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友好關系和經貿往來的豐碑之一——瑞典中國商貿城在2006年2月12日隆重奠基之后,于9月28日迎來試營業。試營業當天,瑞典國家投資促進總署高官、瑞典卡爾馬省、市的省市長,以及中國駐瑞典大使館高官,一起出席剪彩儀式。瑞典中國商貿城是中國在海外規模最大的中國產品集散地,它的試營業是中瑞友好交往的一件盛事,對促進兩國民間友好交往,提升兩國經貿合作水平意義重大。

卡爾馬,瑞典南部的一個靜謐小城,人口不超過7萬。難怪會有人質疑,這樣一座小城市,怎能支撐起這么大的一個市場?一個能容納2500個商鋪的中國商貿城,對于卡爾馬來說,能否承受如此之大的人流、物流?
為什么選擇在瑞典,在辦中國商貿城?作為凡爾頓集團董事長駱金星說,這其中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第一次來到卡爾馬,駱金星發現當地人消費的日用品,有80%-90%都是中國貨,但是經過調研卻發現這些產品并不是直接從中國運來的,甚至整個北歐地區都沒有中國商品市場,貨源需要從意大利和中東轉過來。一個如此高端的消費市場,大量的日用品卻經過三手甚至四手的倒賣,而北歐是公認日用品、食品的價格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國家之一,其日用品、食品的價格均為中國的十倍,這就是很好的商機。而且瑞典奉行開明的對華友好政策,它所處的波羅的海區域和中國小商品貿易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無論在人口數量上還是在經濟規模上都有極其相似之處。而卡爾馬的地理位置正好處于整個半島的中心地帶,區域優勢非常明顯。坐飛機的話只需2個小時就可以抵達歐洲的任何一個主要的國家和城市。因此,駱金星決心打造一個商貿城,以卡爾馬為物流輻射中心,不僅輻射瑞典,更輻射到這個城市周圍波羅的海地區的國家,如挪威、丹麥、芬蘭進而再輻射到整個歐洲。
選擇卡爾馬,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卡爾馬政府的支持,包括瑞典政府支持瑞典政府卡爾馬政府允許瑞典中國商貿城參股其鐵路、公路,包括港口、機場。凡爾頓的參股,對當地的基礎建設有了發言權,能夠促使當地的交通運輸等條件,朝有利于項目經營的方向發展,并將會保證投資業主物流成本的提前可控性。
此外,從成本上考慮,如果把大型批發市場放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或其他一類城市,就好比放在中國的北京或上海,交通擁堵,成本高昂。一番考察下來,瑞典的所有城市中,只有卡爾馬既有發達的機場、碼頭,高速公路和鐵路,又能良好的輻射能力。

因此,駱金星最終將中國商貿城選址在卡爾馬,從此與這個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瑞典政府有關部門和卡爾馬省、市政府主要官員的鼎力支持下,在駱金星和他的凡爾頓團隊300多個日日夜夜的奮斗下——9月28日,中國瑞典商貿城試營業,譜寫了卡爾馬這座美麗的古城和駱金星這個浙江商人的故事序言,更揭開了中歐經貿往來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