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怕到北邊去,想必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句話惹的禍!其實,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也更清鮮,讓人有種只想高歌而別無所求的沖動!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到處翠色欲流。
在這個極具魅力的世界里,有這樣一家企業。在1979年改革開放的春潮剛剛涌動之時,從大山里走出四兄弟,憑借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農民本色和踏實誠懇、與人為善的做人風格,從替人蓋涼房、挖菜窖,壘院墻等最苦最累的活兒干起,靠自己的滴滴汗水和心血完成了企業最原始的積累。
如今,20多個春秋過去了,由他們兄弟四人一手創建的企業已取得了做人的業績,逐步發展成為一個以房地產開發為龍頭,以建筑施工為主體,以物業管理為支撐,以農牧林綜合開發為基礎以及賓館酒店、社會辦學等多種經營的企業聯合體。集團公司擁有注冊資金2.28億元,固定資產8000多萬元,流動資金1.8億元,集團公司年平均職工3000多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00多人。公司下屬五個子公司,在公司董事會的領導下,生產經營活動都逐步趨向規范化、制度化,內部機構和各項規章制度日益完善,已形成房地產開發、建筑施工、農牧林綜合開發、物業管理、賓館酒店、社會辦學等多種經營的整體建設格局,特別是近年來,巨華集團投入資金1.2億元,建設呼和浩特市二中分校、和林一中、巨華小學、北島拉板村小學等,為社會辦學做出貢獻。
企業實力與日俱增,經濟效益與日擴充,社會聲望與日俱隆,但多年來企業創始人所奉行的“先做人后做事,只有蓋好放心樓,才能走出成功路”的理想信念卻沒有改變。在西部大開發的背景下,從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勵精圖治、奮發進取、自強不息的時代精神感染著發展中的西部企業與企業的管理者們。
草原沙化催使“禾華”誕生
驅車沿著呼涼公路一直東行。兩邊慢慢變成了草原牧場,牛群、羊群在陽光下悠閑地吃著草。雖然草不是很高,但依舊能感受到草原悠遠遼闊的情懷。聽人說僅僅十幾年前,草原的草能長到一人多高,原來“風吹草低見牛羊”是毫不夸張的真實描述。而現在草原沙化正逐漸從西往東推移,一步步侵蝕羞這片富饒之地。
和林縣盛樂鎮北倒拉板村位于呼和浩特市東南呼涼公路30公里處,這里也是巨華集團創始人的家鄉。該村與賽罕區金河鎮、黃合少鎮接壤,什拉烏素河從該村東北方向通過,多年來干旱少雨,河水干枯,河兩岸形成了大面積荒沙灘,致使沙化面積逐步擴大。按照黨中央西部大開發的偉大戰略部署,和林縣委、縣政府和北倒拉板村民多次邀請集團領導回家鄉治理多年閑置的河沙灘、保護生態建設,大力發展畜牧業,帶動村民共同致富。為此,巨華集團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和村委會簽訂了“土地承包協議書”。并經報請內蒙古自治區工商局于1999年成立了內蒙古禾華農牧林綜合開發公司。此后,公司經內蒙古自治區發展計劃委員會批復丁建設規劃并相繼編制了《禾華農牧林綜合開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內蒙古禾華良種奶牛繁育場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林縣土地整理重點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引洪淤灌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等有關建設項目文件,經自治區農牧業廳批準建成了澳洲奶牛繁育基地。
禾華農牧林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是內蒙古巨華集團的子公司,是以改良土壤,保護生態環境,發展奶牛養殖業為主的綜合開發企業,公司占地面積717公頃,注冊資金1743萬元,以種植業、養殖業以及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要經營項目。
創建綠色養殖基地 實施奶業興市戰略
公司成立后,緊緊抓住呼和浩特市政府提出來的“奶業興市”的發展戰略的契機,為大力發展內蒙古自治區的優勢產業,確定了走種養殖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路子,在市、縣、區三級政府有關部門的幫助、指導下,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開發利用資源,種植飼草料,增加經濟效益為宗旨,以發展奶牛群體為重點,以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為目標。依托內蒙古農業大學雄厚的技術人才優勢,興建荷斯坦奶牛養殖基地,通過草枓過腹還田,再回歸自然的過程中,生產綠色鮮牛奶,并通過科學、規范的飼養管理及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全面加強良種奶牛的培育工作,不斷提高經濟效益,以此帶動周邊廣大農牧民及下崗職工共同脫貧致富奔小康。
自1999年起,公司陸續投入資金約5000萬元,改造、治理荒沙地約8000多畝,建成了農林牧業生態示范園區。建設中,他們首先從防風治沙入手,以大面積植樹造林種植牧草、建立防風帶治理荒沙,以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高效益為建設起點,廣泛引進高、新技術設施和人才,采取一面治理,一面建設的方法,走農牧林業產業一體化經營發展的道路,確保農牧林業進入良性發展,并通過機械整理土地、增施有機肥料、種植多種作物等方式,達到改良土壤、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經過幾年的積極努力,禾華公司已建成速生林種植區、經濟林種植區、育種育苗基地、防風林帶以及高產奶牛養殖區、良種肥羊飼養區和養雞場、蔬菜大棚區等十幾個項目類別。
公司現有現代化擠奶設備、140推土機、654拖拉機、804拖拉機、小四輪拖拉機、播種機、主鏵犁、農用翻斗車、割車機、圓盤耙、小型播種機、青貯收割機、飼料加工機等設備設施達35臺。建成沙石路40公里,水泥路20多公里,青貯玉米飼料基地4000多畝,紫花苜蓿及優質牧草基地1000多畝,植樹造林2000多畝,其中:種植檸條帶200多畝,育樹苗基地200多畝,栽植歐美楊、合作楊、新疆楊、松杉、云杉、果樹、沙棘等各種樹木]600畝。
項目建設區域,他們新建排洪灌溉渠5000米,防洪堤壩2座1100米,新架設高、低壓線路近60公里,變壓器15臺,打機電井42眼,種植基地全部配套噴灌設施。新建奶牛繁育場約14000平方米,其中牛舍10463平方米,辦公室、宿舍1910平方米,飼料加工廠房1223平方米,奶站432平方米,羊場1200平方米。引進澳洲高產奶牛400多頭,育肥羊900多只。
在奶牛的飼養、管理中,禾華公司對牛舍建設本著因地制宜,經濟適用,堅持既滿足奶牛生長環境條件的要求,又符合衛生防疫標準的原則,建設了單列式牛舍,夏秋季為半開放式,冬春季為暖棚封閉式。舍內飼料臺、食槽、牛床、棚舍、糞尿溝、飲水槽、運動場等應有盡有,有效地提供了含內干燥、冬季保暖、通風良好、地面不滑的條件。目前,公司已有基礎母牛舍8200多平方米,奶牛產房和犢牛舍約500平方米,獸醫站、配種站以及病牛舍210多平方米。
擠奶站建設面積為432平方米,設置了工作室和貯奶室,不折返進輸奶管和冷熱水管,安裝了2×18魚骨式擠奶機和6噸位貯奶罐,既達到了擠奶衛生、清潔的要求,又保證了鮮奶降溫、保鮮、短期保存的需要。
青貯窖容積為9000立方米,是根據當地的地形狀況和便于貯存、便于使用的要求建設的,公司共建半地下式的青貯窖4座,基本保證了奶牛青貯飼料的需求。為了防止飼草料遭受日曬、雨淋,減少干草營養成份的損耗浪費,建干草庫200多平方米,使干草儲備做到了入庫管理,根據精飼料加工需要,公司建設了飼料加工車間和料庫1200多平方米,配置了先進的飼料加工設備,日生產混合料20噸,保證了飼料的足量供應和儲備。
自2002年12月份起,公司先后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購入荷斯坦等良種高產奶牛400多頭,截至目前,連同場內自繁自言的泌乳牛、青年牛、后備牛、犢牛,禾華的奶牛群體己達到存欄數約683多頭。經過實行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飼養管理,基礎奶牛平均產奶量每年為6.8噸/頭×305天,成年牛的年總繁殖率達90%以上。公司計劃在5-8年內,使群體奶牛的平均產奶量提高到8噸/頭×305天。奶牛的發展途徑采用:一、自繁自言基礎母牛,不斷更替充實母牛群體。二、引進良種奶牛,改變奶牛群體的成份,同時不斷增加奶牛的總存欄數和基礎奶牛、泌乳牛的總頭數。使公司每年能夠向蒙牛公司、伊利公司提供優質原料奶1800頓左右,為周邊養殖戶及呼市乃至全區提供優良奶牛150頭左右。并計劃3-5年內建成基礎母牛存欄1000頭以上的大型良種奶牛繁育場。
在飼養管理上,公司按照飼喂日糧具有適口性、飽腹性和營養性的標準,根據奶牛的不同年齡、產量、生理階段的需求量,采取分群管理,定槽定位定量的飼養方法。在配種繁殖上,嚴格按照奶牛發情時間和冷配技術,認真選用優良種公牛精液,不斷提高奶牛群體的良種率。在衛生防疫上,制定了嚴格的衛生防疫制度和生產區出入口消毒制度。堅持定期為奶牛注射衛生防疫疫苗,并加強對飼養員的身體健康體檢工作和奶牛生活、運動場所的衛生清潔工作,積極防止環境的污染,杜絕疫病的發生。
現在,公司在良種奶牛繁育飼養的基礎上,又建立了育肥羊飼養場,養殖小尾寒羊及本地羊近1000只,建養雞場一座,養雞近2000只,計劃建蔬菜大棚100畝,基本達到公司的自給自足,2006年公司又投資建設了來賓招待處,歡迎各地朋友的到來。為了使項目建設區域成為農牧林開發的示范園區,他們將要繼續把引洪灌溉壩、修路、加大電增容、整理土地、植樹造林、建魚塘和辦公樓等配套工程作為重點發展目標,把植樹種草,改造荒沙,治理生態環境,提高養牛質量,帶動周邊農林牧業的飛速發展等諸多事情做的更好更快。以重整河山的氣魄和開拓忘我的精神投入西部大開發,以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益的標準和靠政策、靠科技、靠拼搏促發展的精神建設好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