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醫學家葉天士,醫學造詣極深,擅治外感熱癥,是中醫溫病學派的創始人。他14歲學醫,虛心學習各家之長并融會貫通,終于成為一位顯赫的醫學名人。他醫術高超,醫德高尚,在民眾中享有崇高的威信。由于熟讀醫書,醫學理論基礎扎實,加之勤于實踐,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他的藥方符合醫理,真正達到了熟能生巧、靈活創新的境界。葉天士不但是位著名的醫學家,還是了不起的老年養生學家。
對體質虛弱或患老年性疾病之人,葉天士認為,使用藥膳最為適宜,因為“老年衰憊,無攻病成法,大意血氣有情之屬,栽培生氣而已。”老年人脾胃虛弱,滋膩礙脾,剛燥損胃,在治療用藥上,尤須注意“重脾胃,忌燥膩,護正氣,審體質”。他告誡老人“高年不敢過清過消,保真為要”,處方用藥還要考慮到氣候因素與慎用猛峻之藥,故提倡非到迫不得已,均宜采用食療藥膳為先的做法,食之不愈、爾后用藥為妥。葉天士的高超學術見解,對于老年人養生防老、頤養天年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他認為老年人要想學會養生,就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節制飲食
葉天士提倡“老年飲食薄味靜調,力戒酒肉厚味”,因“飲酒聚酒,太陰脾陽受傷”,痰濕存于體內堆積而易患痰火、中風之類疾病。按照現代說法,薄滋膩、戒煙酒對防止罹患心腦血管病變,呼吸道、消化道疾病,以及惡性腫瘤,都有積極的意義。
二、慎處寒溫
氣候多變的季節,老年人生病的幾率增高,故“順天之氣,是老年調理之法”。葉天士強調要“加意于寒暄保攝”,要特別提防暴熱暴寒的天氣,要在氣溫變化之前就做到“預宜持護”,以防患于未然。
三、力戒躁怒
葉天士認為,很多人是由于內傷七情等精神因素引發疾病的,有的人長期憂郁、嗔怒,造成精神失常,故“務宜怡悅開懷”。對老年疾病中的肝氣郁積、肝風動火、肝胃不和者,則應曉以利害,勸其“速戒惱怒,安閑自在,誠治斯疾之良圖”、“有年最宜開懷”、“唯怡悅開爽”,確為良策。
四、謹防勞累
老年人積勞內傷者甚多,所以葉天士主張“節勞”,要求人們按《內經》中載“形勞而不倦”去做,選擇一些動而不疲、勞而不倦的鍛煉方法,以免過勞傷氣,積勞傷脾,勞神傷心。
五、節欲保精
葉天士規勸體虛力衰的老人,應“遠房幃,獨居靜室”,務必珍惜腎精,并引用《內經》中的一段話:“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以示警戒。
葉天士壽至八十高齡,仍能為患者診病,精力不衰。到老體魄康健,這與他的養生觀是分不開的。他對老年養生的精辟論述,也值得后人效法、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