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博士和中國妻子的婚姻遭遇“性愛公證”,感情和性生活同時進入冰凍狀態。幾經周折,倆人終于明白,感情是人內心世界的一種反映,激情的迸發也得在雙方你情我愿的情況下進行……
我的婚姻居然連性愛也要公證?
當聶君當著眾人的面,手持玫瑰、單膝下跪,向我求婚的時候,我幸福地點頭答應了。
在眾人眼中,聶君是個不可多得的“鉆石王老五”,很小就隨同父親去了美國,剛剛讀完博士回國,在一家世界500強企業里面擔任要職,人也長得高大威猛,風度翩翩……
我們為結婚購置的新房、車子、家電等所有財產都進行了公證,這是聶君提出來的。我并沒有覺得這有什么不妥,西方國家的夫妻都是這樣的。
婚禮的前兩天,所有的喜帖都發送完了,我和聶君累得筋疲力盡。突然聶君從公文包里拿出一份合同讓我簽字。我一看,哭笑不得。這份“性愛公證”的內容如下:甲(聶君)乙(李小茹)雙方在結婚后,在30歲以前,每星期的性生活為3-5次;31歲-40歲,每星期的性生活為3-4次;41-50歲,每星期的性生活為2-3次……每次性生活質量以保證對方輕松愉悅為準。
我忍俊不禁地說:“哈哈,你該不是逗我開心吧!”聶君一本正經地反問:“你覺得這很好笑嗎?這組正確無誤的數據可是我從專家那兒得來的,既可享受性愛的美妙又不會損傷健康……如果你覺得沒什么不妥,明天我們就帶著合同去公證處公證吧。”
我這才相信原來這不是一個玩笑。太荒謬了!我覺得婚姻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是建立在感情基礎上的,財產公證姑且不說,像“性愛”這么隱私這么美妙的事情也要公證,還是夫妻嗎?
我給聶君解釋了許多,可是他依然不能理解,他說:“在美國,這樣的公證實在是太平常了,丈夫對妻子做出不嫖娼、不發生外遇的承諾也要公證,甚至有的父母要求女兒在18歲以前必須保證是處女也會去公證……因為公證,生活才能安全、持久!”
我無法想象那么多奇奇怪怪的公證,可是,我是那么地深愛著聶君,并且我們即將結婚,如果這個時候出現什么狀況,顯然是沒辦法給大家交待的。于是,我無奈地在協議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并且在公證處進行了司法公證,也就是說,這個合同產生了法律效應。聶君摟著我的腰,安慰我:“親愛的,我們的行為代表一種時尚和先鋒,我會更加愛你的!”
“不合格”的性愛攪亂生活的安寧
聶君的確非常愛我,雖然他將我們的生活分配得你是你我是我,但也體現出男女平等的一面,這種男人時下正流行,被稱做“新好男人”。
雖然如此,每個夜晚來臨,我還是本能地出現一種恐懼——害怕性生活!事實上,我們的性生活從新婚第一夜開始就極為難受。那天晚上,喝得醉醺醺的聶君像個貪吃的孩子,要了一次又一次,而且每次都是直奔主題,全然不顧我的感受和情緒。我想新婚的男人都這樣吧,誰不想把心愛的嬌妻摟在懷里愛個夠呢。所以,盡管我沒有絲毫的快感,還是盡可能去迎合他。
第二天,聶君問昨晚歡愛了幾次,我不好意思地說:“協議上說,30歲以前每周性生活控制在3-5次,可是昨晚,你就要了我3次,這下可好,本周你只剩下2次機會了。”其實,我只是一句玩笑話,性愛的感覺往往一觸即發,哪有那么多客觀限制,再說,我還想好好體驗一下“飄飄欲仙”的感覺呢。誰知,聶君一下子嚴肅起來,平靜地說:“那今晚我們就不能再親熱了,要控制一下,淫多傷身呢!”
結果,那天晚上,聶君居然碰都不碰我一下。此后,聶君一直堅守著性愛規則,每周歡愛的次數絕對不少于3次,但也絕對不超過5次。很多次為了抵制我的誘惑,他都主動睡到客房,留下我在新婚的大床上孤枕難眠。雖然我們每周保持固定的性愛,但彼此的快樂很少同步,因為他想要的時候我不想要,而我想的時候他又不想,等到我們都有感覺時,為了遵守所謂的性愛規則,不得不壓抑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渴望。
性是愛的溫度計,甜蜜的性能促進愛的完美,相反,糟糕的性也會降低愛的熱度。所以,我必須尋找到一種適合我們的性愛模式。一天,我在雜志上無意中看到這樣一句話:“身體也是一門‘語言學’,如果愛侶之間利用表情、動作、姿勢等來表達出豐富的含義,有助于肌膚之親的良好開端……”
這句話,讓我大受啟發:如果我在自己想要的時候給聶君一點心領神會的“暗示”,這樣,我們就能夠共同步入性愛的天堂了。那天,我對正在床頭看書的聶君說:“親愛的,我的皮膚餓了。”沒想到他居然頭也不抬地說:“啊,皮膚餓了呀?那就補點水呀。”說罷,還將一瓶補水霜遞給我。那一刻,我氣得差點暈過去。
據說美國夫妻經常交流彼此的性感受,從而明白對方需要什么,找到床笫之歡的密碼。我想,從小在美國接受教育的聶君不會介意我向他表達真實的性感受和性期待吧?2006年6月的一天夜里,我找了一個機會和聶君交流起來:“親愛的,我想告訴你一件讓我很不好意思說出口的事情……”聶君見我紅著臉半天沒有說出來,坦然問:“是關于我們的性生活嗎?”我點點頭。
聶君說:“其實我早就觀察出你不是那么快樂,沒有高潮你也喊,純粹是為了配合我,不過,你放心了,今晚我會‘用功’點,讓你重新認識我!”看著聶君一臉的壞笑,我也期待著那激情一刻的到來。
然而,那一夜卻讓我無比痛苦。聶君為了讓我享受到更多感覺,有意識地延長親密時間,不斷地親吻、擁抱、撫摸,有時候,我能明顯感覺到他的快樂顛峰已經到來,但是他會停止下來,然后和我再次親熱。可是,我的心里早就產生了負擔--我不要那些所謂的次數,也不要時間長短,我只要最自然、最投入的愛就可以了!
我和聶君的性愛陷入了死胡同,很多時候,我拒絕聶君碰我。一天,聶君別有用意地塞給我一張報紙,上面有一條報道《首例夫妻“空床費”索賠案塵埃落定》。我明白了聶君的用意,一氣之下撕了報紙,惱羞成怒地吼道:“你是不是也要去法官那兒告我,索要空床費!”聶君也不甘示弱地說:“我們是公證過的,每周必須保證適量的性生活次數,以及保證輕松愉悅的質量!”
我冷笑道:“我根本就沒有什么快樂可言,按照公證規定,你也必須負責!”
用“協議”抵消“協議”,愛在性之上
性愛的不協調讓我和聶君的感情受到了極大的挫傷,我們雖然不再爭吵,但卻像兩個陌生的人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
盡管我們的婚姻因為性愛而發生矛盾和沖突,但是,并不想離婚,畢竟我們是真心相愛。朋友說得對,也許我們需要一個專家來評判是非對錯,指點迷津。我很快聯系上了一位知名的性學專家許教授。
許教授看了我們的性愛公證合同,哈哈大笑,他說:“沒想到,現在中國夫妻也有公證性愛的了!”他似乎早就知道我們求助他的原因,直接拿出一份問卷讓我們分別填寫,內容包括:寫下感覺最好和最壞的一次親密事件?是什么影響了你們性愛的美好感受?你最期待的性愛體驗是怎樣的……
許教授分別看過我和聶君的問卷,笑著說:“你們肯定不會相信,其實你們回答的內容驚人的一致。”我和聶君幾乎異口同聲地說:“不可能,我們根本就是水火不容,怎么可能會一樣?”
我和聶君分別搶過對方的答卷一看,原來我們的回答真的是一模一樣。在聶君的記憶里,最美好的一次性體驗是我過生日那晚,親熱前他送了我精美的禮物,還說了好多動聽的情話,并且熱烈地親吻我,愛撫我,打開了我的身體之門,我在美妙的感覺中極力迎合他,讓他跟我一樣快樂……可惜那樣的體驗機會很少,所謂的性愛公證規則讓我們不能暢快地享受魚水之歡,所以,我在“是什么影響了我們性愛美好感受?”這一欄里,如實地寫下公證性愛。而聶君的回答也是這四個字,理由是我們有性差異,我不能達到協議上的要求。至于期待的性體驗,我們都用到了激情、美妙、纏綿等類似的詞……
許教授說:“這個問卷告訴你們,首先,你們心靈相通、彼此相愛,這在婚姻里比性更重要;第二,這個問卷提醒你們,夫妻間的性生活也是一種互動,所有好與不好的感覺彼此都是一樣的,沒有誰因為性愛公證而獲得更多或損失更多。”許教授的說法很對,之前,我和聶君都認為自己是損失方,對方才是過失方,看來我們都是對方的損失方也是過失方。
許教授加重語氣,說:“出生要辦出生公證,長大結婚要辦財產公證,直到最后死亡,還得辦個醫囑公證……公證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當中不可回避的事情。但感情和性愛這種無形的非物質的東西公證后有意義嗎?合法、理性地管理一個公司可能會讓公司發展壯大,但是用它來管理家庭,顯然是行不通的,感情和感覺都是人內心世界的一種反映,激情的迸發也得在雙方你情我愿的情況下進行……”
許教授的一席話說得聶君啞口無言,其實通過剛才的問卷他也明白了許多道理。許教授又把目光對準我:“如果你在情感上忽略這條公證,而不是先入為主地產生不良情緒,那么,你也同樣可以享受得到美好的性體驗。”
告別許教授回到家后,聶君拿出性愛公證抱歉地對我說:“老婆對不起,都是這個公證傷害了我們。”我不讓他撕毀,說:“沒什么,現在我不拿它當回事了,就讓它留著作為紀念吧,如果你哪天真覺得不需要了,就過期作廢吧。”聶君緊緊將我擁在懷里,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從那以后,我們再也沒有履行過性愛規則,“想愛就愛想做就做!”成為聶君的口頭禪,沒有心理壓力的我,也一心一意地體驗著性愛的歡愉,不知不覺中逐漸開放身體,和聶君水乳交融,共同達到快樂的顛峰。和諧的性生活促使我們的感情更堅固,更甜美。許多女伴們見了我就嫉妒地說:“你怎么越來越漂亮、自信了,秘訣是什么呀?”
2007年4月12日,聶君回美國辦理一些事情。送他上飛機后,我在包里發現了一張他不知什么時候塞進去的紙條:“老婆,以下5條愛情協議請你過目,我已經簽字,你如果覺得可以,也請簽字,然后貼在我們的床頭,我會遵照執行的……”
協議內容如下:
1.如果兩個人同在一個房間,必須在小于或等于半小時內和對方說大于或等于一句的話。
2.不許把吵架后不說話的時間延續到當晚臨睡前,不管對錯,男方都會先說一句“我愛你”。
3.雙方鬧矛盾時,永遠不許提及離婚或分手的話語。
4.要時時真誠地贊美對方。
5.絕對不用“性”來衡量對方,判斷生活質量的好壞。
回到家,我在協議上認真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小心地貼到了床頭。如果我們都按照協議關愛對方,以后的生活還有什么邁不過去的溝溝坎坎?丈夫從美國回來后,高興地告訴我:“我一到美國,就告訴那邊的朋友們,其實沒有公證的婚姻生活更輕松、更愜意!”
后來,我再也找不到那份性愛公證了,就連那份婚前財產公證也不見了。聶君狡猾地說:“不見了就不見了,有什么好找的呢?”
【專家點評:】
公證是對自己權利的保護,對他人權利的尊重。公證契約有無形和有形兩種,近年來,隨著時代的變革,西方文化的滲透,婚姻模式的開放,“處女公證”、“忠貞公證”、“性愛公證”等“另類”公證頻繁出現。舊的傳統已被忽視或拋棄,新的人倫規則又尚未建立,這是公證帶給人們的煩惱。我們提倡一定的公證,但反對公證的冷漠化、泛濫化。維系感情最基礎的是情愛,其次是性愛和責任、義務,單純依靠公證去維護和監守雙方的生活,是一種悲哀。■
(責編 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