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這座速度之城,目前又得了一頂桂冠——房價上漲的全國冠軍。
進入火熱的六七月,關于深圳房價的“數字式探索”成了各大網站熱門討論區的重點議題:深圳關內房價平均已達2萬元/平方米,關外均價1.2萬元/平方米;深圳關內外不少地區的房子,單價每個月都要上漲1000元。
而當人們驚訝和憤怒于這樣的“深圳速度”時,深圳的房地產界居然還恬不知恥地將香港房價訴說成了深圳心中的“偶像”和標桿:香港的房價是深圳的好幾倍呢!

不單深圳,上海、北京、廣州的買房人都在水深火熱中。上海的開發商,年初還在因政府的大力調控抑郁煩悶,現在又活蹦亂跳起來。6月,上海新江灣城D1地塊拍賣,竟將每平方米的樓板價推到12509元。看到這條消息,北京人并不能暗呼幸運,因為傳統的城八區已很難見到萬元以下的樓盤。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信息顯示,今年5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漲幅6.4%。
房價飛漲與信貸火爆
一邊是房價飛漲,一邊是信貸火爆;一邊是天價地皮,一邊是不斷創新高的成交量。在這種畸形的矛盾斗爭中,一個重要的中間角色——銀行,近日因一系列負面新聞而被推到風口浪尖上。
6月18日,中國銀監會公布了對8家中資銀行分支機構的行政處罰結果,因其信貸資金被兩家大型國有企業違規投資房地產和股市,資金多達44.6億元。
6月25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在京通報銀行外匯檢查情況,指出部分銀行存在為投機外資入境炒股、炒房提供可乘之機等違規行為,外管局因此處罰了29家銀行。
7月份,有關機構報出的數據顯示:2007年5月,上海個人住房貸款增加8.8億元,比4月多增3.2億元;2007年深圳的個人房貸前5個月的增量比2006年全年的增量還要多出112.8億元,深圳某政府官員表示,深圳的個人房貸款已接近警戒線。
以往,國人對房價的痛罵,火力集中在地方政府與民爭利以及房地產商野蠻攫取暴利上。然而這一次,銀行信貸與房地產之間不尋常的聯系不斷被曝光,暴露出銀行信貸資金為炒房提供金融支持,推高房價這個現實。
開發商70%~80%的銀行負貸率
雖然銀行千方百計地澄清:像這樣的違規案例是很少的,但業內人士對這一推委的說法卻一臉不屑。“違規情況其實很多銀行都有。銀行和開發商是一個連鎖反應,開發商賺錢,銀行就安全。開發商賣的不好,銀行就要斷貢,通過其他手段來籌資。”7月4日,一位銀行界信貸部人士向記者表述,而這家銀行正是6月18日被披露為8家違規銀行中的一家。
“銀行信貸資金違規進樓市已經不是新聞了,從貨幣購房和開發商誕生時就存在了。我們國家銀行信貸是最主要的房地產開發、建設和消費支持資金。況且,這些年來,銀行的不良資產年年堆積,年年得不到解決。這個時候,銀行怎么能放過房貸這筆優良的業務呢?現在銀行與房地產的關系,已經不能用密切來形容了,而應該是水乳交融了。很多商業銀行,個人存貸業務其實很少,大部分都要靠做房地產這樣的大業務,真正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啊。”業內資深觀察人士告訴記者。
廣州的房地產研究專家韓世同也很同意這種觀點,“可以說,銀行與房地產商已經到了唇亡齒寒的關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雖然政府規定,房地產開發商的資本金必須達到35%,但其實很多開發商都做不到,一般的房地產商的銀行負貸率都在70%~80%左右。”
“我們不能像富力、萬科這樣的大房地產商上市融資,我們老板開發樓盤絕大部分都靠銀行貸款。沒有銀行支持,很難自己掏那么多錢開發樓盤。”廣州某中型房地產公司內部一員工透露。
而在國內某著名房地產公司工作的小羅(化名)告訴記者的事情更有戲劇性:“前段時間,我們要在西安拿地,結果建行總行就把各省的建行分行召集到廣州開會,要求分行為我公司的貸款提供方便,政策上放寬一點。”
個人房貸成炒房后盾
“為什么要說自己買不起房呢?有那么多銀行貸款,用自己的錢買房的想法現在看起來比較傻。”張小姐笑著對記者說,“我就已經用銀行貸款賺了幾十萬了。”
張小姐有兩套房子,其中一套因地段好,房價已由買時的5000元/平方米翻了一倍。近日,她將這一套房子剛出售,轉眼間卻又購入另一套,因為她被代理中介說通了她的“死腦筋”:“你不是賺了30萬嗎?為什么不把這30萬再投進去,再加上銀行貸款,你就可以用這30萬買一套90萬的房子,再投資啊!現在房價漲的那么厲害,倒一手就能賺不少啊!”
像張小姐這樣把銀行貸款當作自己再投資的本錢和后盾的人,現在一抓一把。深圳有業內人士表示,深圳購房者中至少有50%都是買房為投資,而不是居住。深圳有銀行曝出數據,單月放貸業務達到1萬筆,涉及上百億資金。
而據有關數據,2007年第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了1.42萬億元,其中居民個人房貸增加了3321億元,同比增長了1578億元。1998年,全國銀行發放房貸426億元,2005年房貸總額達到49100億元,7年之間飆升了115倍。銀行信貸,不可回避地成了推高房價的幕后黑手。
銀行界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感慨:“信貸這樣做,現在情況是,有錢的買更多房投資,沒錢的也可以貸款買房。房地產商拿銀行的錢建房,轉了一圈又賣回給銀行,真是左手倒右手。”
而2006年以來,各商業銀行相繼推出的“加按揭、轉按揭、循環貸款”等貸款業務新品種,也讓銀行信貸虛火更旺。“現在搞投機的不光是銀行、房地產商了,買房的人也搞投機。可以說是無處不投機,無人不投機。”業內觀察人士如此感嘆。
監管很難湊效
易憲容對房貸的擴張一直持反對態度,他不止一次表示:銀行信貸資金快速擴張使得銀行資金高度向房地產市場聚集,從而推高了國內房價上漲,吹大了國內房地產市場的泡沫。當銀行信貸大量進入房地產時,表面上是推高資產的價格,實際上聚集了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和風險,特別是房地產開發周期性長,房地產市場泡沫及風險的積聚更具有隱蔽性。
韓世同也認為:“銀行貸款過度依賴房地產風險很大。樓價漲的上來,就消的下去。漲一倍銀行就應該慌了,打個比方,房價從2萬跌到1.5萬,是很容易的。這時,銀行貸款就會變成不良貸款。”
但在房價瘋漲,利潤巨大的當下,銀行似乎并不在意背后的風險。“監管難”成了銀行一致的對外口徑。對于政府來說,房貸也成了一個叫人頭疼的問題。正如韓世同所說:“樓市的泡沫吹大了,繼續吹會很危險,但就這樣把它刺破更危險,整個經濟牽一發而動全身,樓市一動,經濟就會出現大動蕩,這當然是政府不愿看到的。”
銀行信貸,在房價飛漲中,已經成了一個說不得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