有的優勢。
印度的一則寓言就曾這樣寫道:河邊住著不少老鼠,大象常來河邊喝水,因腳掌巨大,常在無意中踩到老鼠,于是,一只小鼠便對大象說,如果您能小心一點兒,我們肯定會報答您的。大象挺懂事,從此小心翼翼。一天,大象被人活捉了,還被牢牢地捆住了四蹄,小鼠聽說此事,立刻悄悄地跑了來,用自己鋒利的牙齒咬斷了繩索,成功地救出大象。這可真是:結實的繩索雖然捆得住大象這樣的龐然大物,卻偏偏無奈那小小的鼠。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爸爸媽媽們常將小巧活潑的孩子稱為“小老鼠”,而這被稱為小老鼠的孩子,也的的確確機靈之極。
這道理正如美國作家懷特寫的中篇童話《小老鼠斯圖亞特》。利特耳太太的第二個孩子叫斯圖亞特,他只有小老鼠那么大,而且長相也酷似老鼠,因為這個奇怪的長相,爸爸媽媽曾恐懼過,但他回報給爸爸媽媽卻是許多許多的歡樂。比如,憑著機智靈巧,他可以做到許多常人做不到的事:鉆進下水道取出媽媽不慎失落的戒指、靈巧地蹦來蹦去幫助酷愛體育的爸爸撿乒乓球、跳進鋼琴用肩膀扛起被卡住的琴鍵來幫助哥哥成功地演奏鋼琴……一次,在航模比賽中,他還親自駕駛小小的航模,確保船長得了第一。尤其令人感動的是,自從認識了被媽媽收留的小鳥瑪羅加以后,就一直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重病的瑪羅加,使她好幾次躲過不懷好意的大貓雪玲,后來,為了找回飛走的瑪羅加,他還遠走四方,足跡踏遍了北美大地……
瞧!這就是鼠!令人刮目的鼠!在人們所熟悉的《三俠五義》中,那神通廣大武藝高強的白玉堂、蔣平、盧方等,不是也被人稱“五鼠”嗎?
二
鼠的天敵是貓,許多寓言寫到了貓與鼠的,請細品其中的三則。
其一是俄國的《兩只貓》:主人養了兩只貓,其一盡職盡力,天天捕鼠,卻餓得骨瘦如柴,另一從不捕鼠,卻吃得肥頭大耳,為什么?因為前者一心捕鼠,從不玩邪門左道,后者卻會向主人獻媚,雖不捕鼠卻會站起后腿“挺風流地”走給主人看。顯然,這寓言寫得挺巧妙,一針見血地批評了當時極荒唐的社會現實:勤勞者含辛茹苦,諂媚者坐享其成。
其二是英國的《老鼠掛鈴》:一群老鼠遭到貓的百般蹂躪,便集會共商對策,一只老鼠建議給貓戴上鈴鐺,這樣,他一走必有聲音,一有聲音鼠即可避開,豈不大妙?于是一致通過了這一決議。可是,那貓鐵嘴鋼牙,由誰給它戴鈴鐺呢?老鼠們面面相覷,好長好長時間仍議而不決,也只好讓那決議“不了了之”、“自生自滅”。我查過有關資料,知道這是借貓鼠關系反映被壓迫者的深重苦難,再細想也果然有理,現實的貓對于現實的鼠,也的確是個莫大的災難。
其三是法國的《變成夫人的母貓》:一個男人發瘋似地愛上了他家的母貓,為什么?因為那貓嬌小美麗優雅可愛,叫聲特別迷人。一天,這男人還用眼淚感動了命運之神,求神把母貓變成女人,神答應了他并把母貓變成了他的新娘。不料,就在新婚之夜,那“女人”卻因老鼠的出現而一再從婚床上站起,足見老鼠對“她”的吸引力才是最徹底最深刻的。
如此看來,鼠與貓的關系的確很不一般,細想開去,也的確意味深長。
三
有句話極富真理性:“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這話同樣適用于鼠,鼠也有過“失誤”。
請聽老舍先生的童話《小白鼠》。有只小白鼠,排行最小,他不像兄姐似地遍體灰蒙蒙,而是長著一身潔白的毛,還有一條美麗的長尾巴,為此,他十分驕傲,自認為比小白兔還漂亮。鼠媽媽知道附近有一只兇猛的大黃貓,曾多次叮嚀他千萬小心,他卻不以為然,照樣得意洋洋地東來西往。一天,他果然被大黃貓捉住了,他雖然嚇得夠嗆,卻仍在天真地以為憑自己的美貌肯定可以感動對方,但大黃貓理也不理他,才幾口,就把他吃了。
讓我們再看另一篇童話。有只小老鼠,偶然見到幾個孩子在下斗獸棋,他發現棋子中的“鼠”雖然可以被“貓”吃掉,被“狼”吃掉,被“虎”吃掉,卻可以戰勝“大象”,便立刻得意起來,以為自己才是最強大的獸王。從此,他看不起貓狗,他嘲弄狐貍,甚至得意地爬到了老虎的背上。那老虎一心睡覺嫌他太小還不夠塞牙縫,就抖了抖身子,把他抖了下來,這反而使他進一步認定:“老虎都嚇得發抖了,沒錯,我就是獸王!”一天,他還真的趁著黑夜鉆進了大象的鼻子,正在得意,不料睡夢中的大象打了個噴嚏,小老鼠立刻像出膛炮彈似地飛了出去,好半天,才狠狠地栽倒在臭水塘里。
這可真是,前者糊涂,后者狂妄,如此心態,能不吃苦頭嗎?
四
行文至此,不妨再談談“鼠”字。
首先,鼠是個象形字,頭部像尖利的鼠牙,下部像足、脊背與尾巴,其次,漢字中以“鼠”作“零部件”的雖不多,但其中的“竄”卻意味深長,其繁寫體就是寶蓋頭下有個“鼠”字。
請注意戲曲《十五貫》。《十五貫》中有個婁阿鼠,是寅夜搶走十五貫錢并殺死尤葫蘆的兇犯,不料由于昏官的主觀武斷,真兇逃脫在外,一對無辜的青年男女卻被認定為“兇犯”,又由于濫用酷刑,致使這對青年屈打成招,活活地被定成了死罪,不久即將開刀問斬。好在監斬的蘇州府尹況鐘發現案情有疑,決心再度細察,這才使逍遙法外的婁阿鼠如坐針氈,晝夜不安。劇中有個情節,況鐘在取得了大量人證物證后,欲讓婁阿鼠自投羅網,便假扮算命先生為他測字,以求在心理上徹底控制婁阿鼠。請聽他測字時的妙侃:“你名為鼠,鼠者,愛偷油也。”“油”與死者尤葫蘆的“尤”同音,只此一句,便把個婁阿鼠嚇了個半死。然后,況鐘進一步算道:“不過,天地悠悠,這鼠也是可以逃脫的,您看,‘鼠’字上加個寶蓋頭即為‘竄’,‘竄’者,逃也。”婁阿鼠聽罷,立即跪求算命先生指點迷津,況鐘也便進而算道:“請注意,這‘鼠’字的上半邊實乃兩個分開寫的‘日’字,兩邊合在一起即為‘日’,如此看來,你務必要在今‘日’出逃。十二屬稱鼠為‘子鼠’,可見子時逃走最好。”此言一出,婁阿鼠喜出望外,便再度拜謝“算命先生”的救命之恩。當夜子時,當他按照算命先生的指點來到東南方的一條小船上時,早已守候在此的差役們以逸待勞,一下子就抓住了他。
果然是妙筆生花!一個竄字,一番妙侃,的確太意味深長了!
五
還有個與鼠有關的真實的故事,讀來驚心動魄。
剛生過小鼠的鼠媽媽突然病倒了,她已無力覓食,無力行動,只能靜靜地躺著,極無奈地看著天。但她并不絕望,此時她最擔心的是她的9個小寶寶——小寶寶才出世,必須確保喂奶,于是鼠媽媽艱難地轉過身來,毫不猶豫地咬向自己的后腿,就這么極艱難、極痛苦的、一口一口地吃著自己的肉,以此維持著自己的生命。她知道,只要自己不死,孩子們就能活。一天又一天,漸漸地,她的后腿已露出白森森的骨頭,但她沒有止步,而是照樣掙扎著,吃力地堅持著,極悲壯地堅持著,直到第21天的早晨她才靜靜地死了,而這個“第21天”,也就是小鼠斷奶的日子。
于是,讀著這樣的故事,我不由得潸然淚下,那以后的我還突然決定,從此永不打鼠,就為了那個極悲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