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共開展“思想戰”戰略的背景
蘇東劇變后,古共失去了原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軍事援助和支持,加之一直妄圖推翻古巴政權的美國利用蘇東劇變給古巴造成的嚴重困難趁火打劫,加大了對古巴的經濟封鎖和政治干涉的力度,使古巴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險。面對這種嚴峻形勢,古共更深刻地認識到開展“思想戰”的重要意義,從而為開展“思想戰”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如1996年3月,古共召開四屆五中全會,決定強化政治思想工作,并專門討論了在改革開放時期如何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問題。卡斯特羅指出,“我們正在為祖國和革命的生存而戰,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生存的基礎。”在這次會議上,古共中央第二書記勞爾·卡斯特羅強調指出,“我們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置于保衛祖國戰斗使命的高度。”古共還認為,“在社會主義國家中,任何一種經濟體制都無法替代政治、思想和覺悟的作用。”卡斯特羅說,“物質是有限的,不可能應有盡有,但精神生活是無限的”,“政治和思想精神方面的因素在我國仍然起著主要和決定性的作用。”1997年10月,卡斯特羅在古共“五大”閉幕式上說,最重要的是思想,因為思想是富有生命力的。古共還認為,社會主義不僅是一種生產現象,而且也是一種意識形態現象,針對美國發動的巨大的意識形態顛覆運動,要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在全體人民中,“開展一場強大的意識形態戰役。”卡斯特羅強調指出:“如果我們失去了這種意識,如果我們失去了這種精神,那么我們還有什么?我們這樣的小國有什么用以對付那個帝國,還有什么用以從不發達、貧困、愚昧和文盲狀態開始建設社會主義?怎樣自衛?怎樣發展?”2003年3月,卡斯特羅在出席全國省長會議時強調說,古巴現在正投身于一場思想戰,“我們為此而活著,我們為此而生存。如果我們在思想上打了敗仗,就談不上革命,如果我們打了勝仗,那么我們就可以徹底地談革命。”
“思想戰”是古巴革命先驅者何塞·馬蒂首先提出來的。1853年,他出生于古巴哈瓦那的一個貧苦家庭,從15歲起就參加了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革命斗爭,19世紀末,又投身于反對美國吞并古巴的革命斗爭。他曾表示,“如果需要,將先為獨立而死,再為共和國而死。”1895年5月,何塞·馬蒂英勇地犧牲在反抗西班牙殖民主義的戰場上,為國家的獨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何塞·馬蒂的革命思想和實踐對拉丁美洲人民的革命事業具有方向性、指導性意義,他的光輝形象在拉丁美洲,尤其是在古巴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古巴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卡斯特羅評估馬蒂及其思想對古巴革命的重要影響和作用時指出,馬蒂是古巴革命的“主謀”,“馬蒂現在是,并永遠是古巴人民的向導,馬蒂的遺訓永遠不會過時。馬蒂的革命精神、聲援各國人民的感情、深刻的人道主義和正義道德原則是鼓舞我們向未來邁進的巨大力量。”
蘇東劇變后,古共繼承和發揚何塞·馬蒂關于開展“思想戰”的戰略,以加強對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提高其政治覺悟和文化素質,使之自覺地捍衛社會主義政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早在1891年,何塞·馬蒂在墨西哥發表的題為《我們的美洲》的文章中指出:“他堅信思想觀念的價值,并堅信思想觀念一旦為人民所掌握就是不可戰勝的力量。”他還肯定地說:“思想觀念戰壕勝過石頭戰壕。”馬蒂還在《縱然匕首刺進我的心臟》一首詩中寫道:“縱然匕首刺進我的心臟,又能將我怎樣,我有自己的詩句,比你的匕首更強!”馬蒂身體力行,他以撰寫詩文、與友人通信或發表演說,進行“思想戰”,揭露殖民主義的黑暗,弘揚人民及其精神的無比力量,以激勵其為爭取自身的自由解放進行英勇的斗爭。如馬蒂在其詩文選《長笛與利劍》中,揭露殖民主義不公平的分配時指出:“不公平的財富分配反對自由,毀壞自由,激起貧苦人和失望者的憤怒,必須滿足勞動者的正當要求”,“人民好比是波浪,是波濤,誰想踩他,誰就會沉入海底。”馬蒂的“思想戰”對推動人民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古共開展“思想戰”戰略的原因
古共認為,開展“思想戰”符合古巴的現實國情:
1、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東發生了劇變,世界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了低潮,世界各國共產黨包括古共在內的部分黨員失去了斗爭目標,思想上出現了混亂,對社會主義失去了信心。
2、蘇東劇變后,美國不僅加大了對古巴經濟封鎖的力度,而且還加大了和平演變的力度,通過各種手段千方百計在古巴社會中制造裂隙,妄圖分裂古共,使古共與社會、人民脫離,與武裝力量脫離。為制造輿論,美國還專門設立了電臺和電視臺,以平均每年2500萬美元的巨資,每周播出1900小時以上的節目,對古巴黨和人民肆意攻擊,開展心理戰,以瓦解古巴現政權。為此,古共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思想戰”。卡斯特羅指出,古巴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古巴是小國,離美國很近,在其眼皮底下建設社會主義,美國不僅是政治強國,經濟、軍事力量也很強,新聞媒體也很發達,因此,古巴不能與美國拼武力,對付美國封鎖、挑釁、入侵、造謠、誹謗的唯一武器是思想,是開展“思想戰”,以此對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不斷提高人民的政治、文化素質,使其明辨是非,以應對美國對古巴進行和平演變的圖謀,捍衛社會主義政權。
3、在古巴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和消極腐敗現象,需要開展“思想戰”,加強政治思想工作,以逐步加以消除。如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外企或合營企業職工和國營企業職工之間的收入差距明顯擴大;僑匯增加和個人使用外幣合法化,使Aft']的價值觀發生了變化,出現了拜金主義;隨著個體經濟的發展,城鄉出現了富裕階層,貧富差距擴大;由于引入市場經濟因素,同資本主義國家打交道、做生意,傭金、回扣、行賄、受賄、賣淫等消極和腐敗現象開始出現,刑事和經濟犯罪也呈上升趨勢。鑒于此,古共認為,開展“思想戰”加強政治思想工作,不斷提高人民的政治、文化素質,使其對社會主義和正義事業給予最高認可,以逐步克服上述消極和腐敗現象。
古共開展“思想戰”戰略的方式
古共開展“思想戰”的形式靈活多樣。主要有:1、舉行大規模的游行反對美國干涉古巴內政的行徑,以激發人民的愛國熱情和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擁護。如古巴六歲兒童埃利安隨母和繼父乘船偷渡美國,其母和繼父在海上遇難。美國企圖阻撓埃利安返回古巴,以此詆毀古巴的國際形象。鑒于此,1999年11月,古巴以埃利安在古生父有托養權為法律根據,多次舉行大規模的抗議活動,要求美國政府將埃利安送回古巴。斗爭以埃利安勝利返回古巴告終,這對古巴現政權產生了積極影響。古共領導人認為,在這次斗爭中,古巴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堅定了社會主義的決心。與此同時,這一事件使古巴在國際上也產生了良好影響,甚至爭得了美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持,約80%的美國公眾表示支持小埃利安返回古巴。又如蘇東劇變后,美國加大了對古巴經濟的封鎖力度,給古巴的經濟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嚴重困難。為擺脫困境,穩定局勢,古政府不時發動大規模的示威游行,抗議美國對古巴的經濟封鎖,以爭得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如2000年7月26日,古共在紀念攻打蒙卡達兵營47周年之際,在首都哈瓦那舉行盛況空前的100萬人參加的大游行,卡斯特羅親自參加,抗議美國對古巴的經濟封鎖。在比那爾德里奧省慶祝“7·26”大會上,卡斯特羅嚴厲批駁了美共和黨大會綱領,并稱,“只要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存在一天,古巴的‘思想戰’就不會停止。”
2、通過“公眾論壇”和“圓桌會議”進行“思想戰”,收到了一定效果。古共領導人說,古巴十分重視開展“思想戰”的形式。過去新聞報道主要播出主要領導人的活動和會議的情況,由于受時間的限制,難以對新聞進行深度分析。為改變這種狀況,古巴創辦了獨特的欄目——“公眾論壇”和“圓桌會議”。“公眾論壇”每15天在各市舉行一次,就國際、國內重大問題自由發表意見。由于市領導的重視,群眾積極參與,發言踴躍,氣氛活躍,收到良好的效果。“圓桌會議”則就某一熱點問題:如國內形勢、對外政策、人權、移民等問題,邀請黨政領導人、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代表參與討論,通過電視現場直播,讓更多的群眾了解。古共還通過“公眾論壇”和“圓桌會議”揭露美國對古巴進行制裁的“托里切利法”和“赫一伯法”的實質,激發其愛國熱情。
3、開展“思想戰”與解決人民的實際困難相結合,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贊揚。古共領導人指出,古巴開展“思想戰”不僅是進行政治宣傳和思想教育,而是和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緊密結合。為此,在開展“思想戰”的過程中,古巴制定了152項關系到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等切身利益的社會計劃,覆蓋全社會方方面面,其中包括進一步提高教育、醫療衛生水平。針對近年來存在的就業、兒童營養不良、殘疾人保證、老年人生活等問題,還先后提出了72項具體實施計劃。卡斯特羅主席不僅親自參與這些計劃的制定,而且密切跟蹤它們的落實情況。此外,2000年以來,在卡斯特羅主席的提議下,由共青團、教育、勞動等部門共同負責,創辦了“社會工作者學校”,主要招收高考落榜生,讓他們帶工資學習半年,學習政治、革命史、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一邊學習、一邊實踐,畢業后分配到各社區,主要協助區政府做青少年校外管理、老年人生活保障、兒童營養不良、康復等社會工作。這一方面解決了部分青年的就業問題,使這些青年在學習和生活實踐中受到了教育,減少了青少年犯罪問題的發生;另一方面,使人們對社會的實際問題有了更深的認識,并促使這些問題盡可能的得到解決,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歡迎和稱贊。
上述情況表明,蘇東劇變后,古共在物質條件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開展“思想戰”,用精神的力量鼓舞士氣,激發人民的愛國熱情,凝聚人心,堅定人民對社會主義的信念,不失為是一項捍衛革命勝利成果、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確保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的戰略措施,它為古共維護國內安定團結,克服美國封鎖對古巴造成的種種困難,發展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發揮了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劉萬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