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春末夏初的山東半島,明麗的陽光照耀著這片擁有豐厚文化底蘊和充滿現代激情的沃土,這片古老又年輕的土地在跨越歷史長河的峰谷起伏后,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對熱愛這片土地的人而言,這里不僅孕育夢想,也能讓他們夢想成真。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潮中,這里正在展開無國籍的追逐,弄潮者在各自領域大顯身手,爭先恐后想要屹立于經濟大潮的風頭浪尖……
2007年5月28日,由山東省國際經濟貿易聯合會組織的赴日照、臨沂市考察團一行34人,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山東半島南部之旅,完成了緊張有序而又成果豐碩的投資和經貿考察活動。組織者山東省國際經濟貿易聯合會成立于2002年12月,它組織本次活動就是希望充分發揮行業中介組織的優勢,為政府招商引資和境內外機構或投資人尋找項目牽線搭橋。
隨同參加活動的有青島市政府國內經濟合作辦公室、青島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法國布列塔尼大區山東代表處、英中貿易協會青島辦事處、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日本振興機構青島代表處、韓國生產技術研究院、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青島韓國投資企業分會、韓國中小企業支援中心等國內外政府機構、行業中介組織以及十多位境內外投資商。考察人員在山東省國際經濟聯合會的精心安排和當地政府的熱情接待下,詳細了解了日照和臨沂這兩個城市的產業機構,資源優勢,重新認識了這兩個潛力巨大,經濟發展強勁的城市。
充滿活力的日照和臨沂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地處山東半島南翼,北依青島,與日韓隔海相忘,是山東半島城市群8城市之一,總面積5310平方公里,人口280萬,海岸線長100公里,是一座新興的沿海開放城市。從其城市名片上的港口城市、生態城市、旅游城市、北方茶鄉、水上運動之都、半島制造業基地、新興的大學科技城,就可以得知這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
懷抱日照港和嵐山港兩個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大港,坐擁“藍天、碧海、金沙灘”的日照市,依托港口優勢和環境優勢,大力打造一個現代化工業城市,最佳生態城市和“水上運動之都”的活力時尚城市。日照市對本次對接考察活動高度重視,市長楊軍先生親自帶隊接待,主持整個日照市的考察活動。副市長候成君先生為考察團做了日照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介紹。區縣領導對各自產業優勢,投資環境,優惠政策介紹的特色鮮明,讓考察者燃起了創業投資的強烈愿望。海岸線綿長的農業大區——東港區,希望向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領域拓展和提升;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的嵐山區,擁有國家一級對外開放港口——“嵐山崗”,具有得天獨厚得港口優勢;擁有3500年樹齡銀杏樹的莒縣,歷史文化悠久,農副產品加工業發達,儲量豐富的石灰巖為其發展水泥建材業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天下第一吹”“天下第一編”的塑吹塑編產業更令莒縣聞名業界;五蓮山為五蓮縣帶來豐厚的旅游收益,他們的農用車制造業優勢也很突出。對經濟開發區的考察是日照之行的重頭戲,考察團成員興致勃勃地參觀了迄今山東省制造業領域利用外資最大項目的韓國威亞發動機日照項目基地。威亞發動機項目二期工程將于2007年7月開始建設,隨著項目二、三期和配套項目的順利建設,日照將被納入全球汽車零部件采購體系,成為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的重要生產基地。
當在初夏明麗的陽光中漫步于山海天旅游度假區濱海木棧道,輕松愉快的交流時;當考察人員站上眺望臺俯瞰繁忙熱鬧的日照港時,那一個個高聳的塔吊、數以千計的集裝箱,還有那轟鳴的機械聲,如城市的脈動般強勁有力,考察團成員完全被這個活力城市——日照打動了。
臨沂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自古有“齊魯鎖匙”之稱,南北通達,陸海兼濟,具有很好經濟地理優勢。總面積17184平方公里,人口1018萬,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臨沂有“銀杏之鄉”、“杞柳之鄉”、“大蒜之鄉”、“板栗之鄉”、“牛蒡之鄉”、“金銀花之鄉”的美稱,是天然優質果品和綠色食品的產區臨沂工業齊全,尤以肉食加工和木業加工更具優勢:交通條件優越,京滬高速公路與亞歐大陸橋鐵路在此交匯,與日照港、嵐山港、連云港均在100公里以內;臨沂水電資源得天獨厚,境內有沂河、沭河、中運河、濱海四大水系,水資源儲量占山東省的四分之一;臨沂礦產資源多樣,旅游資源豐富。
臨沂有著豐富的人力資源,擁有國家批準的唯一地級市勞務輸出機構,現有勞動力600萬人,富余勞動力150萬人,能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提供理想的人力資源。
臨沂還具有巨大的商貿優勢,這里形成了全國第二大商品批發市場,是魯、蘇、豫、皖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輻射20余個省、市、自治區,日均客商流動35萬人次。跟隨考察團的韓國客商對臨沂巨大的商貿潛力和市場輻射力尤為青睞,按耐不住發現商機的興奮心情。
“對接”中碰撞合作的火花
在考察活動中,對接討論會成為各方交流切磋的平臺。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代表金玉梅部長講,這次考察為他們在山東地區的投資入駐工作開辟了捷徑。法國布列塔尼大區山東代表處柯妮女士講,法國投資者對沿海城市日照很感興趣,目前在水上運動培訓,游艇俱樂部,碼頭管理方面已經有合作意向,他們也歡迎山東的政府和企業“走出去”,去法國做項目推介。韓國生產技術研究院的張新東次長在討論中呼吁中韓經貿合作應該加強技術方面的合作發展,例如在污水處理,海水淡化等生態環保技術領域可以多一些交流合作。澳大利亞南太公司董事長宋磊則明確提出,要建設國際化都市除了在硬件上下功夫,更要在“軟件”上下功夫,比如加強服務領域的建設,山東省國際經濟貿易聯合。
一位韓國企業家在日照和臨沂對接討論會上,兩次試探性地提問當地是否接受印染企業投資入駐時,山東省國際經濟貿易聯合會周嘉賓會長幽默風趣地回答了這位投資人“請不要把您的污水帶給日照和臨沂人民”。這個小插曲可以讓我們看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招商引資方,投資方以及行業中介組織方這三個經濟角色的訴求和關注點發生了有很大變化。
招商引資方,從地方經濟的長遠發展出發,對技術水平落后,不利于節約能源和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產業,明確作出拒絕。對類似威亞發動機項目那樣代表先進制造業,具有高新技術,能夠提高產品檔次,改進產品性能、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開拓新興市場或者增加產品國際競爭能力的產業表示歡迎。
面對中國政府不斷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優化外資結構的新趨勢,投資方也必須對投資結構和投資方向進行調整。那些低附加值,對資源造成浪費或破壞生態,低技術含量的勞動集約型項目將逐漸淡出中國的投資市場。
行業中介組織則憑借其特有的社會服務功能,溝通功能,公正鑒定功能和監督管理功能,已經成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山東省國際經濟貿易聯合會這樣組織機構龐大的“航母型”行業中介組織,致力國際經濟合作,與國內外中介組織或政府機構聯手,推介、溝通、服務、協調,在政府和企業,政府和投資者之間架起“橋梁”。
本次交流考察活動,受到參與者的一致好評。對接只是合作的開端,更深的交流與合作還將延續。可以看出,隨著在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行業中介組織在國際經貿交流合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無論“引進來”還是“走出去”,它都將成為一種良好的載體,成為推進對外經貿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