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襲歷來是美軍實施不對稱打擊的重要手段。自海灣戰爭以來,美軍都是以空襲作戰揭開戰爭序幕甚至贏得戰爭勝利。特別是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英聯軍通過對南聯盟實施78天的空襲最終達成戰爭目的,這表明美軍空襲已不再是一種單獨的作戰保障行動,而已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作戰樣式呈現在戰爭舞臺;空襲不僅僅由空軍單獨實施,而已演變成多軍種甚至是跨國聯合作戰行動。從近期的戰例分析:未來美軍空襲作戰將主要通過以下方法和途徑達成預定目的。
多維立體偵察,實時評估印證
美軍認為,空襲作戰中,對敵方來說最致命的往往不是精確制導武器,而是龐大的情報信息系統。實時有效的情報偵察,對于己方籌劃空襲作戰、選擇打擊目標、評估空襲效果和控制空襲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美軍在空襲情報信息的獲取上,已初步形成了“空地海天電”的一體化情報偵察和評估印證體系,力求形成有利的“戰場單向透明態勢”。主要途徑:一是實施航天偵察,獲取大范圍、多項目的情報。美軍的航天偵察主要由包括照相偵察、電子偵察等多種衛星的天基衛星偵察系統實施。海灣戰爭中,美軍動用了30余顆偵察衛星;科索沃戰爭中美軍動用了50余顆偵察衛星。二是實施航空偵察,獲取高精度、近實時的情報。美軍的航空偵察系統主要由各種偵察機、預警機和無人駕駛飛機組成,用于搜集敵方戰役、戰術情報。1995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空襲波黑塞族時,就動用了包括新問世的“捕食者”無人機在內的各種偵察機,其機載雷達能在3000米高空分辨出地面上書本大小的物體,并能繪制目標的網絡坐標,從而提高了空襲精度和打擊效果。三是實施海上和地面偵察,獲取更為細致、準確的情報。美軍陸基偵察主要有電子技術偵察和諜報偵察;海上偵察主要由電子偵察船和海上無人機實施。科索沃戰爭中,美軍通過派出步偵小分隊、利用使館人員和記者以及收買塞族軍官等手段,大量獲取南聯盟的軍事機密,多方實時印證,從而保證了空襲作戰行動準確、順利地實施。
隱蔽突然行動,晝夜連續攻擊
隱蔽突然地行動是戰爭的一般規律,突然性的實質是利用“時間差”使對方來不及做出反應而處于被動。隨著美軍作戰飛機隱身性能及空襲兵器飛行速度的不斷提高,其空襲作戰突然性大大增強。科索沃戰爭中,盡管北約對南聯盟的軍事打擊是“預告式”的,但為了避開南聯盟的防空火力,每次空襲行動還是采取了隱蔽突然的方式。另一方面,隨著美軍夜視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夜戰已從“幕后”走上了“臺前”,美軍不僅不再懼怕夜戰,而且敢于首先在夜間發起突襲,企圖通過“夜視技術差”創造有利于己方的“單向戰場透明態勢”,使敵方陷入驚惶失措和顧此失彼的被動境地,達成奇襲效果。其空襲的規模和強度也由單軍種的小機群合同作戰發展到多軍兵種的大機群聯合作戰,特別是80年代以來,隨著紅外微光夜視技術的發展,美軍的作戰飛機普遍裝備了先進的脈沖多普勒雷達、紅外搜索跟蹤系統和夜視鏡等先進的夜視技術裝備,夜間能見度幾乎接近白晝,從而為其夜間實施有效的空襲作戰提供了保障。海灣戰爭以來,美軍的空襲作戰幾乎都是從夜間發起的,如: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等,都是在凌晨或晚上發起的,而且晝夜連續實施。美軍認為,要在最短時間內達成空襲目的,最大限度地震懾敵方,必須實施晝夜連續攻擊,確保空襲效果。如美軍在對南聯盟的空襲行動中,美軍及北約部隊的不間斷空中打擊就持續了78天,動用各型飛機1200余架,發射各型導彈和炸彈23000余枚,對南聯盟40多個城市的1020個軍用和民用目標進行了晝夜不間斷的空中打擊,并最終實現了作戰目的。
遠程奔襲作戰,快速猛烈打擊
美軍現代空襲兵器具備遠距離投射能力,從而大大拓展了交戰范圍。陸、海、空軍的火力交替打擊或聯合突擊,使空襲作戰發展到了全縱深和大空間。空襲范圍已不僅僅局限于陸地、海洋和空中,而且向天際擴展和延伸。如:美軍遠程轟炸機可在距目標上千甚至上萬公里之遙實施空中奔襲,使對方猝不及防;遠程精確制導武器的運用,可使空襲一方在對方的防空火力圈外,實施不見面的空中打擊。伊拉克戰爭中,美空軍戰機近則從數千公里外的歐洲基地,遠則從1萬多公里的美國本土起飛,實施遠程空襲。為提高空襲作戰效率,美軍十分重視利用“海地空天”一體化指揮控制系統特別是衛星偵察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和通信網絡系統進行空襲保障。整個作戰系統,可以分成若干個子系統,從戰場上分,有陸戰、海戰、空戰分系統;從空間上分,有天基、空中、地面、海上分系統。整個系統按統一的作戰目的和計劃將空中作戰、地面作戰、海上作戰、外層空間保障和電子戰融為一體,從而呈現美軍現代空襲作戰“海地空天電”全維作戰的特點。科索沃戰爭中,美軍一體化空襲作戰的特點也得到了較好體現,海上由游弋在亞得里亞海的驅逐艦、巡洋艦、潛艇發射巡航導彈,陸上由陸軍戰役戰術導彈系統發射中近程導彈,空中由從美國本土起飛的B一2轟炸機跨洋往返飛行2萬公里執行空襲作戰任務,太空則由50余顆偵察衛星、通信衛星和導航定位衛星進行實時保障。這些衛星距地球表面的高度達幾百、幾千公里,從而形成了遠近距離上萬公里、垂直高度數千公里的龐大戰場空間,使空襲作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方位、大縱深、高強度的大空間立體戰。
注重聯合作戰,實施整體突擊
美軍認為,現代空襲作戰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槍匹馬”,而已發展成為一種“大聯合行動”,這就是說,空襲已不再是美軍空軍的“專利”,其他軍種也可參與實施空襲不僅僅可以動用已國力量,而且還應設法借助他國力量聯合實施,以獲得最大的空襲作戰效益。因此,實施多軍兵種甚至多國參與的聯合空襲是美軍空襲作戰的新特點。美軍空襲作戰不僅包括空軍,也包括海軍航空兵和巡航導彈,陸軍航空兵和戰役戰術導彈甚至是遠程炮兵。這表明,美軍多軍種、多機種、多種打擊武器和多國參與的聯合空襲作戰樣式已經形成并逐步完善。海灣戰爭中,美國陸軍的AH--64“阿帕奇”武裝攻擊直升機率先摧毀伊軍雷達站,拉開了戰爭帷幕;隨后,空軍在偵察預警、電子戰等各型飛機的支援保障下,開始實施高強度的空中連續打擊;海軍不僅有艦載航空兵始終參與空襲,而且艦載“戰斧”式巡航導彈先于轟炸機90分鐘向巴格達實施遠程精確空襲突擊。上述各種力量協同作戰、整體突擊,形成了一個高效突擊的作戰群體。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空襲也是由美英聯軍共同實施的,由多軍種、多機種共同參與聯合作戰行動。“大聯合”和高強度的空中突襲,不僅確保美軍快速奪取伊拉克戰場制空權,迅速癱瘓伊軍防御作戰體系,而且有效控制了伊軍作戰行動,確保美英澳聯軍空地一體快速決定性立體作戰的順利實施。
電子全程壓制,軟硬一體攻擊
美軍認為:現代空襲作戰首先在電子信息領域展開,而且貫穿整個作戰全過程。電子信息系統具有一定的“軟”殺傷作用,能夠奪取電磁控制優勢,造成對方防空武器系統失靈,隱蔽己方空襲企圖,增大空襲效果;而火力也只有插上電子信息這個“騰飛”的翅膀,才能打得更準、更猛。“軟”、“硬”一體的攻擊,體現了美軍空襲手段的多樣性和靈活性。“軟”殺傷,即同時或相繼使用衛星和戰略偵察機,電子戰飛機和陸軍電子信息戰部隊,以及計算機病毒戰和黑客戰部隊,對敵方指揮控制系統和武器信息系統等實施電子干擾、信息攻擊和計算機病毒攻擊,使敵方指揮失靈、武器失控、通信中斷、雷達致盲,從而奪取戰場“制信息權”。科索沃戰爭中,美軍及其盟國軍隊出動了40余架先進的電子戰飛機,對南聯盟進行了長時間的壓制性電子干擾。其中EA-6B電子戰飛機干擾地幅達數萬平方公里,不僅使南聯盟軍隊的指揮幾乎陷于癱瘓,甚至貝爾格萊德市的民用電話也被強烈的噪音信號堵塞而中斷,在空襲作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海灣戰爭籌劃階段,美軍情報部門獲悉伊拉克從法國購買了一種新型電腦打印機,準備用于防空系統,美軍特工人員就秘密地把一種帶有特制計算機病毒的同類芯片設法換到了這種電腦打印機中,在規定的時間內誘使病毒發作,并侵入伊軍防空系統的計算機,致使伊拉克防空系統全面癱瘓,從而為美軍實施“硬”打擊掃除了障礙。美軍空襲作戰的“硬”打擊,主要是指對敵方實施高強度和高精度的綜合精確火力突擊,即利用“軟”殺傷效果,不失時機地使用巡航導彈、反輻射導彈和集束炸彈等攻擊敵方防空雷達、地空導彈陣地、制導雷達陣地、指揮機構和機場等重要目標。如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使用各型飛機和潛艇發射空地精確制導炸彈和“戰斧”式巡航導彈,對敵方實施非接觸遠程精確火力打擊;使用“石墨”炸彈攻擊敵方電力通信設施,最大限度地毀壞敵方戰爭潛力,甚至使用國際公約禁用的含有放射性物質的集束炸彈,使對方平民和軍隊受到極大的身心打擊。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各型飛機都安裝了“快速戰術圖像系統”,每位特種部隊士兵的電腦上安裝了“漫游者”軟件,參戰的美、海、空三軍指揮系統都實現了聯網,實現了各種信息的實時傳輸和精確高效打擊。
擇重點穴打擊,適時逐步升級
美軍空襲的目標十分廣泛,包括政治、軍事和經濟目標。戰爭初期,美軍通常選擇重點要害目標實施精確打擊,力求懾服敵方,達到“小戰而屈人之兵”之目的。美軍對空襲目標的分類,從價值上看,有高價值目標和一般軍事目標;從規模級別上看,有戰略、戰役和戰術目標。從近幾場局部戰爭看,美軍在空襲重點的選擇上,通常是以敵方首腦指揮機關、戰爭潛力設施、生命線工程和地面防空系統等為主,如果重點打擊不能起到應有的威懾作用,或者己方作戰目的具有多重性時,美軍則會動用更多的高新技術武器,擴大空襲范圍,提高打擊強度,將空襲逐步升級。在空襲南聯盟的行動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將南境內目標劃分為若干個目標群,如領導指揮設施目標群、發電設施目標群、電信和C4I系統目標群、鐵路和橋梁目標群、裝甲部隊和主戰集團目標群等,根據需要分期、分批進行空襲,從而使空襲具有逐步升級的特點。從空襲目標上看,分為明顯的三個階段,即重點打擊階段、深入打擊階段、全面打擊階段,打擊目標不斷增多。從空襲規模上看,各種作戰飛機戰前為430架,一個月后就增加到1153架;空襲從每天出動飛機100至200架次,增加到每天出動500至650架次,規模不斷擴大。從空襲范圍上看,開始時主要打擊北緯44度線以南的軍事目標,后來又逐步擴大到打擊南聯盟全境范圍,范圍不斷拓展。從空襲強度上看,晝夜連續不間斷地實施空襲,從低強度到中強度再到高強度,逐步升級。
(責任編輯:王 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