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J 公司人員流失狀況及影響
TJ 公司是1983 年由某建設兵團集體轉業的國有控股建筑施工企業。公司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已成為一家以市政工程及建筑工程施工、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為主導產業,并集工業、商貿、房屋租賃、物業管理、交通運輸、建材生產及酒店經營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上市企業集團。公司總資產達28 億元,凈資產達12 億元,擁有13 家下屬獨立法人企業。
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壯大,公司的人才流失問題也逐漸突顯出來。自1987 年開始,TJ 公司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有計劃地從全國各地高等院校接收應屆畢業生,接收應屆畢業生加以培養也成為了TJ公司引進人才的最主要途徑。至2005年止,TJ 公司共接收各屆應屆院校大中專畢業生330 人,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歷年來都有大量畢業生離職,離職人數達132 人,占原接收畢業生的40%,其中博士后研究生1 人、博士研究生5 人、碩士研究生22 人(占入職人員16.7%)、本科生104 人(占離職人員78.9%)、大專生5 人、中專生4 人。
從上面的統計數據(招聘的在職人才離職未統計在內)可以看出,TJ 公司的人才流失是非常嚴重的,而且流失的是高學歷人才,這種嚴重的人才流失對TJ 公司造成的損失和影響是巨大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人才投入無法回收。人才投入成本是指人才在成長期內公司為其付出的人工成本、培訓費用等各項成本之和。一般來說,在人才成長期內,企業都要對人才進行適當成本投入,以培養適應企業發展的技能,這個時間人才對企業直接回報較小,如果流失的人才貢獻時間短于企業培養期,就會造成企業損失。
二是人才重置成本增加。主要包括新員工招聘費用、培訓費用、實習費用等。同時,由于人才的流失而造成生產停工或效率下降也是重大的損失。美國《財富》雜志曾研究發現:一個員工離職以后,從找新人到順利上手,光是替換成本就高達離職員工薪水的1.5 倍,而如果離開的是管理人員則代價更高。
三是無形資產的損失。如技術人員帶走核心技術,銷售人員帶走客戶,管理人員流失給企業帶來管理難題等等,這些都給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失,甚至可能使企業走上絕路。TJ公司的一家下屬企業就是由于管理人才的嚴重流失,造成項目管理人員安排困難,嚴重影響了管理效率,增加了管理成本。
四是員工心理受到沖擊。企業流失的人才很多是組織內部的技術、管理骨干或精神支柱,他們的離去會給留下的員工蒙上心理陰影,導致企業人心不穩,精神不振,削弱和影響企業凝聚力,嚴重的甚至會出現一個人出走影響和帶動一批人出走的現象,給企業帶來無法估量的危害和損失。這種心理沖擊已經在TJ 公司中造成了較大影響,部分員工出現了浮躁情緒,甚至有少數員工對企業的發展前景感到悲觀,對企業失去了信心。
二、TJ 公司人才流失嚴重的原因
自從高校擴招后,現在每年畢業的大學生越來越多,畢業生就業越來越難了,但是對于那些掌握核心技術、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經營管理人才來說,則是供不應求,極為搶手。有人說,國有企業就好像一個大的“培訓學校”,不少外資和民營企業里的高級人才,都是從國有企業里挖去或者跳槽過去的。TJ 公司正是這種狀況,從高校引進的畢業生經過幾年培養,具備了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實踐經驗,這時卻離開了公司,甚至有些到了競爭對手那里。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人才的大量流失呢?
從TJ 公司的情況來看,造成人才大量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追求較高的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當前,由于三資和民營企業薪酬機制靈活,工資、福利待遇比較高,國企薪酬體系僵化、不靈活,總體收入偏低,這就使不少素質高、能力強、追求高報酬的國企人才迅速向外流動。TJ 公司的薪酬制度中,固定收入部分不高,浮動、獎金部分偏低,這幾年獎金雖然有所增長,但總體收入仍然較低。特別是近幾年深圳市實行工程項目低價中標后,建筑企業普遍經營困難,TJ 公司又是根據業績拿浮動工資和獎金,因此虧損單位的員工只有固定收入,這更是加劇了人才的流失。
2.追求政府或事業單位的穩定工作。過去不少人進國企圖的是只要進入國有企業就有了“鐵飯碗”,吃穿就不用愁了。但進入國企后才發現,企業與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盡管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的工資不一定比企業高,甚至有些還差得比較多,但公務員或事業單位職員相對企業職員的工作要穩定得多,于是大量人才便通過各種途徑紛紛流向這些單位。這從近幾年報考公務員的人數越來越多就可見一斑,TJ 公司流向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的人才不在少數。
3.激勵僵化。TJ 公司由于是基建工程兵轉業的單位,強調軍隊作風,缺乏系統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存在著“大鍋飯”式的平均主義,企業績效考核模式無法將組織的目標與職工的個人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難以發揮績效考核的激勵效應。特別是平均主義嚴重,這種平庸人才獲利、優秀人才遭殃的激勵制度,使員工消極怠工,工作效率降低,最終使得優秀人才離開企業。
4.個人發展。感到個性受到壓抑,自身潛力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往往容易產生尋求一種更能使自身價值和潛力得到發揮的念頭。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有的人才業務能力很強,但周圍人際關系復雜,常常出現人際關系不和諧的狀況,影響工作熱情的發揮。再者,從學校畢業分配的學生總有一踏入社會就得到各方面重視和重用的高期望值,然而進入社會后,往往發現現實與原來的想象相差甚遠,甚至大相徑庭。這時用人單位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并認真做好工作,就會促進他們產生離開單位的念頭。曾經有一名應屆畢業生,到TJ 公司的一個下屬企業不到一個月,發現與自己想象的工作環境完全不一樣,就以工作不適合自身發展為由提出辭職改派。
5.其他原因。如夫妻兩地分居、出國留學、與領導發生矛盾等都會導致人才的流失。另外,國有企業用人上過于強調經驗的積累,論資排輩,也會挫傷優秀人才的積極性,致使他們離開企業。
概括起來,造成企業人才流失的原因可歸結為三個方面:一是個人原因,指由于個人追求物質利益最大化、追求良好的人際關系、尋求自我價值的實現等原因導致的離職。二是單位內部原因,指由于單位內部存在著制度、管理上的問題,不但延緩了組織自身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對離職者產生了一種“推力”。三是組織外部原因,指組織外部環境因素導致的離職,如社會價值觀、競爭對手、政策法規、經濟、交通等因素。
三、應對策略
企業間的競爭更多的是人才競爭,留住人才可以降低公司的招聘成本和培訓費用,公司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經營管理等其他方面,也可以更好地保持工作的連貫性和較高的工作效率。但如何才能留得住人才呢?
1.待遇留人。給員工支付較高工資,改善員工的福利待遇,這永遠是一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的實力和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富有特色的靈活的薪酬福利制度。既要滿足人才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使他們可以安心專注于本職工作,又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TJ 公司在福利方面的制度是做得比較好的,不但社會保險的繳納基數較高,保障了員工退休后的生活,同時也制定了住房、醫療補助等多項具有競爭性的福利制度,對吸引和留住人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在工資制度方面,TJ 公司雖然也是采取“固定工資+ 浮動+ 獎金”的模式,但固定工資所占比重較小,獎金所占比重過大,這有待今后逐步完善。
2.事業留人。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當一個人生活上、物質上的需要得到滿足后,他更多地會追求精神的需要,包括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企業應該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在企業內部建立良好的人才競爭機制、有效的激勵機制,為員工提供培訓和學習的機會,使得員工在工作中得到鍛煉,促使員工的夢想和事業目標與企業的發展目標更好地結合在一起,讓員工將企業的成功當作自我能力的實現、當作個人的成功。
3.感情留人。現在,很多企業都提倡“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才、關心人才,把人才當作工作的伙伴,生活的朋友。企業應該在人才興、企業興,人才是根本核心的理念下,建立一種健康、和諧、獨特的企業文化,向員工灌輸、熏染經營理念和核心價值觀,激發員工的歸屬感和對企業的忠誠度。通過優秀企業文化的培養,員工在一種精誠團結、通力合作、平等交流、發揮潛能創造價值的氛圍中,不斷提高滿意度和投入度,達到熱愛本職、忠于職守的境界。TJ 公司是基建工程兵轉業的企業,在其企業文化中有濃重的部隊特色,這對留住老一輩人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如何留住年輕人才則有待進一步改善。
4.人才梯隊建設。正所謂有備無患,培養后備人才隊伍,做好繼任計劃,這是避免員工離職帶來損失的最有效辦法。當某一個核心員工突然跳槽時,馬上有一個可以勝任該崗位的人員頂上去接手工作,繼續進行沒有完成的項目開展工作,避免因為人才跳槽造成某一重要項目工作半途而廢,浪費公司管理成本。同時,由于公司進行了人才儲備,給在位的人員有一種隨時被淘汰的壓力,就會在企業內部營造一種良性的競爭氛圍,使大家都有工作和學習的動力,避免因核心員工的不可替代性而愿望過于膨脹,使企業雇用他們支付過多的人力資源成本,從而不斷推動企業取得良好的發展。
5.利用法律保護自我。隨著國家法律法規的健全,加之《勞動合同法》的頒布,人們的法制觀念日益得到強化。企業應該制定適合自身實際的各項規章制度,通過法律途徑規范人才合理流動,通過勞動合同的形式,規范企業與員工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認真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權利和義務,尊重人才流動的客觀規律,對于穩定職工隊伍無疑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對于那些損害企業利益的人,要拿起法律武器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才流動將越來越頻繁,企業應該認清人才合理流動與人才流失的本質區別,在允許人才合理流動的同時,必須正視人才流失的現實,認識到人才流失的嚴重性,認真分析造成企業人才流失的真正原因,通過合理、合法、全方位的措施,更好地吸引、留住人才,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優勢,促進企業的不斷發展。
(作者單位:深圳市天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