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北京王先生到湘水之珠大酒樓用餐并自帶酒一瓶,用餐后,酒樓向其收取開瓶費100元。王先生認為不合理,遂將酒樓起訴至法院。法院審理后,認為開瓶費屬不當得利,判決酒樓返還100元。
一、 對立的觀點
這件事經媒體報道后,迅速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并至今漣漪不斷。據悉酒樓不服判決,已提起上訴。一些城市的消費者協會等組織公開表態,反對飯店收取開瓶費。有的地方政府或工商管理部門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就制定并頒布了地方性行政法規或部門規章制度,規定經營者“不得拒絕消費者自帶酒水”,“不得收取開瓶費等不合理費用”,違者將被“罰款”、“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等。對立方則指出有少數地方消費者協會也曾反對“消費者自帶酒水”到飯店的,但現在主要是相關行業協會及餐飲企業在向有關管理部門呼吁并宣傳收取開瓶費的正當性。雙方都態度堅決、旗幟鮮明,引經據典列出了自己的理由。歸納起來,雙方主要有代表性的觀點可簡述如下:
反對收開瓶費的理由:
1、飯店(含酒樓、餐廳、酒吧、點心店等,以下相同)在菜譜或廳堂中告知消費者自帶酒水將另收取服務費等是單方面意思表達,是強制性交易行為和格式化條款,應屬無效。
2、一些飯店公開表示要收取開瓶費,這是價格串通、限制競爭,有壟斷經營之嫌。
3、飯店酒水太貴,與商店同類商品相比差價太大。
4、有的消費者說得非常直白,開瓶費就是開宰。這年頭誰都不愿意任人宰割,怎能不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
支持收開瓶費的理由:
1、飯店對店內一切食品的衛生安全負有責任。如果任由消費者自帶酒水,飯店將無法進行有效的衛生監督,一旦發生問題,責任將難以界定。
2、飯店在菜譜或廳堂告知謝絕自帶酒水,就已履行告知義務。消費者有權利選擇不就餐,或到允許自帶酒水的飯店就餐。
3、開瓶費或說服務費實際上包含著租金、人工、酒具損耗、稅金等費用,不收的話,則企業經濟利益將受損。
4、如果允許自帶酒水,那么消費者自帶飯菜或其他食品來飯店消費又該如何處理?
雙方都還有一些理由,但主要就是這些,恕不贅述。
關于到飯店用餐是否可自帶酒水,從經濟利益角度分析,消費者與經營者肯定是一對矛盾。但從迄今為止的現實情況來看矛盾并不尖銳,甚至可以說糾紛較少見。因為到飯店吃飯最常見的情況是:1、因上班單位沒有食堂或外出辦事解決吃飯問題,極少有人隨身帶酒的,帶瓶礦泉水或飲料基本是不會受到飯店干涉的。2、因事請人到飯店吃飯,很少見人帶酒水到飯店請客的。3、因私人到飯店辦紅白喜事,有些規模,只要提出想省錢自備一部分,大多數飯店是愿意協商解決的。現在的問題是,要把到飯店用餐自帶酒水的權利一般化,有的地方甚至法規化,爭議就不可避免。我們分析研究一下雙方的觀點理由會得到一些具有一定理論性、普遍性的啟示。
二、爭議中的啟示
第一,闡述自己的觀點或結論所用的概念要準確,能接受最起碼的推敲。譬如說壟斷,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學派或學者對其的定義是不同的。從經濟學角度講,壟斷是市場經濟中的一種經濟現象,它并不全是反面的,例如一個城市自來水廠并不是廠家越多競爭越激烈就越好。因為自來水廠要達到一定規模,才有利于資源的有效配置。餐飲業是一個充分市場化的行業,大小飯店相差懸殊,菜肴流派繽紛雜陳,經濟利益齟齬相左,說他們會形成壟斷,在經濟學上不合邏輯,從世界各國現實狀況看也是聞所未聞。再譬如說格式化條款。其實要對它下一個定義也是十分困難的,但其含義基本上應是指格式化合同中所包含的格式條款。一個菜譜上寫的“自帶酒水另收取服務費”,應與格式化條款沾不上邊。如果是的話,菜譜上寫的“某某菜肴每盆10元”是否也是格式化條款,是否也“應屬無效”。如果一定要用法律術語表示,也就是個要約,類似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等,是定合同的準備階段,是當事人準備交易過程中的意思表示,另一方可以自由選擇。爭議中用含義有歧義的專業術語作為判斷是非的理由,或者當作帽子來使用,是不會有說服力的。
第二,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具體行為或經營活動是豐富多彩的,不應也不能全由法律做出具體規范或調整。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聽到這樣的呼聲:如交通協管員希望對行人亂穿馬路、教師希望對學生作弊、環衛希望對亂扔垃圾、物業希望對小區亂停車等等做出具體法律規定。如果沒有,或沒有具體到如何處罰、誰來執行等,就會說我國法制不健全,操作性不強。其實要對有些行為做出法律規定有時可能比不做出規定帶來更多的問題,不切實際的行政或法律規定將挑起更多的矛盾。譬如一定要規定“飯店可以自帶酒水”,那么,酒吧可以帶嗎?一個人可以帶幾瓶、是否可以幾個人帶一瓶、自帶較多酒水而少點菜用餐時間有限制嗎?大家能夠預測,屆時產生法律糾紛的概率會比現在更大,社會管理成本也更大,而且如何執行值得懷疑。更需要說明的是:實體法中列出的一些條款,也是各方利益和社會管理成本等因素綜合考慮的平衡。程序公正一定程度上比實體法更能體現公正、公平。舉個例子,乒乓球比賽,過去用小球,球速快,對球員快速反應要求很高;現在用大球,球速慢,對球員來回持續能力要求則更高。哪一種球對球員更公平,難說。但只要經過一定的程序,民主的表決選擇,大家現在都用大球,任何人不得享有例外特權,就是公平、公正。針對目前餐飲業的現實狀況,允許餐飲企業可以自主決定是否收費,但若收費,強調必須在醒目位置標明并告知消費者收費標準和收費方法,就是公平的、公正的。
第三,市場是決定企業經營活動基本的、基礎的力量。據餐飲行業內資深人士介紹,依據飯店所在城市鄉村地域不同、或同一地域的不同市口、或近期流行幫派口味不同、或管理水平高低等因素,不同飯店的利潤差異很大。一般說,凈利潤能持續達到10%~15%已屬不錯。其中菜肴利潤空間有限,而酒的毛利潤在批發價的70%~80%,飲料在200%~300%,有的大飯店還對進店廠家收取進場費。酒水利潤要占到飯店全部凈利潤的50%(大小飯店有差異)。這個利潤分布結構應該承認是不合理的。烹飪菜肴是技術活,卻獲利最少,而服務員“噗”地一聲打開瓶蓋,就可以收費幾元甚至上百元。但這是消費習慣、消費者結構等多種市場力量逐漸形成的。現在要去取消或限制飯店的酒水利潤,出現的結果則或是壓抑餐飲業的開業、從業的欲望,或是企業利潤貢獻結構變化。從喝酒水的消費者利潤負擔多吃飯菜負擔少,轉向喝酒水負擔下降吃飯菜負擔上升。一些主張“自帶酒水取消收費”的人往往自以為是在為消費者爭取利益,是仗義執言,但深究一下,這些人或是沒有調查研究,或是不理解經濟管理知識,或是嘩眾取寵。而且應指出,酒和飲料的服務價格與交通等公用事業的產品價格不是一回事。交通等公用事業價格是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價格,無論中外都用行政或法律的手段加以干涉、控制,而飯店喝酒、喝飲料是一個私人化、市場化的項目。況且似乎也沒有必要支持多喝酒水。因此,飯店是否允許消費者自帶酒水,是飯店對市場判斷后的選擇。當然,若收費,必須在醒目的位置明示并告知消費者收費標準和方法。消費者是否到收費飯店去消費,是消費者對口味、品味、服務價格等的選擇。餐飲業這么一個具體經營行為還是應由市場去決定, 這樣有利于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者,更有利于節約社會公共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