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由于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抵抗能力降低,當身體受到外來風寒刺激或病毒、細菌侵襲時,就很容易發熱。引起發熱的主要疾病有感冒、肺炎、扁桃體炎、風濕熱、結核病等。若體溫高達39~40℃,且一時難以退熱時,可用涼水浸過的毛巾敷在頭部。注意勤換,同時可以用溫水擦擦胸、背及腿部,使皮膚淺表血管擴張,有助于退熱。
老年人發熱時,由于體溫升高,機體免疫力降低,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減退,因此人體會發生營養消耗增加與消化功能減弱的矛盾。無論服用退熱藥還是自然退熱,都是以出汗的形式來實現的。人體在發汗散熱的同時會丟失大量水分及鹽分,以及水溶性維生素。因此,發熱時最需要補充的是水且要足量,其次才是營養物質。
水分補充要足量。老年人發熱時所需水分比平時要多,這是因為機體代謝率增高、出汗多、水分消耗大,血液相對濃縮、血流緩慢、心跳無力。為適應機體代謝的增強,需要補充足夠水分。對于發熱的患者來說,喝水是補充水分的最好途徑。多喝水可以促進出汗和排尿,有利于體溫調節。多喝水還有稀釋體內細菌毒素的作用,可以加快排泄代謝廢物,利于機體恢復。老人每天應喝1500~2000毫升的水,白開水、鹽開水、綠豆湯、菜湯、蜂蜜兌水等都不錯,但要注意少量多次飲用。
維生素要豐富。維生素可以促進抗體產生、增強抗病能力,有利于機體早日康復。由于發熱期間機體代謝增強,消耗的維生素增加,而人體又不能及時合成,故發熱期間需要補充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和維生素B10再者,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屬堿性食物,攝食后不利于病毒等微生物的繁殖,有助于機體的恢復。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有:橘子、鮮棗、蘋果、鴨梨、西紅柿、白菜、絲瓜、豆芽等。
熱量、蛋白質補充要適宜。因發熱時體溫升高,體內新陳代謝旺盛,此時不宜給予高熱量和高蛋白飲食,因為這些物質在體內分解后,會產生一定的額外熱量,使機體熱量增高,加劇發熱癥狀,并延長發熱時間,增加患者痛苦。因此,發熱時不宜進食油膩食物,肉類和雞蛋也要盡量少吃。按照中醫的理論,“表證”未解,不宜進補,以免“閉門留寇”。
清淡飲食助消化。老年人發熱時一般胃口都比較差,此時要想辦法給患者做些容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物,如小米粥、大米粥、豆漿、豆腐腦、牛奶、酸奶、藕粉糊、雞蛋湯、酸湯面條、蒸蛋羹等,并注意少食多餐,常以流質、半流質食物為主。同時,要讓患者多吃一些水果,增加營養素的攝入,以利于早日康復。
還要保證有充足的睡眠,讓患者睡在舒適的床上,穿的衣服要寬松一些。房內空氣要新鮮,注意通風換氣,不要吸煙,房間要保持安靜。服藥后可能會出汗,這時蓋得不要太厚,以免出汗過多而引起虛脫。出汗以后要及時擦干,并及時更換內衣,防止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