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之一的墨,除了用于寫字、作畫、收藏之外,還是一味良藥。關于墨的藥用,還有一則動人的故事。相傳,唐代易州(今河北境內)有位秀才,因夜讀日久,得了鼻衄(鼻出血:癥。有一天深夜,鼻衄又發作了,無藥應急,忙用棉花絮蘸上墨汁塞鼻,沒想到,一會兒鼻衄竟止住了。從此,他見別人鼻衄之癥,便也用此法施治,每每獲效。這樣,墨可治衄,便在民間廣為流傳了。
其實,關于墨的藥用在唐代之前已有記載。據考證,第一個將墨的藥用載人醫書典籍的是晉代著名醫藥學家、煉丹家葛洪,他所著的《肘后方》中日:“若客忤中惡,多于道間門外得之,令人心腹絞痛,腹脹,氣沖心胸,不急治,殺人。搗墨水和服二錢?!痹凇吨夂蠓健分校€載有“姜墨丸”治療痢疾。以后,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有“研濃墨點眼”治療“飛絲入目紅腫”的記載,《本草綱目》中有“墨氣味辛溫無毒,主治止血、生肌膚、合金瘡、治產后血暈崩中”的記述。
古墨堪稱中藥珍品,中醫處方名陳墨、京墨和墨汁等。此墨為百年古松燃燒產生的煙炱,加上香料、膠汁等經油化、和劑、蒸、杵等工序精制而成。其他木材生成的煙灰是不能代作藥墨用的,藥用以年深日久的陳墨為佳。藥墨的性味辛、平,人心、肝經。有止血行淤之妙,內服可治吐血、便血,外涂可止金瘡出血。中醫認為墨能勝赤,赤見墨止。
我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出現過多種藥墨,主要有:萬應錠、集錦墨、凌煙閣古墨、仿古墨、八寶止血墨、奚廷圭墨、曹素功墨和胡開文藥墨等,其中以胡開文藥墨最有名氣,曾進貢朝廷為慈禧治療背瘡,由此馳名中華,揚名世界。清人曾有一首吟詠“八寶五膽藥墨”的詩,詩曰:“八寶五膽摻松煙,千錘百煉成方圓。奇墨人紙龍鳳舞,內外兼用病魔寒。”詩的前兩句是藥墨的制作過程,后兩句是“書”“醫”兼用的神奇效果。
根據歷代臨床醫家應用藥墨內治或外治的經驗,有如下選方可供參考。①治療鼻出血:濃研香墨,點入鼻中;②治療赤白?。焊山?、好墨各五兩。篩,以醋漿和丸,桐子大,服三十丸;③治卒淋不通:好細墨(燒)一兩,為細散,每服一錢,溫水調下,不拘時服;④治療癰疽發背:醋磨濃墨涂四周,中以豬膽汁涂之;⑤治療飛絲入目:磨濃墨點之。應當提醒的是:方中所列之香墨、好墨、細墨并非文具店所售之墨汁,而系中藥店出售的藥墨。目前各地藥店和醫院中藥房都有藥墨供應,使用方便,治療范圍較廣,療效亦佳。如八寶五膽藥墨,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息風定驚作用。適用于吐血、衄血、赤血下痢、無名腫毒、纏腰火丹、口瘡皮炎、濕疹、頑癬等病。成人口服每次0.5~1克,小兒酌減,一日2次。用刀削沖服或銼成粉末溫水吞服。外用時,可用水磨墨汁涂患處,一日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