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豬原產于海南省五指山區,是當地少數民族飼養的一種小型豬。海南山區因交通不便,過去沒有外來豬種,飼養的山豬采取自繁自養的方式,因長期的極度近親交配,使其主要特征如體型、外貌、毛色等穩定地遺傳下來,成為該地區特有的小型豬種,現數量驟減,范圍大大縮小,多分布在交通不便、比較偏僻的山村。僅白沙、東方等縣(市)的少數鄉鎮有少量種豬。
該品種體型小,體質細致緊湊,頭小而長,耳小而直立,嘴尖、嘴筒微彎。胸部較狹,腰背平直,腹部不下垂,臂部不發達。四肢細而長。全身被毛大部分為黑色,腹部和四肢內側為白色。鬃毛呈黑色或棕色,長達2~10厘米。成年母豬體重很少超過40公斤,3~4月齡即可配種懷孕,一般年產一胎,如及時配種,一年可產二胎。母豬頭胎產仔豬4頭,二至四胎產6~8頭。
五指山豬耐粗飼,多以植物秸稈和青草為飼料,消耗精料少,每頭每日不超過0.4公斤(成年);抗濕熱,病害少,易于飼養管理。成熟早,經濟效益高。在肉食利用方面,五指山豬瘦肉肌纖維細、脂肪顆粒小,皮薄骨細,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瘦肉率達50%上,是加工烤豬的上乘原料。
該品種原產地位于海南島的中部偏南,屬熱帶山地氣候。年平均氣溫25℃,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山區又極為不便;農業生產亦很不發達。
該品種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小型豬。因它具有體型小、性成熟早、近親繁殖、遺傳穩定、抗逆性強、瘦肉率高、肉質好,對巴氏桿菌和仔豬副傷寒等有較強的敏感性,開發其肉用價值具有較好的前景。同時,是獸藥、商苗生產檢測的理想模型,也是人類比較醫學研究的較佳模型選擇。利用前景十分廣闊(彩圖參見90頁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