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很苦惱地向我訴說,他感覺很累,領導交給的任務,從來不打馬虎眼,要求額外超時工作,也毫無怨言;朋友、同事拜托的事,不管是不是分內的,總是不忍拒絕,很難開口對別人說出半個“不”字。其實,嘴里答應得很爽快,心里卻感覺到不痛快。誠然,與人交往和幫助別人是重要的,尤其是主動幫忙更會受到歡迎。但是,如果您是被某種心理的壓力所迫,對一切都點頭接受,實際上是在屈服。必須改變這種狀況,最重要的行動就是學會說:“不!”
不敢說“不”真相揭示
付出是希望控制經常會有這樣的“老好人”:對孩子、丈夫、妻子和朋友關心得無微不至,實際上一心想對身邊的人發號施令。他們沒有意識到,當過度的關心成了自己與他人之間唯一一種交流方式時,會變得令周圍人窒息。因為你自以為是的關心對他人來說,可能意味著生活的侵入甚至不合法的干涉。
付出是為了索取“老好人”往往心中有萬般委屈:我這樣無私地對待他人,人家卻不領情!事實上,你真的“無私”嗎?在心理學家看來,一個人過分慷慨地給予他人關心和愛護,是為了使他人變得有負罪感,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獲得他人的忠誠甚至愛情。所以,“老好人”通常不像他們自己想象的那樣“無私”,當他們的付出試圖得到回報時,其實就已經是變得自私了。
沒有劃清和別人的界線“老好人”往往覺得自己特別“善解人意”。考慮問題時總是從別人的角度出發,幫別人把可能遇到的問題都想過了,甚至幫別人把該解決的問題都解決了。而事實卻正好相反。因為他們始終是從自己的視角和判斷出發,用自己的方法去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可是,你憑什么就覺得別人一定要跟你想的一樣?其本質在于沒劃清自己和別人的界線。
學會拒絕的心法
很多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他們過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實際上,真正的友情不會因為你的一次拒絕就破裂。所以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該拒絕時就拒絕,該說不時就說不。
深入反省自我當自己的關心經常被別人拒絕時,你得問問自己,別人為什么會拒絕呢?那么別人又是怎么想的呢?慢慢地,你就能學會從別人的視角看問題了。還有,你為什么非要答應別人做你根本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呢?問問自己除了克己忘我之外,還有沒有別的途徑來贏得他人的愛戴和尊重。
學會尊重他人我們總是很熱心、很善良地把自己覺得美好的東西給予別人,但我們覺得好的東西對別人來說卻未必好。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所以應該尊重別人的判斷和決定。在說“不”之后,要告訴對方你的理由,真誠、明確地把你的難處和苦衷告訴朋友,并表達你的歉意。拒絕時,要干脆明了,不要模棱兩可、拐彎抹角,避免不必要的誤解。還要注意說話的語氣,要委婉、巧妙。
練習說“不”
“只有不停地付出關心才能不被拋棄”,“只有不斷地付出才能得到相應的回報”……正是這些藏在人的潛意識里的錯誤認知,使你走上了過度關心他人的歧途。所以你必須告訴自己,就是關心他人也得給自己設定界限,不要自責。如果感到有困難,你從今天起就開始對著鏡子練習說“不”。你要知道適當的時候應讓自己成為人際關系的主體,而不是時時刻刻都做客體。
說“不”固然代表“拒絕”,但也是代表“選擇”。一個人通過不斷的選擇來形成自我,界定自我。因此,當你想說“不”的時候,就等于說“是”。勇敢說“不”并不一定會給你帶來麻煩,反而是替你減輕壓力,如果你想活得自在一點、原則一點,就請勇敢地站出來說“不”。記住,你不必為拒絕你辦不到的事情而內疚,因為那是你的權利,也是你走向成熟必上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