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內人士看來,貝爾斯登與黃光裕的PE組合是一個分合兩宜的創新結構
3月20日,貝爾斯登公司副董事長唐偉與鵬潤投資總裁、國美集團主席黃光裕走到了一起,宣布共同出資5億美元,分別通過旗下貝爾斯登商業銀行和鵬潤投資集團建立戰略投資聯盟,目標是整合除家電零售業以外的其他零售行業。
合作雙方均向《財經》記者表示,5億美元只是第一筆投入,由雙方各出資2.5億美元;若發展順利,會考慮向機構投資者募集新的基金。但他們也承認,有關資金要等到項目落實后再到位。
設立面向中國的PE(即Private Equity,私人股權投資基金)在國際投資界已成潮流,目前看來不外乎兩種:多數是由外資機構募集資金并自行管理,少數則由弘毅投資、鼎暉這樣具有國內背景的管理公司在境外發起。
貝爾斯登選擇的路徑卻與眾不同,與境內產業龍頭聯手、五五分成的模式,顯然是一個全新的實驗。
這一模式究竟是各取所需、優勢互補,還是同床異夢、臨時組合,尚有待進一步磨合。
“過渡性安排”
此次合作,雙方將通過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形式操作。據《財經》記者了解,出于稅收方面的考慮,雙方目前有意將資金的注冊地放在香港。
合作雙方自稱相識已久,但進入操作階段后,談了一年有余才落實最終方案。唐偉介紹稱,該PE的投資目標是處于增長階段的企業,項目金額在2500萬美元以上;投資形式靈活,可以參股、控股,也可以投資上市公司。目前這個合資PE已經考查了一些項目,對百貨商場、服裝、超市等行業都有興趣。
“我們現在的準則是同步進退,各盡所能,五五分賬。”唐偉對《財經》記者解釋,從董事會組成到投資決策,從投資數額到分紅比例,雙方都會按照“五五開”的原則安排。
鵬潤投資副總裁、黃光裕之妻杜鵑表示,公司六人董事會中雙方各出三人,將從市場上招聘有經驗的投資專才及兩名合伙人,分別帶領團隊尋找投資機會。投資決策由董事會投票決定。
但很顯然,“五五開”的設計并非一個穩定結構。對此,唐偉表示:“如果雙方對項目判斷的差距太大,可由一方單獨去投。但我想不太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中國的零售行業高度分割,機會多多,完全可以發現雙方都滿意的機會。”
依照國際慣例,雙方目前僅是承諾出資,一旦有項目啟動,才會將資金到位。投資雙方也表示,日后管理公司有了業績,會考慮向機構投資者募集新的基金。
雙方在備忘錄中特別寫有排他性條款,即只能投資家電連鎖之外的國內零售業,貝爾斯登在華的合作伙伴只能是鵬潤投資,反之亦然。分工上,基本是鵬潤投資主攻零售戰略,貝爾斯登專攻財務。鵬潤投資發現線索,專業投資團隊跟進盡職調查;資金投入后,黃光裕在公司管理方面給予指導,貝爾斯登負責資本運作。
在PE業資深人士看來,此番安排是一個很松散的結構,大家聯合起來尋找中國的投資機會,分合兩宜,“屬于過渡性的安排”。
整合進行時
在杜鵑看來,中國零售業遍地機會,只缺整合。投資中國的風險,“一個是連起來鎖不住,吃進去消化不了,另一個是能否找到適合的專才。”杜鵑稱,國美在零售業的經驗會對基金的運作有所裨益。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中國開放零售業后,地方保護主義仍很嚴重,而這正是貝爾斯登結緣黃光裕的目的之一。后者已在國內各地開店,有著較強的人脈關系;且黃氏旗下現有的電器零售、房地產業,如能和PE投資結合,其想象空間還是很大的。“比如讓投資企業租他的物業,或者把所有的零售物業分割出去等,每個很大的產業里面都有金融重組的余地。這一步做出來,后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統計資料顯示,中國零售業的銷售額已經接近1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零售銷售額的三分之一。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零售業正在加速增長,由于很多銷售渠道仍舊高度分割,領先的零售企業仍可以保持多年店面和績效的雙增長。
2006年,外資零售企業自身增長和收購兼并雙管齊下。一方面,開店速度加快,2006年,以家樂福、沃爾瑪等為首的11家外資零售商新開店鋪超過100家;另一方面,外資并購力度加大,較具代表性的案例有百思買控股江蘇五星電器、家得寶并購家世界家居等。
有業內人士提醒,中國零售企業的現金流不錯,但是利潤率往往不高,國美電器的市盈率比國內上市的蘇寧低,但比零售業國際巨頭們都要高得多;之所以能維持當前的股價,要拜國際投資者對中國零售概念追捧所賜。對企業來說,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才是硬功夫。這恐怕也是未來這一基金投資其他零售企業時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