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是高校中較早開展職業指導和教育的學校。近15 年來,學校通過以系列課程為代表的第一課堂、豐富多采的學生活動,以及個體咨詢、測評、網絡學堂等方式,建立起了較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展思路、銳意創新,“職業生涯教練計劃”就是其中一項較成功的探索。
團隊合作中體驗規劃成果
2006 年春季,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試點進行了清華大學“職業生涯教練計劃”,該項目作為全國首創的“職場、學校、學生”三位一體的大型校園公益活動,通過搭建三者的有效溝通橋梁,幫助大學生們開闊視野,近距離體驗職場生涯,從而幫助學生探索自身優勢興趣,正確認識自我,培養職業品性素養,為進一步規劃和選擇符合自己特點的職業發展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和提供廣闊的平臺。
和以往的職業教育形式相比,本次職業生涯教練計劃有著突出的特點:一是教練均來自重要用人單位的第一線,他們有著豐富的職業經驗和專業化的指導技能;二是這些教練來自不同的用人單位,有著不同的行業背景和特長,學生根據興趣自愿報名參加,體現了學校多樣化的育人理念;三是教練和學生之間形成較為固定的團隊,從而能夠保證師生之間進行較為深入的探討和交流,有助于提高活動的效果;四是時間比較長,在將近一個學期的時間里,每個小組可以設計不同的活動環節,從而保證教育的系統性、深入性;五是注重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探索的積極性,活動的日常組織主要由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協會負責,每個小組在活動中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育的效果不僅體現在內容上,也體現在過程中。
第一屆“職業生涯教練計劃”邀請了來自知名企業的7位資深職場人士作為生涯教練,每位教練負責指導一個10 人左右的團隊,在近一個學期的時間里,與小組同學就“自我認知”、“生涯規劃”、“企業的人才標準”、“簡歷、面試指導”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教練針對每個同學的具體問題和特點,幫助學生找尋自己職業發展的方向。活動在首次嘗試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根據活動的反饋,90% 以上參加項目的學生對整體活動“非常滿意”,表示在認識自我、了解職業、提升素質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收獲。
與企業親密接觸
2007 年春季學期,在第一屆活動成功舉辦的基礎上,第二屆活動在規模、教練組成以及活動形式等方面更加完善。為了體現清華大學培養多元化人才的理念,本次活動的教練既有來自全國人大、科技部等政府機關的高級公務員,也有來自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內蒙古第一機械制造(集團)有限公司等特大型國企,以及來自Intel、IBM 等著名企業共30 多位資深職場人士。同時,本項目作為學生職業生涯輔導工作的一個創新亮點,也得到了清華大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陳旭教授在本次活動中親自擔任教練,直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就業輔導與幫助;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大學生就業輔導專家李家華教授也熱情參與了此項目。在他們的精心輔導下,350 多名學生通過座談、企業參觀、實際項目策劃執行等方式,進一步了解了自己,了解了企業,了解了社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2007 年6 月29 日,第二屆清華大學“職業生涯教練計劃”在清華科技園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閉幕式,為為期4 個月的精彩活動畫上了圓滿句號。來自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有關領導,各兄弟院校以及多家對此活動感興趣的企業代表與教練和學員,一起分享了活動中的精彩和感悟。整個下午的活動高潮迭起,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就業處王輝處長對“職業生涯教練計劃”的創新精神和清華大學在職業指導教育方面所作的創新性探索予以了充分肯定,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知名職業輔導專家李家華老師作了“面向未來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主題演講,并建議將此活動方式在全國高校推廣。同學們也通過演講、舞臺劇等多種生動活潑的方式展示了本次活動的優秀成果。本屆“職業生涯教練計劃”在掌聲和笑聲中落下了帷幕,精彩在回顧中擴散,更作為起點催生了新的探索。多個小組的同學表示,要將此次活動的收獲與更多同學分享,如陳旭老師的小組提出了通過“同伴教育”的方式,將受助-自助- 助人的理念由點及面地輻射到學校的更大層面,使更多的同學受益;李家華老師小組將聯合其他幾個小組,在李老師的指導和資助下,進行一項為期10 年的“成長軌跡研究”。
職業規劃無止境
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負責同志表示,要進一步總結活動的成功經驗,繼續探索,不斷完善,并且加大工作力度,讓更多的同學從中受益。
活動的精彩還在延續,理念和形式的不斷創新將作為清華大學職業生涯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下,更加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將會很快建立,更多為廣大同學所喜聞樂見的輔導方式也會應運而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通過啟發同學探索生涯,服務同學發展,進而服務企業和社會發展的巨大功用也會逐漸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