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世人稱之為花中君子,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禮記·月令》中有“季秋之月,鞠有黃華”之句,所以后世又稱菊花為黃華、金英、金蕊。因其有“不畏風(fēng)霜向晚欺,獨(dú)開眾卉已凋時(shí)”,“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fēng)”的精神,自古以來就深受我國人民的厚愛。菊花傲立西風(fēng),香冷蕊寒,凌霜而開,不隨萬卉同枯,有高潔的風(fēng)格,歷來被比做卓然獨(dú)立、堅(jiān)操篤行的君子。古往今來,以菊花為歌詠對象的詩篇數(shù)不勝數(shù)。楚國貴族屈原《離騷》篇中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漢武帝《秋風(fēng)賦》有“蘭有馨兮菊有芳”的華章。而晉代隱逸詩人陶淵明對菊之愛更是如癡如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詩人寄情山水,物我兩忘的曠世情懷。而他就著菊花下酒更是被傳為佳話,《續(xù)晉陽秋》記載,陶淵明“九月九日無酒,坐宅邊叢菊中,手摘盈把,望見白衣人至,乃王宏送酒,即便就酌。”難怪北宋周敦頤不無感嘆地說:“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菊花古時(shí)被雅稱為“延壽客”,據(jù)《后漢書·郡國志》記載:“南陽酈縣北八里有菊水,其源旁悉芳菊,水極甘馨,又中有三十家,不復(fù)穿井,仰飲此水,上壽百二十三十,中壽百余,七十猶以為早夭。”菊花被賦予神奇療效。《食物本草會(huì)纂》中有菊花酒功用的記載:“菊花酒,治頭風(fēng),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用甘菊花煎汁,同面、米釀酒或加地黃、當(dāng)歸、枸杞諸藥亦佳。”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戎馬一生,有一次病倒了,便飲用菊花酒,結(jié)果不久就治好了頑疾,欣喜之余留下了這樣一首詩“菊得霜乃榮,性與凡草殊。我病得霜健,每卻稚子扶。豈與菊同性,故能老不枯。”可見菊花酒確有祛病延年之功。
藥用菊花又稱真菊、甘菊、藥菊。按藥材產(chǎn)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為滁菊、懷菊、徽菊、杭菊、川菊、濟(jì)菊等。我國最早的一部藥物學(xué)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其列為上品,稱“久服利氣血,輕身耐老延年”。李時(shí)珍在《本草綱目》中稱:“其苗可蔬,葉可啜,花可餌,根實(shí)可藥,囊之可枕,釀之可飲,自本至末,罔不有功。”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歸肺、肝二經(jīng),其質(zhì)甘涼益陰,苦寒泄熱,具有疏風(fēng)、清熱、明目、解毒的功效,可治療頭痛、眩暈、目赤、心胸?zé)帷郫彙⒛[毒等癥,對于老年人常見的各種感染、眼疾、動(dòng)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癥、高血壓、冠心病等有良好的療效。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菊花含龍腦、樟腦、菊油環(huán)酮、菊苷、氨基酸、腺嘌呤、膽堿、黃酮類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多種致病桿菌、流感病毒及皮膚真菌均有抑制作用。還能擴(kuò)張冠脈、增加血流量,從而減輕心肌缺血狀態(tài),降低血壓、抑制毛細(xì)血管通透性。值得一提的是,菊花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其中以硒的含量最高。硒是已知抗衰老物質(zhì)之一,這正是它能延年益壽的關(guān)鍵因素。此外,菊花所含鉻元素也很豐富,可促進(jìn)膽固醇的分解和排泄,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義。
菊花入菜肴也有悠久的歷史,燒煮、涼拌、制餅、做糕、熬粥皆可。宋代名菜就有菊花肴。清朝慈禧太后很喜歡菊花火鍋,還常服食“菊花延齡糕”。清代曹庭棟在《老老恒言》中所載菊花粥更是被民間廣泛食用,可以養(yǎng)肝血、悅顏色、醒腦明目、清熱解渴,不失為食療佳品。
養(yǎng)生DIY
1.菊花滋陰粥
取菊花適量去蒂曬干,磨成粉,蓮子50克,粳米適量,加潔凈清水煮成粥,即可食用。夏日長啜此粥,能夠滋陰生津,可防治各種風(fēng)熱感冒所致目赤頭疼、眩暈耳鳴。久服耳聰目明、醒腦提神。
2.菊花老鴨煲
老鴨一只,去內(nèi)臟洗凈。白木耳50克(先泡),菊花50克,冰糖少許,姜、蔥、鹽等適量。先煮熟老鴨,后入白木耳、菊花、冰糖文火煲約30分鐘,撈出菊花,放入姜、蔥等調(diào)料即成。適用于熱毒傷陰所引起的胃熱、口苦、咽干舌燥、頭疼目赤或放療化療所引起的陰液受損、身體虛弱。
3.菊花龍井茶
杭菊花5~10克,龍井茶適量,開水泡茶隨飲。此茶具有降血脂、增加血管彈性、預(yù)防動(dòng)脈硬化和高血壓的作用。適用于肝陽上亢、肝火上炎的高血壓,臨床常見頭暈?zāi)垦!㈩^痛頭漲、耳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