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中國十年來最重要的勞動立法,經四次審議正式出臺。立法過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各種意見針鋒相對。董保華教授是此次勞動合同法大爭論的標志性人物,他對原有草案一審稿的評價是“貴族法”、“觀賞法”,認為二審稿將造成“鐵飯碗、鐵交椅、鐵工資”的回歸,引發了勞動法學界的激烈辯論。在《勞動合同法》正式發布之際,本刊記者采訪了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社會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勞動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董保華教授。
一品 應該雪中送炭
談到對新出臺的《勞動合同法》有哪些評價,曾被稱為“資方”代表的勞動法研究領域資深學者董保華笑著說“我首先想澄清的是,我不是資方代表。早在2005 年8 月份,我就出了一本名為《勞動合同研究》的書,里面匯聚了我的很多相關學術觀點,至今我仍舊是這個觀點。資方引用了我的觀點,難道我就代表資方嗎?對于新法的看法,我有兩句話表達心聲——不要錦上添花,應該雪中送炭,也就是應該‘低標準、廣覆蓋、嚴執法’。但是很多人把我的這兩句話割裂開來分析,把‘錦上添花’看成是資方代表?!?/p>
關于對新頒布的《勞動合同法》的評價,董保華教授覺得很難用一句話來說是好或是壞??傮w看來,《勞動合同法》的修訂是逐漸進步的,重心確實是一步步更下移到基層勞動者,但是從學者的眼光來看,還是存在距離感,還存在一些問題。
二品 用“分層”的概念定義勞動者
勞動者是應該分層次的。董保華認為,勞動者可以分成四個層次,一是最高層次,如總經理、董事長等;第二個層次是普通白領;第三個層次是制造業工人;第四個層次是失業人員或者半失業人員。對于身居最高層次的總經理、董事長來說,他不需要和公司簽訂勞動合同,他和公司的關系是委任合同,因此他需要的是公司法。第二個層次的白領階層,需要勞動法的維護,但是最需要的還是合同法,或者公法,國家干預。而第四個層次的勞動者,最需要的是就業保障。
四個層次的勞動者則需要有四個層次的保護方法。而在董保華看來,在今天的勞動力市場,應該保護最底層的勞動者。因為勞動權益受侵害最嚴重、問題出得最多的就是在社會底層的勞動者。比如,總理討工資、小煤窯事件,都反映出了發生在最底層的極度不和諧勞動關系的問題。因此,如果要在“錦上添花、雪中送炭、既錦上添花又雪中送炭”三者之間做出選擇,董保華認為當一個國家力量有限的時候,最應該選擇的就是“雪中送炭”。而選擇“錦上添花”,只會使得上層員工的利益得到越來越多的保障,解決不了基層勞動者的根本問題。貧富差距也會越拉越大。也正因為這個觀點,社會上有人把董保華劃入了資方學者代表一
派,董保華認為,這是完全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三品 不存在普遍適用的法律
新出臺的《勞動合同法》引起眾多爭論,它究竟是對企業有利,還是更偏袒勞動者利益?對此,董保華認為這一點并無多大意義,因為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部法律是具有普適性(普遍適用性)的。它一定是在具有某種前提條件的情況下,某些條例更有利于甲方人群,某些條例更有利于乙方人群。因此也不能簡單地說,《勞動合同法》是有利于勞動者還是有利于企業。
董保華教授舉了兩個例子。比如,《勞動合同法》中關于經濟補償金封頂的條款,顯然是有利于中下層勞動者,不利于上層勞動者的。又比如,對無固定期限合同的規定,也是有利于勞動者的。董保華說,就像具有很多福利政策的戶口一樣,企業也把很多優惠政策都掛在無固定期限合同上,一旦員工和企業之間成為無固定期限合同關系,那么是不是生老病死都要養著他(員工)?他(員工)做得好不好都不能解聘呢?對于企業來說,肯定是不愿意的。因此,《勞動合同法》的執行會增加企業多少成本負擔?這也是眾人關注的焦點之一。董保華教授進一步分析道,這也有利于企業深度篩選企業真正需要的核心人才,心甘情愿留下核心員工,并為之買單。但是,這樣一來,各方面具有優勢的員工就會越有機遇留在職場的舞臺上生存和展示風采,而處于劣勢的員工,要想擁有穩定的工作就會越來越難。因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會引出兩個極端:其一是勞動合同徹底短期化,其二是造就另一部分人的鐵飯碗。
四品 政府支持是《勞動合同法》貫徹之重磅
對《勞動合同法》的出臺,勞動者歡欣鼓舞,但也有不少人擔心,執法前景如何?董保華認為,新法出臺的意義是達成四個目標:一是凝固化、穩定化,讓勞動關系穩定下來;二是書面化,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三是標準化;四是行政化,即國家干預。這四個目標的達成,在《勞動合同法》執行初期,攔路虎不少。在越上層的勞動者之間貫徹相對越容易,越基層則執行起來越難。
法律的執行和落實終究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如果每一位勞動者都希望政府干預,都希望得到勞動監察部門的支持,那么,政府需要設置多少專業部門人員來應對?尤其是最底層的勞動者更需要《勞動合同法》的保護。因此,董保華認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徹底貫徹是《勞動合同法》順利執行的重要基礎。否則,《勞動合同法》前景將不是那么樂觀。
企業對《勞動合同法》應持何態度,董保華認為,企業、所有勞動者都一樣需要重新學習、了解《勞動合同法》,只有通透的學習之后,才能利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益。比如說,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簽訂,對于那些不合格的員工,企業應該有一個嚴格的績效考核標準;勞動合同短期化、用人成本的增高,則可以通過適當地把部分業務外包,減少用工等措施來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