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農民勞務工流動性大等實際情況,深圳新養老保險條例出臺了4項關愛措施:
一是取消最低交費基數為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的限制。深圳非戶籍員工的最低交費基數規定為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而實際上,絕大多數農民工的實際工資收入達不到這個標準,不少農民工收入在市平均工資以下,他們往往因無力交納養老保險費,無法進入養老保險體系。針對這種情況,深圳新的養老保險條例降低了農民工的交費基數,由原來的深圳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調整為交費基數與農民工的實際工資水平基本相當,目前深圳月最低工資標準特區內810元,特區外700元,降低了農民工的參保門檻。
二是取消退休前5年須連續交費限制。原來的《〈深圳經濟特區企業員工社會養老保險條例〉若干規定》要求,非深圳市戶籍員工在深圳市退休按月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應在達到退休年齡的前5年在深圳市連續交費。在這5年里,如果有一個月未能按時交費,在退休以后就不得享受應有的社保待遇。由于農民工工作的變動性較大,這一規定無疑剝奪了不少農民工享有養老保險的權利。新條例取消了農民工退休前5年必須在深圳連續交費的限制,使他們和深圳戶籍員工享有同等的退休養老權利。
三是為鼓勵農民工長期保留其養老保險關系,減少盲目退保,新條例規定達到退休年齡不滿交費年限的農民工,除領取個人賬戶積累額外,還可以領取一次性的生活費。根據條例規定,一次性的生活費標準為“交費年限每滿1年的,支付1個月的退休時本市月最低工資”。
四是養老保險關系可以轉移。新條例規定,退休前離開深圳的員工,如養老保險關系可以轉移的,按規定轉移養老保險關系,終結在深圳市養老保險關系;如養老保險關系無法轉移的,經本人申請,可以一次性領取個人賬戶積累額,終結在深圳市養老保險關系;養老保險關系繼續保留在本市的,本人重新返回深圳市就業并按規定繼續交納養老保險費的,其實際交費年限和個人賬戶積累額可以累積計算;達到國家規定退休年齡時不滿規定的交費年限的,一次性領取個人賬戶積累額,并可領取一次性的生活費,終結其在深圳市的養老保險關系。(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