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看似普通的餅,卻在全國開出了上千家店,最保守估計一天至少能賣出80000張,一天就能賣30萬元,一年就是一億多元。
年輕的柴磊和他的“糧全其美”,無疑創造了一個有關餅的神話。
2006年10月的一天,臺灣中天電視一干采訪攝制人員浩浩蕩蕩地來到上海長寧區“糧全其美”旗艦店,按他們的初衷,采訪一位在內地做臺灣名小吃手抓餅做得比臺灣本地還好的臺灣商人。
“什么?你不是臺灣人?”臺灣記者吃驚得差點把手里的話筒摔到地上,他們事先完全沒有想到,手抓餅雖說是臺灣人最喜聞樂見的一種名小吃,但真正把連鎖經營做到規模化、產業化的,卻是眼前這個叫柴磊的、僅去過幾次臺灣的安徽小伙子。

不到兩年時間,遍布全國1000多家店,不僅開到了香港尖沙咀,還開“回”了“老家”臺灣,日銷售80000多張。30歲的柴磊和他的“糧全其美”,把一張三元錢的臺灣手抓餅,做成了年銷售額上億元的一個大“餅”。
賣餅的不都是“武大郎”
2002年,25歲的柴磊毅然從安徽當地法院辭職。家人和朋友都不理解,那可是多少人削尖了腦袋都鉆不進去的啊。柴磊卻渴望自己的人生更豐滿,而非呆在辦公室重復枯燥單調的生活,而最能體現生命多種自由形態和價值感的選擇,就是創業。
隨后,柴磊去過廣東,到過云南,最后留在了上海……當過業務員,做過面條出口,還當過調酒師……外面的世界似乎總對他虛掩著一扇門,他只能從門縫里窺到里面的生動。那段時間,他形容自己像獵豹一樣總是在高度緊張地尋找著“獵物”。
2005年,對柴磊而言,是足以顛覆他命運的一年。當時,柴磊去臺灣的主要目的是旅游,順便看看當地市場有沒有新商機。沒想到,還真被他逮到了足以影響他一生的“寶貝”。
到臺北第一天,在著名的士林夜市,柴磊隨意花30元臺幣買了一種叫蔥抓餅的小吃,沒想到這一吃就讓他欲罷不能。第三天晚上,柴磊打包了各種口味的蔥抓餅回酒店,把它們依次放在桌上,足足瞪了一個小時。這兩天,他幾乎走遍了臺北大街小巷,四處可見賣蔥抓餅的攤販,通常一部流動小車、一個電扒爐就能讓賣餅人賺得盆滿缽滿,這種深受臺灣人喜愛的小吃早已滲透進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蔥抓餅好吃,人們又容易接受,操作起來也不難,我為什么不能把它引進大陸呢?”于是,當其他旅游者帶著紀念品回家的時候,柴磊卻帶著一個創業的好項目高興地回了上海。
“什么?你要去擺攤賣餅?”幾年間,親友已經習慣了柴磊的愛折騰,不過這次還是受了不小的驚嚇。甚至有人嘲笑他:“古今中外最有名的賣餅人,也就是武大郎了,怎么,你還想當現代武大郎???”
“李嘉誠不也是做塑膠花出身?!痹诓窭谛睦?,商機是不分大小高低貴賤的,關鍵是要有魄力抓住并轉換為生產力。
踩在“土家燒餅”的尸體上前進
柴磊又去了幾次臺灣,學回了最地道的蔥抓餅技術,再結合大陸習慣進行改良,自主研發出了特有的調味粉“JY粉”,推出了許多新口味,還把蔥抓餅的名稱改成更容易上口的手抓餅,很快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
新鮮的手抓餅千層百疊,層如薄紙,用手抓之,面絲千連,外層金黃酥脆,內層柔軟白嫩。口味極挑剔的上海市民很快迷上這種外形別致、口味獨特的餅。眼看生意好得不得了,柴磊便一連開了好幾家餅店,家家火爆,此時他萌生了進行全國擴展的想法。
一家叫“糧全其美”的食品公司很快成立了。此時學法律出身的柴磊充分體現了專長,不僅第一時間為“糧全其美”和“臺灣手抓餅”注冊了商標和專利,還建立起了一整套規范化的連鎖經營模式。
加盟費只收6800元,還免費贈送價值數千元的全套設備。和其他的連鎖經營企業不同,柴磊幾乎沒做廣告,而是實實在在地以門店吸引消費者和投資者,很快,他的糧全其美臺灣手抓餅就引來了一大群創業者。僅在上海,就雨后春筍般地一連開起了140多家小店。
“加盟費收這么低,又送這送那,靠什么賺錢???”“哼,莫不又是一個土家燒餅,活不了多久吧?”很快,各種質疑鋪天蓋地地砸到柴磊的頭上。
上門加盟的人越來越多,要代理買斷區域市場的人幾乎踏破門檻,可柴磊并不狂喜,相反,更加誠惶誠恐,他腦海里浮現得最多的念頭正是“堅決不能步土家燒餅的后塵”。在來錢最容易最熱火的時候,柴磊卻把接待加盟商一類的事情完全交給各部門人辦,自己則默默地呆在上海寶山區的工廠里,每天的工作就是完善產品的更新與品控,協調工廠的生產配送與加盟商的后續管理。
“聽說糧全其美手抓餅開了六七百家了,但你憑什么說不會像土家燒餅一樣一夜關張?”2006年2月,在一次全國連鎖協會舉行的大會上,一名記者當著數百與會者的面,赤裸裸地將這個尖銳問題拋給了柴磊。
“我可以坦白回答,糧全其美正是踩在土家燒餅失敗的經驗上前進的。沒有規范的品牌、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專業的研發團隊,是它瞬間失敗的主要原因。糧全其美不僅彌補了以上不足,不斷研發新口味新產品,迎合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新鮮度,同時,我們對核心原材料和項目的保護,幾乎達到了國家機密的水準。每一家店的核心原材料均由總部統一派送,保障了所有加盟商的品質和利益。
長久的雙贏才有利于一個企業的穩定發展。我們的加盟費甚至低于許多小品牌、雜牌,靠什么生存?我的確不是靠加盟費賺錢,而正是靠前面提到的核心原材料供應,賺取其中的貿易差價。由于總體采購,這些材料仍然遠低于市場價。糧全其美在上海有專門的原材料工廠和研發團隊。我們的命運是和所有加盟商息息相關的,只有他們的生意好,我才能賺錢。用句俗語形容,我們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這也是目前糧全其美持續紅火的重要理由!”
他的回答引發了全場暴風雨般的掌聲。
然而,當糧全其美開到20多個省市的時候,柴磊一直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市場上出現了各種模仿臺灣手抓餅的牌子。柴磊接連將好幾個模仿和侵權者告上了法庭。正是由于他最初對臺灣手抓餅商標和知識產權的重視和保護,每一場官司都以勝利告終。
這一連幾個的大勝仗,使糧全其美的加盟商深刻地體會到了“盟主”的力量。
糧全其美“城市”包圍“農村”
2007年5月的一天,柴磊位于上海欣安大廈的辦公室,突然涌進了一大群老加盟商,把才招進來的前臺小姐嚇了一大跳:公司出事了?
事實的真相又令人大吃一驚:這些加盟商,不但不是來鬧事的,反而是急著趕來爭取糧全其美新的蔬菜、雜糧酥餅項目的。他們都想先人一步拿下新項目區域代理這個香餑餑。
新項目的出臺既是必然,又是偶然。手抓餅火爆全國之后,柴磊想的不是偏安一隅,而是盡快研發新的產品和項目,既能給現有加盟商帶來后續的支持,又能將糧全其美輻射到更廣的中小地區乃至縣城鄉鎮。而一個安徽農村老鄉的出現,更是堅定了柴磊的想法。
這個老鄉之前有好幾次做小生意失敗的經歷,看到糧全其美如此紅火,于是揣著在上海打工賺來的1萬元血汗錢找到柴磊加盟,想回到老家縣城開店。然而,柴磊卻當場拒絕了他的要求。他竟然有錢不想賺?
其實,看著這個老鄉失望的背影,柴磊的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家鄉安徽乃至全國很多農村地方都還很窮,這位老鄉所在的縣城,根本接受不了一塊餅要賣3元錢,更別說加蛋加火腿之后的價格了。老鄉的經商經驗還很不足,柴磊拒絕他正是為了保護他。
接下來的幾個月,柴磊都和自己的專業技術團隊關在廠房里搞研發,為了開發更好的口感,他不知道試吃了多少個生面團……
2007年初,售價僅1.5元的糧全其美酥餅誕生了,這種以新鮮的菠菜汁、胡蘿卜汁、雜糧粉為原料的餅,不但價格更容易被更廣泛的普通大眾接受,還比面粉餅更環保更健康。一推出,立馬火了起來。于是在手抓餅項目上嘗到甜頭的加盟商爭著上門來搶預定區域代理權。6月底的一天,柴磊親自給那位安徽老鄉撥去了一個電話……免去了他的加盟費。
從手抓餅的核心調料“JY粉”到蔬菜餅的“綜合調味粉”和“綜合油脂”,柴磊的“國家機密”既是他的利潤所在,也是他保護上千家“盟友”的“利器”。極富有戲劇性的是,因為柴磊研發的餅不僅口味更好,成本控制還比臺灣足足低200%,竟然還被臺灣來的加盟商開回了“老家”。
2007年5月,新的《特許加盟經營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對連鎖加盟的要求更加規范和嚴格,之前許多不規范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糧全其美則成了首批商務部特許申請的備案單位,滿足了條例中所有的要求,出具了200多家店的詳細地址和電話。
“非池中物?!睆V東地區的區域代理商黃先生這樣形容柴磊,他少說已經在代理糧全其美上賺了兩三百萬元。當大家看著柴磊的手抓餅、蔬菜餅持續火爆的時候,這個剛滿30歲的年輕人已經在香港成立了公司,他接下來的計劃是將自己的餅工業化產業化,發展到國外市場,他要讓自己的餅不僅上超市,還要上股市。
編輯 范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