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聯合下發了《關于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就業權利的意見》,規定“用人單位在招、用工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將肝功能檢查項目作為體檢標準,但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衛生部規定禁止從事的工作外,不得強行將乙肝病毒血清學指標作為體檢標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在對勞動者開展體檢過程中要注意保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的隱私權。”
我國是乙肝高流行地區,每年報告乙肝新發病例近100萬。按照1992 年全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推算,全國約有1.2 億人是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雖被乙肝病毒感染,也具有傳染性,但肝功能在正常范圍,肝組織無明顯損傷,不表現臨床癥狀,在日常工作、社會活動中不會對周圍人群構成威脅。乙肝病毒主要有血液、母嬰垂直(分娩和圍產期)和性接觸三種傳播途徑,不會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染,一般接觸也不會造成乙肝病毒的傳播。但是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被企業拒聘的現象卻時有發生,如媒體報道過的正在審理之中的“滬上乙肝歧視第一案”。
2005 年12 月6 日,臺資企業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獨資子公司昌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陳龍(化名)所在大學舉行招聘,陳龍順利通過初試、復試。次日,昌碩公司給陳龍發去了錄取通知書。根據通知書要求,陳龍到當地醫院體檢,結果顯示他乙肝表面抗原呈陽性。12 月28 日,昌碩公司給陳龍發來了“解約證明”,理由就是陳龍是一名乙肝病毒攜帶者。后來陳龍見一家乙肝公益網站正在收集歧視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的證據,就將自己的解約證明寄了過去,還在公益機構的幫助下,把公司告上法院。
陳龍認為,根據我國憲法、法律的相關規定,公民有平等就業的權利,昌碩公司因他是乙肝病毒攜帶者而解約,是一種歧視行為,讓他失去了作為“一個正常人的尊嚴”。昌碩公司的律師則表示,企業招聘員工是雙向選擇的結果,單位有自主選擇權。如今多數企業拒聘員工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因此他們根據職位的需要沒有聘用陳龍不違反任何國家規定。雖然《勞動法》《就業促進法( 草案)》等法律法規明確反對就業中的各種歧視現象,但乙肝攜帶者所遭受的就業歧視并沒在這些法律所反對的歧視現象之列。
而更多的企業則根本不會承認拒聘的真正原因,反正“拒聘員工不需要任何理由!”為了幫助廣大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爭取平等就業權,所以陳龍在法庭上提出公司取消對新進員工的“二對半”(乙肝五項)指標檢查的要求。
當然公司不會答應,也很少有應聘者或員工敢對用人單位說“不”。許多女性應聘者面試時需回答諸如“你有沒有男朋友”、“什么時候想要孩子”等問題,甚至必須通過尿檢和妊娠反應檢查,確定沒有懷孕后,才能被錄用。還有的企業考官會突然進行“家訪”,查查你的祖宗三代,還美其名曰“政審需要”。從理論上講,招聘方與應聘者雙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實際上招聘方往往掌握了主動權,所以勞動立法必須對用人單位的知情權加以限制,為勞動者樹立另一道保護屏障。
新頒布的《勞動合同法》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第8 條規定“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換句話說,不屬于“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單位無權過問。當然這條規定的外延,還有待于實施細則的進一步規范。而“乙肝限檢令”盡管只是一個部門規范性文件,但是它對用人單位和醫療單位兩方面都提出了“保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的隱私權”的要求,因而在實踐中操作性較強,對于限制用人單位濫用知情權,更具有突破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