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是許多天然藥物和功能成分的重要來源,隨著全球進入老齡化社會,疾病譜和醫療衛生模式均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特別是由于合成藥物的副作用及由此產生的藥源性疾病的增加,使具有安全效果,對慢性病、現代病有獨到之處的中醫中藥、天然藥物成為理想藥物。在崇尚自然養生,傳統與現代醫學逐漸整合的趨勢下,作為天然藥物的中草藥自然備受關注,從天然產物中研究開發新藥及草本保健功能產品成為全球熱點。
近日,本刊記者采訪了昆明BA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副總經理李晚誼女士。現年41歲的李晚誼女士是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員,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基地學科帶頭人。
長期從事食品營養成分及功能物質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工作的李晚誼,主持和參與完成了“云南茶葉和甜茶抗過敏活性物質及構效關系研究”等5項省級科技項目,現正主持國際合作項目“云南藥用植物提取物資源庫的建立”和云南省應用基礎研究項目“云黃連有效成分變化積累規律研究”。
目前,李晚誼主持完成了云南鹽化股份有限公司抗過敏鹽、洗浴鹽項目的產業化開發。目前,整合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的科技力量與昆明市添寶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開展緊密的合作,進行食藥兩用產品研發和產業化生產。在中藥提取技術和質量分析、產品研發方面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和工作積累。
李晚誼說:中國藥用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是世界上最大的藥材生產國和中醫藥傳統出,大國,以現代科技手段開發中藥,比化學藥物和生物工程藥物更具有命中率高、周期短、成本低的特點,是中國入世后可以取得藥品自主知識產權的主攻方向之一,成為中國新藥創制的重要方向。云南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藥材之鄉”的美譽,是中國著名的生物資源富集區。在全國約3萬種高等植物中,云南省有1.7萬多種,占全國高等植物總數的62.9%。經調查,云南省的中藥資源有6559種,中醫藥資源居全國首位,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云南省藥用植物產業的狀況是技術創新不足,缺乏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只有通過對藥用植物資源進行系統規范的收集、整理、保護、保存,并對主要藥用植物進行藥效成分積累規律研究。開展國際合作開發天然新藥
李晚誼目前主持的國際合作項目,是由中國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和韓國生命工學研究院于2004年就“利用中韓植物和菌物資源開發天然新藥和功能性醫藥食品”簽訂了為期6年的合作協議。通過雙方的合作研究,開展科技與人才交流,在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建立藥用植物提取物資源庫,并相互交換藥用植物提取物庫中的提取物作為合作研究的試驗材料。因此,該項目的實施,可促進云南藥用資源植物的收集保存,加快深度開發利用的步伐。
首期合作按計劃已于2004年12月正式啟動,合作研究的具體內容為“中國云南藥用植物和菌物成分庫的建立和共同利用”。通過雙方的合作,采用統一的植物提取物建庫的技術和方法,系統收集云南資源植物,在中國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建立資源植物和茵物成分的分離提取技術和保存庫。通過主持完成中韓合作項目《云南藥用植物提取物資源庫的建立》利用收集研究的藥用植物及研究成果,依托企業進行科技成果的轉化。
共建平臺轉化科技成果
共建BA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作為研究及科技成果轉化的平臺,進行技術指導和技術援助,使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為人類健康服務。
昆明市添寶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研發型的科技企業。自1999年以來,開發的產品涵蓋畜禽、水產、植保、環保、食品、保健品幾大領域。根據市場開拓和企業自身定位的需要,目前主要開發拓展的領域定位于食品、保健食品方向。企業具有較強的技術開發能力,并作為云南省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的依托企業。本著“預防醫學、養生調理”的理念,立足于利用高新科技,拓展中草藥及相關健康產品的研發。2006年12月成立中外合資企業,昆明添寶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并在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學科技園投資建設了200多平方米的萬級凈化廠房及一條30_50m0的口服液生產線,利用云南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進行草本系列功能口服液的開發生產。
通過前期項目的實施、積累,在產品開發及技術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了天然植物活性成分提取分離、結構鑒定、活性篩選、功能實驗及功能活性成分的加工穩定性實驗、毒理實驗、質量標準及衛生安全性實驗等基礎研究,結合產品配方、工藝、產業化的應用研究,利用云南豐富的植物資源,提取有效活性成分,研發出具有高附加值、具有專利保護,擁有市場獨占性,能通過國內及國外先進國家衛生主管機構審核的食藥兩用營養補充品、保健食品、植物新化合物的注冊及臨床治療上使用的中草藥的新藥。
中草藥必然走向國際市場
隨著全球進入老齡化社會,疾病和醫療衛生模式均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由于合成藥物帶來的副作用,而中醫中藥、天然藥物則作用緩和,特別對慢性病、現代病有獨到之處而成為理想藥物。此外,由于人們的環保意識和健康意識增強,綠色產品消費逐漸成為二十一世紀一大趨勢。可見,中草藥走向國際舞臺是必然的趨勢,有中藥使用歷史的中國,天然藥物的研發會有很大的發展機會與空間。
云南省被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組織列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植物、微生物和動物的遺傳多樣性非常豐富,遺傳多樣性豐富的生物資源是開發天然藥物和功能物質的巨大源泉,也是云南省作為生物資源大省的優勢所在。
孿晚誼說:從金絲桃、人參、銀杏幾個草藥的成功,傳統或中草藥的研發已成為國際間相爭介入的市場。德國、法國、英國為歐洲前三大草藥市場,其主要是植物萃取。植物提取可直接作為原枓藥或作為添加物,添加于食品及飲枓中;或作為草本補充品功能性食品。
美國在1985年以前,對中草藥重視較低,當時絕大多數的草本產品,來自歐洲及亞洲國家。199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食品健康與教育法令》,明確把包括植物產品列為營養補充劑。2000年《植物性藥品規范草案》使植物藥取得合法地位,在研究新藥查驗登記階段1/11的要求有放松之趨勢。由于中草藥已長久于人體使用,因此對安全性試驗要求降低,FDA放寬對中草藥銷售的限制,使中草藥由支流膳食補充品轉為主流的藥品。根據Frostsulivsn的調查資料顯示,美國植物萃取規模接近歐洲市場,2003年為3.2億美元。亞洲方面,作為中草藥產銷量最大的地區,中醫中藥合法化的國家不斷增多。現在除日本、韓國外,2007年又有泰國加入合法化行列,可見植物藥正日漸得到認可。中草藥在中國起源久遠,有幾千年的文化和經驗積累和醫學體系,又是中草藥傳統大國,有豐富的資源,但中草藥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僅為5%。其主要原因是中藥科技水平落后,沒有安全性、質量控制及有效性方面完整、系統的科學化資料。
自1999年科技部提出中草藥現代化并列為重要專項以來,中草藥在萃取技術、質量標準、藥理試驗等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有很大的推進,在此基礎上篩選新化合物,有望申請注冊新藥。在西藥專利保護壟斷藥品市場的今天,系統研究、發揮中草藥優勢,篩選新藥有重大的經濟及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