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首腦會談欲為朝韓統一掃除障礙
舉世矚目的金正日與盧武鉉第二次朝韓首腦會談于10月4日落下帷幕,并于當天發表了《南北關系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宣言》共包括8個方面的內容,與2000年第一次朝韓首腦會談達成的《6·15共同宣言》相比已有了質的飛躍,標志著朝韓關系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成為朝韓關系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第二次朝韓首腦會談與第一次首腦會談相比,在歷史背景、會談的議題和造成的影響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按照盧武鉉的話說,現在“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已進入全新階段,半島周邊局勢已經發生了變化”,同七年前的情況大不相同。如果說金正日與金大中在2000年的會晤成為韓朝結束對抗,是交流與合作的開始,具有很強的象征性意義的話,那么,金正日與盧武鉉的會談就是為朝韓未來的統一掃除障礙,并在經濟上準備條件。所以,本次首腦會談的影響也會遠遠超過上一次。
《宣言》內涵豐富,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第3條和第4條,即南北雙方決定,為結束軍事上的敵對關系,緩和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保障和平,進行密切合作。南北雙方一致認為,應結束目前的停戰機制,構筑恒久的和平機制,并決定為推進與此有直接關系的三國或四國領導人在朝鮮半島舉行會談宣布戰爭結束而進行合作。這是自朝鮮戰爭停戰以來,朝韓國家領導人第一次正式明確要求結束朝鮮戰爭,金正日與盧武鉉都希望結束南北對峙的局面,盡快結束朝鮮半島停戰機制,使朝韓早日徹底擺脫冷戰的束縛,掃除朝韓和解、合作和走向統一的最大的障礙。
的確,盧武鉉把“三八線”看做是世界上最后一個冷戰地帶。10月2日上午,盧武鉉特意徒步跨過了韓朝軍事分界線,這是朝鮮半島分裂半個多世紀以來,韓國總統首次經陸路跨越韓朝軍事分界線前往朝鮮進行訪問。此舉向全世界表明了要把“最后一個冷戰地帶”轉變成為“和平地帶”的意愿和決心。
10月1日,就在入朝訪問的前一天,盧武鉉在紀念韓國建軍59周年的儀式上說:要把實現朝鮮半島永久和平的議題放在第二次韓朝首腦會談的首要地位,如果沒有恢復和平的信心,那么,南北實現共同繁榮和祖國統一就毫無意義。所以,在盧武鉉看來,構筑朝鮮半島永久性和平機制的條件已經成熟,而且迫在眉睫。雖然將朝鮮半島的停戰機制轉變為永久性的和平機制不是朝韓能夠獨立解決的問題,還直接涉及到中國、美國等相關方面,但卻表明了韓朝雙方希望在結束停戰機制和構筑和平體制問題上發揮推動作用和主導作用,韓朝自己掌握朝鮮半島的命運,而不是等待其他外來勢力來主宰朝韓命運。正因為如此,在《宣言》中朝韓首腦達成了“推進與此有直接關系的三國或四國領導人在韓半島舉行會談宣布戰爭結束而進行合作”的共識。可見,此次朝韓首腦會談的影響已經超出了朝鮮半島,直接涉及到周邊相關國家,促使這些國家的領導人不能不重視朝韓首腦的共同倡議。
此次朝韓首腦會談的另一個亮點就是擴大和深化朝韓經濟合作,發展速度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期。如大力推進社會基礎設施和資源開發事業,按照民族內部合作事業的特殊性給予相當的各種優惠政策;建立海州地區和周邊海域的“西海(黃海)和平協力特別區域”;南北雙方決定在盡快的時間內將開城工業園區第一期建設完工并著手進行第二期的開發項目;在文山至峰洞間進行鐵路貨物運輸項目,并為此盡早完備相關的通行、通信和通關等全方位的政策保障措施。將現有的“南北經濟合作促進委員會”升級為副總理級別的“南北經濟合作共同委員會”等。
如果上述協議得以貫徹落實,那么,朝韓經濟將加速融為一體,其實質就是向建立朝韓經濟共同體的方向邁進。這是一個雙贏的戰略,不僅會帶動朝鮮經濟的發展和騰飛,而且,以此為契機,會給韓國企業特別是中心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由于朝韓經濟互補性強,這次會談的成果甚至可能成為帶動韓國經濟新一輪增長的動力。不僅如此,隨著朝韓融合步伐加快,朝韓經濟的依存度加強,會為朝韓未來的統一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所以,不僅具有經濟意義,也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
《宣言》的內容不僅突出了重點,而且十分全面。《宣言》強調:雙方超越思想和制度的差異,謀求建立互尊互信的關系,雙方互不干涉內部事務,妥善解決北南關系問題,各自調整有關法律和制度,積極推進各領域對話和接觸。說明朝韓雙方正在拋棄冷戰意識,擯棄意識形態的差別,為朝韓關系的健康發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也有力說明了在處理雙邊關系的政策上,朝韓政府和領導人都已完成了戰略上的轉型。 《宣言》還包括:南北為了宣揚優秀的民族悠久歷史和文化,將在歷史、語言、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和體育等社會文化領域內加強交流與合作;南北決定積極促進人道主義合作事業;南北將在國際舞臺上為民族利益和海外同胞的權益,加強相互的合作。這意味著,為了未來的朝韓統一,朝韓領導人也重視在民族文化和民族一體化方面做好準備,也是朝韓雙方為了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效措施,為將來的朝韓走向統一創造文化方面的氛圍和環境。
本次朝韓峰會可謂內容豐富,成果顯著,取得了圓滿成功。特別是,《宣言》的發表,標志著朝韓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成為朝韓關系史上的一座豐碑。《宣言》將極大地推動朝韓關系向著統一的方向邁進,影響深遠。但問題在于,圍繞著冷戰而滋生的各大因素,使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朝韓統一問題變得如此復雜。我們在考慮朝韓統一時,勢必需要從縱橫兩個側面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趨勢和復雜性。
以“統一”為標尺衡量半島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過去的60年左右的時間里,可以用“統一”為標尺衡量朝鮮半島的歷史。筆者認為,至少可以劃為三個階段一是“爭論要不要武力統一”階段。二戰結束后,在以美蘇為主導的、以相互對抗為主要特征的兩極冷戰格局中,朝鮮半島一直處于南北對峙和相互敵對的狀態中。南北雙方一直希望能用武力統一半島,如李承晚政府(1948—1960年)曾主張“在聯合國監督下按人口比例在南北方舉行普選”;如北方不允,就要動用武力實現統一。之后,雖然到了上世紀70年代南北關系曾有過短暫的緩和,并取得了一些進展,相互認識也有所改變,但始終未能修成正果。這一時期,朝鮮半島南北之間的關系基本處于對立、摩擦和競爭狀態,相互之間的信任遠沒有建立起來,更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和解與合作。
二是“爭論和平統一方案的階段”。隨著兩極冷戰格局逐漸淡化,朝鮮半島南北關系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南北雙方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統一方案,如在1980年10月召開的朝鮮勞動黨“六大”上金日成主席正式提出“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統一方案”,并提出了統一的三大原則,即自主、和平、民族大團結。韓國的“韓民族共同體統一方案”是盧泰愚總統于1989年9月在國會正式提出來的,韓國的統一三大原則是自主、和平、民主。1991年12月13日達成《南北和解、互不侵犯及合作交流協議書》,雙方才同意將“自主、和平、民族大團結”作為統一的基本原則,但統一方案卻難以達成一致。
三是“統一方案怎樣落實”的階段。在2000年第一次朝韓首腦會談上達成的《6·15共同宣言》中一致認為,“南方和北方認為旨在實現統一的南方聯合之統一方案與北方初級階段的聯邦制方案互有共同點,雙方將朝著這一方向推進統一進程?!边@是朝韓雙方第一次互相認可對方的統一方案。朝鮮政府目前堅持的是聯邦制統一方案,核心內容有兩點,一是朝鮮半島將以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兩個政府、兩種制度的方式實現統一,國號為高麗聯邦共和國;二是統一后的高麗聯邦共和國將永遠是一個中立國家,沒有外國軍隊駐扎,也不與任何國家結盟。韓國的邦聯制統一方案即三階段統一方案:第一階段,南北結束目前的對峙狀態,開始建設和解合作關系;第二階段,南北雙方依據交流、合作和相互信任原則建立和平機制,并在此基礎上南北聯合;第三階段,南北通過民主程序建立立法機關和制定憲法,在此基礎上通過大選建立統一國會和統一政府。盡管朝韓上述兩種方案存在著諸多相似之處,但是“兩個政府,兩種制度”和“一個政府,一種制度”的目標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差別。正因為目前還難以達成一致,所以在《南北關系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中沒有寫人統一方案方面的內容,朝韓雙方還須共同探索。
影響朝韓統一的變量:其一來自內部,其二來自外部
透過朝鮮半島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半島統一的復雜性和曲折性。盡管統一似乎是一種趨勢,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半島統一背后的兩大障礙:一是內生變量,是指影響統一的南北各自的各種變量;而外生變量是指影響南北統一的外界的各種變量。
內生變量包括南北分裂后南北各自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國民的一般傾向,領導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等。首先,韓國還不具備西德當年相對于東德的經濟優勢。如從人口看,西德6700萬人,東德1600萬人,西德人口大約是東德人口的4.2倍,而韓國的人數是朝鮮的2.5倍。人均GDP西德約為東德的3倍,而韓朝之差距為5至6倍。如按德國的統一模式,韓國將付出巨大的犧牲。其次,朝韓雙方的敵對情緒和意識形態的差異會影響統一的進程。朝鮮的政治體制、思想路線、經濟政策和社會習慣等是多年形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根除人們內心深處半個多世紀的敵對情緒和不信任感絕非易事。再次,韓國國內存在著保守派和新生派兩派政治力量,保守派勢力在思想上是比較親美的,在對朝政策上主張慎重改善與朝關系,并主張與美國的對朝政策保持協調一致。新生派力量則主張對朝和解與合作,在對朝政策上更為自主,與美國的對朝政策保持適當距離。韓國國內政局的不確定性也必將影響著朝韓統一的進程。
外生變量主要包括周邊四大強國(中、美、日、俄)對南北雙方及其相互關系的影響。美國在發展美朝關系、鞏固美韓關系與支持朝鮮半島統一的問題上陷入一對難以自拔的矛盾之中。如果朝鮮半島實現統一,會動搖并打破美日韓緊密合作的關系,使美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發言權受到削弱,美國在韓國的駐軍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借口和基礎,這將影響美國在東北亞的戰略利益。因此,美國的政策和立場是朝韓統一最大的不確定因素。由于歷史等方面的原因,日本在本質上不愿意看到一個統一的擁有競爭力的朝鮮半島,所以,日本與美國積極協作,對朝韓統一施加影響。俄羅斯在朝鮮半島力圖推行平衡外交,企圖恢復其在半島事務上的發言權和影響力,所以,在短期內俄羅斯還不會成為朝鮮半島統一的消極因素。
機遇與挑戰并存
從以上可以看出,外生變量大于內生變量,挑戰大于機遇。但是矛盾的雙方是可以轉變的,能否抓住機遇實現半島的統一,不僅考驗著朝鮮半島的民族凝聚力,更是考驗著朝韓領導人的戰略膽識。中國是朝鮮半島的友好鄰邦,中國一貫主張北南雙方在沒有外來干涉的情況下,實現自主和平統一。中國在推動朝鮮半島形勢走上緩和與統一的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建設性作用。如果朝韓領導人將發展南北關系與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系同步推進,將追求半島統一與地緣政治有機結合的話,就能加快朝韓統一的步伐。現任韓國駐華大使金夏中先生最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15年后,朝鮮半島將實現統一,或處在統一的最后階段?!边@也是中國人民的希望,因為朝鮮半島的統一有益于東北亞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責任編輯:劉萬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