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30日,第三次中越兩黨理論研討會在貴陽召開。短短的三天時間,來自中越兩國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和知名社會科學專家學者圍繞“在社會主義經濟社會建設中科學、和諧發展的理論與實踐”這一會議主題,相互介紹各自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并就如何在新形勢下堅持科學發展觀、和諧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熱烈而坦誠的研討,令人深受啟發。
中越雙方重視,知名學者參與
中越兩國的最高領導人都對兩黨之間的理論交流非常重視,類似的研討會已經舉辦了三次。前兩次分別于2003年10月和2004年2月在北京和河內召開。為了使本次研討會取得實效,雙方都派出了強大的陣容,進行了精心的準備。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出席了開幕式并發表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推進科學發展》的主旨演講。參加研討會的中方領導和專家有:中聯部部長王家瑞,中聯部副部長劉洪才,中宣部副部長雒樹剛,中央黨校校長李君如,社科院副院長李慎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劍閣,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張景安,貴州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長諶貽琴,北京大學原校長吳樹青,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陳光金,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李周,中央編譯局副秘書長楊金海,《求是》雜志社文化編輯部主任葛洪澤,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秦宣,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洪大用等。
越共派出了以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教部部長、中央理論委員會主席蘇輝若為團長的代表團參加會議,蘇輝若還在開幕式上作了《越南20年革新事業中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的主旨演講。越共代表團的其他成員還有:越共中央委員、越南《人民報》總編、越共中央理論委員會委員丁世兄,越共中央對外部常務副部長、中央理論委員會委員謝明洲,越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阮文草,越南文化通訊部副部長陳戰勝,越共中央理論委員會秘書長阮日通,越共中央理論委員會委員兼科學秘書黃志保,越南財政部財政科學院院長郭德法,越共中央理論委員會委員、越南社會科學院國家與法律學院院長陶智澳,越南胡志明國家政治學院哲學院原院長陳福升,越共中央理論委員會科學秘書丁光司,越南駐華大使陳文律等人。
所有參加研討會的專家都在會前提交了論文,并被譯成了雙方文字。會場上,中越專家相互介紹各自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相互就各自關心的問題發問和作答。由于研討會氣氛熱烈,討論、發言時間總超出規定時間,以至研討會主持人總是不得不一再地提醒“請注意時間”或者建議“請在會下再進行深入的討論”。
研討成果豐碩,雙方高度評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李長春在會見蘇輝若時,對第三次中越兩黨理論研討會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他說,兩黨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交流成果豐碩,已成為中越關系發展中的一大亮點。中方愿意加強雙方在各層次、各領域的深入交流與探討,為促進各自黨和國家的建設、促進中越關系的全面發展不斷發揮積極作用。
蘇輝若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越南始終關注、研究、學習和借鑒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方面的寶貴經驗。兩黨進行理論研討,是落實雙方領導人達成的共識的具體行動,不僅給兩黨之間的交往增添了新的動力,而且有助于兩黨、兩國關系深入、全面的發展。
新穎深刻的越方觀點
在這次會議上,越方集中介紹了越南實行革新事業20年來所進行的理論探索和取得的成果、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思路,令人印象深刻,反映了越南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史觀、不斷思考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越南實際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理論品格和理論水平。其中,比較新穎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文化建設既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社會發展的目標。
文化和文化的作用在革命和建設進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越共奪取政權之前,于1943年通過的《越南文化綱領》是此后越南各個革命階段制定和發展文化路線的第一塊基石。實踐已經證明,這一精神基石的性質已經在越南民族的歷史進程中創造出了內在的活力。文化是社會的精神基石,是推動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同時也是社會主義的目標之一。目前,面對全球化趨勢,面對融入國際的要求,這一內在活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必要,因為它是保證工業化和現代化正確方向、在趕上人類發展步伐的同時繼續保持和發展民族獨特品質、幫助當代乃至將來一代又一代越南人始終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和民族自尊的唯一要素。黨的理想要成為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價值觀,黨的隊伍就要直接帶頭并與全民一道建設并形成“先進的、具有濃郁民族本色的”文化價值體系。
(二)、搞好社會保障是社會主義建設中的規律性的問題之一。
社會保障問題是人類從個體到整個社會的生存安全問題,是人類和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動力,包括了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國家安全、自然生態和社會人文環境等諸多因素。社會保障是社會發展的目標,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人道和人文本質,是社會進步、平等和公平的標志。解決好社會保障問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社會越發展,越進步,越文明,就越注重社會保障。這個問題既屬于社會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必須通過必要的社會政策加以解決,又超越了社會政策和社會問題的范疇,只有也必須納入經濟、文化以及體制改革、政治革新的整體規劃之中,通過發展的各項政策綜合解決。社會保障體系是國家建立起來的,為人類的生存、發展、潛力開發、自我發展提供必要的資源保障,也為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在新的形勢下,社會階層劃分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越南共產黨特別注重在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知識分子階層聯盟的基礎上,發揮各民族大團結的力量。這是越南革命的戰略路線,是保證越南建國衛國事業不斷走向勝利的力量源泉、主動動力和決定因素。在革新時期,研究好越南社會各階層的分化,對發揮和挖掘各種經濟潛力具有積極影響,有助于促使各階層人民在市場經濟中奮發向上,對國家發展進程中社會的協調一致也有一定的影響。越共認為,目前,越南只存在工人和農民兩個階級,以及知識分子、經營者和無業者三個階層。工人階級還是革命的領導階段,但其結構已越來越多樣化。農民階級是革新的先驅力量,目前出現了勞動力數量逐漸減少、質量逐漸提高的趨勢。革新以來,知識分子階層在迅速增長。經營者階層對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國家政治局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而無業者、失業者或半失業者階層存在著許多消極因素,極易引發社會問題,急需解決。
(責任編輯:劉萬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