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敬)一年一度的亞洲耗材展如期在上海舉行,此次展會熱鬧景象之下隱藏的卻是中國通用耗材業的危機。
11月7日至9日,號稱全球最大的耗材展——2007亞洲打印耗材展覽會(REChina Asia Expo)在上海舉行。
此次展會有將近400家國內外耗材廠商粉墨登場,吸引了海內外近萬名專業觀眾前來參觀。從供需兩旺的場面看,似乎剛剛發生的納斯達在與愛普生專利爭端中敗訴的“337事件”,并沒有給中國通用耗材產業產生多大的影響。
綠色環保成賣點
據業內人士的保守估計,全球70%的耗材都是中國生產的,在中國舉辦的“耗材展”自然就成了全球通用耗材業的大賣場,同時也是行業的風向標。
本以為,在“337事件”之后舉辦的亞洲耗材展會受到不小的影響,然而從展會繁華依舊的場面上,很難看出一絲波瀾。
“今年的展會比往年更熱鬧。”人頭攢動的展會上,一位會場工作人員忙里偷閑地向記者做著介紹。此次展會面積擴大到了15438平方米,參展的廠商多達400多家。
上下兩層的會展大樓里,鱗次櫛比地擠滿了形形色色的耗材廠商。展臺上除了種類浩繁的耗材產品外,鮮艷的大幅打印照片、花哨的彩印衣裙、個性化的燙印瓷器,林林總總無奇不有。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參展的廠商用盡渾身解數,甚至有別出心裁的廠商還把魔術表演也搬上了自己的展臺。
本屆展會的主題更是新穎,順著綠色IT的大潮打起了環保牌。在展會上,各參展商極力回避關于“337”與專利的話題,大談特談耗材的節能與環保。生產墨盒的熱衷談“循環再生”與“生產節能”;生產墨水的愛聊“無毒”和“綠色”;生產碳粉的大談“無污染”。
“現如今,綠色、節能、環保的概念正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而環保的產品更成為了市場的寵兒。”一位參展的廠商代表解釋說。
由于打出的耗材環保的大旗恰恰迎合了綠色IT的世界潮流,使得本已聞名海內外的亞洲耗材展吸引了更多的關注,讓在專利糾紛陰影下的展會反而逆流而上。據保守估計,前來參觀的專業觀眾創紀錄地突破了一萬人,其中來自40多個國家的海外“淘金者”更是隨處可見。
然而,在這繁華外表下卻隱藏著一股涌動的暗流。
暗流涌動
“現在中國通用耗材市場太混亂了。” 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打印機耗材委員會會長、天威控股有限公司主席賀良梅坦言,由于中國通用耗材成本低,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定的優勢。然而,正是由于長期的低水平循環,使得中國通用耗材產業目前危機四伏。
“現在每天都能冒出幾家耗材企業。” 賀良梅感言,每次來展會都能發現一堆聞所未聞的小廠商。之所以廠商如雨后春筍般增長,原因在于耗材行業的門檻太低。事實上,耗材并不是什么復雜的高科技產品,加之標準化、相對穩定、種類浩繁的產品特性,使得耗材行業幾乎沒有什么門檻。
“由于門檻低,一些耗材企業的管理人員在有了一些市場經驗后,拉上一批人就開起了自己的耗材廠,這些小廠幾乎就是小作坊。”亞洲耗材展上,一位參會的資深業內人士感慨道。目前除了天威、納斯達等幾家大廠商外,放眼望去幾乎都是形形色色的小企業。
而由于沒有實力,這些“小作坊”大都選擇了低成本、純模仿的道路。再者,中國通用耗材產業長期處于標準缺位的境地,這使得一些小企業更是鋌而走險,不惜采取侵權手段,甚至淪為假冒耗材生產者以牟取巨額利潤。
賀良梅認為,無論“337事件”結果如何,它都為中國的通用耗材產業敲響了警鐘。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一部分耗材廠商仍試圖走低成本、純模仿的老路來牟取巨額利潤,這無異于“殺雞取卵”。
無序的膨脹成了隱藏在中國通用耗材產業發展之下的一股暗流,而這股暗流的涌動必將導致行業的洗牌。
“凈化”耗材業
雖然有原裝耗材和假冒耗材的雙重壓力,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如果不是處于無序發展狀態,中國的通用耗材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即使‘337’最終結果不利于中國企業,也僅是部分企業的部分產品退出美國市場,并不代表尊重知識產權的大多數中國企業的所有產品全部退市。” 賀良梅說。
據統計,目前通用耗材在美國占領了30%的市場份額,其中絕大部分份額都掌握在中國耗材企業手中。只要尊重對方的知識產權,并熟悉了海外的市場規則和法律法規,中國企業還是有很大機會的。而且隨著節能環保與降低成本的需要,以及政府采購和行業用戶對通用耗材逐步認可,中國國內的通用耗材市場份額也會逐漸增大。
然而,無論擴大國內市場還是制勝海外市場,都需要首先“凈化”整個中國耗材行業。
首先說,“小作坊”式的生產企業很難賺到更高的利潤,也很難抗拒風險,更無法從長遠利益出發投入專利研發,而且產品質量很難穩定,更有可能成為假冒耗材的“幫兇”。這樣一支“小作坊”式的小廠商組成的通用耗材大軍怎能應對原裝耗材和假冒耗材的雙重壓力?
另外,“小作坊”式的生產企業很容易走上侵權的道路。而且即使遵守知識產權,沒有實力應對專利糾紛也很容易被別人擊中軟肋。
“耗材市場需要整頓。”賀良梅認為,洗牌對于目前的中國通用耗材產業來說已是大勢所趨,“大家應該往自己最熟悉方面去做專做強,而非強求做大。其實市場仍是很大的,只可惜大家只顧一窩蜂地往一方面去做、不計成本地去做,最后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只有通過大家找到自己的強項做專做強,整個通用耗材行業才會再次健康地發展起來。”
評論
洗牌越早越好
當我們回到原點時會發現,其實打印機和耗材是共生共存的。本質上,打印機廠商與通用耗材企業不應該存在太大的矛盾。IBM兼容機的普及、手機的配件與電池的通用,都經歷了這樣的過程。
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促進標準化兼容產品的普及,并合理均衡打印機廠商與通用耗材產業的利益。而這需要兼容耗材產業的成熟壯大,以及形成一批規模型、有技術實力、能與打印機廠商平等對話的通用耗材企業。
然而,目前中國耗材行業的狀況卻是,入行門檻與成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企業的門檻相差甚遠; 在沒有外力驅動下,大量“作坊式”的小企業很難實現鯉魚躍龍門式的轉變。
從這個角度講,對于中國的通用耗材產業而言,洗牌應該越早越好。雖然,短期內會有部分耗材生產者因此退出市場,對于沒有長遠利益訴求的投資者來說,這將意味著陷入低谷。但從整個耗材產業而言,洗牌又是健康發展的必然。
風雨之后見彩虹,我們應該期待耗材產業的“疾風驟雨”來得更早些。(文/李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