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之前,一位朋友聽說我要去的是法國,驚嘆道:“去法國呀?老浪漫的地方耶!”語氣中甚是羨慕。到了法國,有當地人問我:“在中國人眼中我們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在尚存不多的法語詞匯庫中搜索一番,斟字酌句地回答他:“應該是——很浪漫。”不料法國人迷惑地望著我,仿佛很不理解的樣子,一點也沒有預料中聽了好話后的愜意。也許對浪漫的理解各有不同,有人覺得是恭維,有人覺得是含蓄的抨擊。就有中國人憤憤地評價法國人的浪漫:什么“浪漫”!分明是浪得虛名,自由散漫!
說及法國式的浪漫,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云上的愛情。我卻是從日常生活中一點點的小細節上累積起對法國人之“浪漫”的觀感,雖然無關愛情,那種不切實際、不顧一切的勇敢態度倒是真的。唯其“日常”、“細微”,才更反映其精華——所謂“骨子里的浪漫”。
法國存有很多年代久遠的建筑,需要經常維修。若是街面房,敲出一個個洞洞未免有礙觀瞻,他們會小心翼翼圍上一圈護板,并在上面仔細繪上窗戶、窗簾、陽臺,甚至還有探出半個身子晾衣服的胖太太,手法惟妙惟肖。繪者絕對是制作舞臺背景的高手,關鍵是和另一半建筑配合得天衣無縫。一虛一實、賞心悅目的工地讓路人覺得有趣,粗心的根本看不出什么不同,細心的往往停下一看再看,找出破綻。
在尼姆還見過一整面墻被涂成天空的顏色,和后面藍天連成一片,上面還飄著朵朵白云。繪者肯定考慮墻背后空無一物,目之所及便是藍天白云,于是童心大發。法國人樂于創造這些“無用的藝術”,僅僅用來養眼,因為他們覺得任何時候也不能失卻心曠神怡的心境,哪怕是路過一面破墻。
偶然登上一列開往市里的快線火車,車里居然張燈結彩,好不漂亮。隨著車速越來越快,人人都像著了魔似的又跳又叫,興高采烈。時值美伊戰爭期間,以為遇見了什么反戰示威,又或是劫車事件,心里多少有點怕。眼見這輛老破車發瘋似的往前沖,車里敲鑼打鼓,麥克風里還傳來列車員興奮的報告:“好消息,我們時速已達XX公里!”本要在漫長的旅途中打個盹,最后睡意全無,茫然間覺得自己像進入奇境的愛麗絲。回家后看見新聞里赫然報道:熱烈慶祝XX號列車完成使命,載完最后一班乘客,光榮退役!法國人真是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發泄自己情緒的機會,哪怕抓在手里的是一個看來可笑荒誕的理由。
巴黎的罷工游行特別多。看電視采訪:學校老師罷工,小孩子不用上課,個個沖著鏡頭傻樂,摸著心口說“我好開心耶”;地鐵罷工,路上擠滿騎自行車的人、踏溜冰鞋的人、步行上班走得汗流浹背的人,大家搖搖頭似乎都很無奈,不過神色之間好像又很高興:磨磨蹭蹭,不用上班最好,就算是為即將的長假做預演好了。他們可以不在陰暗潮濕的地下擠地鐵上班,而是在充滿陽光的路面上大家一起閑扯一起走走,罵罵天氣罵罵政府,不相識的人從此成為老朋友,人生充滿了不期然的相遇——很浪漫哦!
還見過衣冠楚楚的法國人,兩手空空往地鐵里一站,一只手扶好欄桿,一只手打拍子。車一啟動,兩眼一閉,就著地鐵隆隆行進的節奏陶醉地唱起來。自娛自樂便也罷了,妙的是演唱結束還恭恭敬敬伸手向你要幾個小錢,因為你剛剛享受了片刻美妙的音樂。他們就是天真爛漫到敢于赤手空拳出來賣藝,對自己的才華深信不疑并也同樣要你相信——他有,他可以。
(陳作毅摘自《華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