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9日,泰國就,新憲法草案舉行全民公決。結果顯示,泰國全國的投票率為57.61%,其中57.81%的選民對新憲法草案投了贊成票。這是泰國第一次就憲法草案舉行全民公決。泰國新憲法草案是由2006年9月發生軍事政變后成立的憲法起草委員會起草,并于2007年7月6日得到制憲大會審議通過的。這一新憲法草案將成為泰國歷史上的第18部憲法,新憲法的通過,是2006年9月發生軍事政變以后泰國民主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它使未來泰國政治的發展有望在新憲法的框架下平穩推進。
新憲法實為改良法,推出未遇太大抵觸
新憲法在起草之初曾引發諸多爭議。負責起草和審議憲法的立憲委員會和憲法起草委員會不是民選產生,而是通過遴選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任命兩種方式產生的,并且在整個制定過程中把作為國家未來民主政治活動主體的政黨排除在外,這樣的機制下制定出來的憲法能否廣泛代表民意,一開始就遭到民主人士和政黨的質疑。憲法草案初稿中關于上議院議員通過遴選產生而非民選,也使得社會各界對上議院的中立和獨立性表示懷疑,更有人認為,以頌提為主席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授意出臺一部讓民眾難以接受的憲法,旨在長期掌控泰國政權,保持軍方在未來泰國政壇的影響。當深入了解憲法草案之后,人們看到,立憲委員會和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雖然不是民選產生,但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社會各個階層的民意。新憲法也并非毫無依據,而是在1997年憲法一被泰國社會認為最民主的憲法的基礎進行修訂完善的,實際是一部改良憲法,因此,民眾對新憲法的推出并沒有產生太大的抵觸情緒。
2007年7月6日,準備提交全民公投的新憲法草案第二稿,在經過半個多月緊鑼密鼓的修訂后最終出爐,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終于浮出水面:上議院將通過民選和遴選兩種方式各產生一半;“授權社會獨立機構解決政治危機”的內容因爭議較大而被刪除。國安會主席頌提也不失時機地在各種場合表示,希望新憲法盡早出臺,確保2007年底舉行大選,盡早實現還政于民的目標,打消社會上對其眷戀權勢的疑慮。在回避民眾高度關注的條款的同時,新憲法草案還對有關政黨和議會的條款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將下議院議員人數由500人減為480人,其中直選400人,按政黨得票比例分配80人;總理任期每屆4年,不得連任超過2屆或8年;對總理提出不信任案提案的下議員人數,從原來議員總數的四分之一減為不低于五分之一;對內閣部長提出不信任案提案的下議員人數,從原來的五分之一減為不低于六分之一。同時還明確規定無論哪個黨在選舉中違法,都將有可能被憲法法庭作出取締政黨資格的懲處,而在選舉中有違規行為的參選人,也將被處以5年內不得參政的處罰。
憲法起草委員會主席巴頌指出,新憲法以解決自1997年憲法制定以來政府過度集權,民眾未能獲得公正對待等問題,為民眾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門下放了更多權力,達到地方行政管理自主的新水平。新增加的兩個重要內容,是在憲法中寫明政治家的“職業道德和品行”,避免缺乏道德的政客掌權。同時,憲法中還明確規定政府的基本政策,以保持國家政策的長期穩定,使新政府不至于提出過于標新立異的政治經濟政策,并讓國會有更多的監督和決策權。巴頌同時也表示,不論是1997年憲法,還是新憲法,都只是紙上文章,關鍵是執行者必須有良好的道德品行,以良好的道德觀念運用憲法,才可能產生良好效果。
政府大力倡導公投,宣傳結果卓有成效
素拉育政府批準5.76億泰銖作為新憲公投和促進民主行動的預算。教育部根據內閣的工作指示,在全國動員約3.5萬所學校對新憲法的擬定和全民公投事宜向各地民眾進行宣傳,利用教師和學生的力量協助宣傳,號召更多的民眾積極參與對新憲法擬定的全民公投。中央選舉委員會攜手勞工部及各勞工、雇主協會舉行新憲公投動員大會,號召2000萬勞工積極行使公民投票權,參與新憲法公投。國安會主席頌提上將要求陸軍利用管轄的媒體電視臺和無線電廣播電臺,全力協助宣傳新憲法全民公投,讓更多的民眾能盡快對新憲法有所理解。同時,國安會要求所有軍區,協助當地政府部門展開新憲法公投宣傳,特別是在軍方家屬內部和文官系統作出良好宣傳,讓更多的民眾知道參加新憲公投的重要性。曼谷市政府還通過50個區的辦事處,向民眾說明新憲法的內容,并啟動為期15天的新憲法宣傳期。
國務院秘書處、內政部以及各有關單位共同主辦題為“民主盛會”的民主宣傳活動,素拉育總理率領各機構領導人共同簽署民主政治發展宣言。表示全泰國人民均在君主立憲制下享有公民的基本權利;全泰國人民都享有在合法民主政府領導下要求公平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有義務進一步推進泰國的民主進程;全泰國人民將同心協力宣揚泰國的民主文化,使之朝著正確、公正、和平的方向發展;促進民眾積極參與民主政治,參與制定政治發展的規劃,使之能反映民眾的真實要求。宣言還要求泰國人民充分行使作為公民最基本的選舉權利,積極參與8月19日的新憲法公投及以后的民主選舉。內閣還決定將8月20日定為公休日,以方便國民參加19日新憲公投。素拉育總理表示,新憲法產生于國民意見分歧最為嚴重的時期,民眾都希望能得到一部更好的新憲法,并以之作為解決各種根本分歧,調和社會矛盾的標準。如果新憲能獲得民眾的認同,那么國家在年內舉行大選的計劃才能實現。政府還將對動員民眾參加公投超過60%的部門給予獎勵。經過泰政府的大力宣傳,民調顯示的投票率迅速從草案出臺之初的不足40%急升到80%,最終的投票結果也證實了政府宣傳的有效性。全民公決結束后,泰總理素拉育在國家電視臺發表講話,感謝民眾參加投票,并重申將在2007年底前舉行大選。同時他還表示,一旦新政府誕生,他將退出政治舞臺。
懲治條例保障公投順利,社會主流定下過關基調
自泰政府作出起草新憲法,舉行全民公投的決定以后,前泰愛泰黨部分成員、佛教團體和一些民主人士就公開表示反對新憲法,抵制公投并號召民眾投反對票。泰愛泰集團7月19日發表紅皮書,說明建議民眾不參加憲法公投的理由,認為“1997年憲法是真正的全民憲法”,“2007年新憲法不信賴人民并從人民手中奪去民主”。佛教善信團體的民眾在國會大廈前示威,要求新憲法將佛教列為國教。民間雇主組織和勞工組織以“2007年憲法真的保護勞工權利嗎?”為題召開討論會,以新憲法在保護勞工權利方面沒有改善為由,號召雇主抵制新憲。“驅逐獨裁組織”也舉行游行,示威者身穿印有“no vote”(拒絕憲法表決)字樣的紅色衣服,舉著“恢復原憲法,不要表決”的旗幟集會。
為保障8月19日公投順利進行,泰政府迅速出臺了“憲法公投秩序維護條例”。條例第八條規定,任何不正當的故意損壞公投選票者,或把廢票當作有效票投入票箱的都屬違法行為,并將給予判刑1年,或者不超過2萬銖罰款的處罰。第九條規定,使用假選票投票,或者干預和強迫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投票,都將給予判刑不超過10年,或者罰款不超過20萬銖的處罰。同時,對于在公投前3天內公布民意調查結果者,將給予判刑不超過6個月,或者罰款不超過6000銖的處罰。
原議會三大反對黨——民主黨、泰國黨、大眾黨率先決定支持新憲法,希望新憲法在公投中獲得通過,使國家盡快恢復民主管理制度。如果新憲法無法通過,就等于把所有的權利都交付給了國安會。曾經反對新憲的“促進政治改革民主聯盟”認為,新憲法有利于增加民眾參政的機會,特別是5萬民眾連署即可提議修憲的規定,決定有條件地接受新憲法。與軍方關系密切的前總理素金達上將表示,“盡管社會對新憲法中少數條款尚存在爭議,但多數民眾會參與公投并接受新憲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民主制度發展,同時,新憲法與前幾份憲法相比都已經做到了最為完善”。與國王關系密切的樞密院主席秉上將也表示,“相信在19日新憲法全民公投之后,國內的政治局勢將會逐漸明朗,國民應合作促使民主制度早日恢復”,基本上為憲法的順利通過定下了基調。
新憲草案順利通過,泰政治發展框架成型
從新憲法草案的順利通過可以看到,泰國未來政治發展框架已基本成型。
1、還政于民按部就班,民主發展緩步前行。新憲法通過公投后,泰國中央選舉委員會將立即著手制定公布《政黨法》和《選舉法》,進一步規范政黨在政治生活中的行為。臨時政府按照上任伊始“還政于民”的承諾,將在2007年12月16日或23日舉行全國大選,由民選政府來管理國家。自2006年9月因軍事政變而中斷的泰國民主政治的發展,又將重新步入正軌。但日前傳出頌提于9月份退休后,仍將通過參加政黨的形式繼續參政,足見軍方對泰國政治的影響在短時期內仍難以消除。
2、一黨獨大格局難現,政黨地位相對下降。根據新憲法對上下兩院的設置,上議院150名議員由76府各產生一名,再由獨立機構聯合遴選74名。由于上議院中有一半的議員通過遴選產生,將使得代表軍方、王室利益的成員能夠順利進入上議院,形成相互牽制的局面。下議院選舉將重新劃分全國選區,每個選區選出3名代表,直選400名,另外80名由政黨按得票比例分配。在這種制度下的設計,使下議院難以產生贏得超過半數席位的政黨,必須聯合組閣,也使一個多黨組成的聯合政府不僅難以在政策的執行上大展拳腳,而且還要在內閣職位的分配、聯合政府內各政黨之間的協調上煞費苦心。總之,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被削弱了。
3、他信集團的反抗徹底失敗。從憲法起草時開始,前泰愛泰黨成員就試圖通過抵制新憲法、恢復1997年憲法來打翻身仗,期望利用過去執政5年在民眾中形成的威望,再度執掌政權。新憲法的通過,不僅從政策上否定了泰愛泰黨過去所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政策,還消除了泰愛泰黨東山再起、試圖一黨執政的法律根基。新憲的通過還從根本上肯定了以頌提為首的軍事集團于2006年發動軍事政變的合法性,并間接證明他信過去執政5年給國家造成了巨大損失。
總體看來,新憲法的即將實施,有利于泰國國內形成王室、軍方、政黨三股主要勢力相平衡的局面,處于相對弱勢的政黨政治仍將面臨多個中小政黨林立、相互斗爭、博弈的局面。因此,只要這三股勢力不發生明顯的變化,具有泰國特色的君主立憲制度仍將按照這樣的平衡模式緩慢發展。
(責任編輯:肖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