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朋友:
我所知道的“鳥巢”規(guī)劃圖里有一片水域,與“鳥巢”緊緊相伴,狹長似一條長龍,這片水的出現(xiàn),將給鋼筋鐵骨的“鳥巢”帶來一點靈性。據(jù)專家介紹,這不是一片流動的水,但它絕對不是一片“死水”,高科技將保證它與魚共生,與花共艷,與蝶共舞。其中的奧秘,我們將在今后的雜志中做專門的報道。
如果有人評選北京的新十大建筑,“鳥巢”應(yīng)該有充分的理由被投上一票,至少,她的名氣和人氣遠遠超過和她同時期拔地而起的建筑。
說到北京的建筑,不免聯(lián)想起熱火朝天的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年代,也是一個誕生故事的年代。在冷冰冰的鋼筋水泥背后,到處都有英雄的傳說,至今,我們在建筑工地仍然可以看到“某某青年突擊隊”字樣,其實“突擊隊”這個概念就是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如果說,今天的建筑比昨天的建筑缺少點什么,那么,少的就是沒有了英雄的影子和英雄的傳說。今天的情形已大不相同,正像早年的樣板戲《海港》里唱的那樣,“大吊車,真厲害,輕輕地一抓就起來”,越來越發(fā)達的機械化在改變著一切,它讓普通人變得工作輕松,讓英雄無用武之地。
不過,我相信,故事還是有的,也許不是驚天地泣鬼神的,而是一些普普通通的百姓故事。沒有英雄,讓我們感受一點溫情,也是很不錯的。在這一點上,新聞界的同仁們要加油了,趕緊挖掘那些鋼筋水泥背后的故事,好讓我們在多年以后談起“鳥巢”等場館,不僅僅是講一堆鐵疙瘩的尺寸,而是體味一種溫暖。
本刊記者杜林頂著北京夏季的烈日,幾次前往朝陽公園,去追蹤來自海南的一堆沙子。不要小瞧這堆沙子,它就是北京奧運會沙灘排球的專用沙子。如果我們單純給大家介紹沙灘排球的一般性知識如何如何,一定是無味的,杜林給大家講了一個過程,沙子里就攙雜了故事,攙雜了溫情。
我很想看到這樣的局面,每個人都以這樣的眼光去閱讀奧運會,而不是機械化地記住幾個記錄、成績等數(shù)字。那樣,無論2008年過去多久,我們的回憶都是溫暖的、豐富的。
李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