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度上解決民生問題,才能促進城鄉平衡,縮小貧富差距,實現社會公平和穩定。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石。
當下,政府正在竭盡全力維護物價的穩定。
發展生產,保證供應;妥善安排低收入群體和大中專院校貧困學生生活;嚴格控制出臺新的政府漲價措施;加大價格監督檢查的力度,堅決打擊價格違法行為。在四項措施之外,還發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和規定,各地方、各有關部門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各項政策正在落實之中。
穩定物價已然成為了當前政府工作的重中重。這是關乎國民生計與生活的基本民生問題。
人們對一般消費品價格上漲的敏感和政府對物價上漲的擔憂,背后折射的其實是更深層次的民生制度性安排隱憂,如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就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來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進一步規范分配秩序,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這是解決民生問題的一大要務。然而,在經濟發展不平衡、法制體系不健全、財稅制度不完善、社會保障水平較低的情況下,解決收入差距問題絕非易事。
而在收入分配差距懸殊的情況下,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尤為迫切。
這些年來,政府一直在努力。
在基礎教育方面,國家全部免除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國家對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農村1.5億中小學生家庭經濟負擔普遍減輕。
在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方面,近年來,全國財政用于衛生投入的增幅年均在20%以上。2007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80%以上的縣(市、區),預計到2010年,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覆蓋農村居民。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開始試點,將用3年時間在全國城鎮全面推開。
在社會保障方面,2007年中央財政安排社會保障支出2019億元,比上年增加247億元,覆蓋面不斷擴大。
一切顯示,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已成為黨和政府工作的重點,民生問題真正成為了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
而言民生問題不斷得到改善,并隨著改革的深入不斷發展,但還遠遠不夠。民生問題終究是個難題。解決經濟發展中長期積累的民生矛盾,依然需要相當一段時間的努力。
這也考驗著政府的智慧和能力。下一步,我們需要做的是,向民生制度化保障邁進。建立和完善民生問題的制度性安排,如繼續擴大就業,優先發展教育,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從制度上解決民生問題,才能避免行政調控手段上的大起大落,才能為經濟體制改革政策選擇提供多種可能,才能為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后盾。民生問題解決得越好,經濟社會就越能順利發展。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也才能如期實現。
從制度上解決民生問題,才能促進城鄉平衡、縮小貧富差距,才能實現社會公平和穩定。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是關乎億萬人民是否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大問題,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