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和雞是近親
科學家最近宣布,他們已經破譯了恐龍膠原質的部分基因組。膠原質是骨骼蛋白質的主要成分。不久前,科學家在一頭生活在6800 萬年前的霸王龍的遺骸中發現了這種軟組織,它未能變成化石的原因迄今仍不清楚。更驚人的是,恐龍膠原質的基因序列和雞的非常相似,這就為“現代鳥類是恐龍后代”
的論點提供了強有力的基因遺傳學證據。在此之前,鳥-龍之間的關聯完全是基于二者在身體結構上的相似性。
南極海域發現超巨型烏賊
新西蘭官員不久前宣布,該國漁民在南極羅斯海捕獲了很可能是全球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大的巨型烏賊。這個“巨無霸”的眼睛大如盤子,吸盤上長有尖利的鉤子,體重為450 千克。這頭超巨型烏賊是在覓食時撞上漁網的,漁民們足足花了兩小時才將它拖上了船。目前,這頭超巨型烏賊的凍尸正在接受科學家的研究。關于巨型烏賊最大能長到多大的個頭、它們最終能活多久這樣一些基本問題,科學家尚未搞清。
猩猩制“槍”捕獵物
科學家宣布,他們最近首次觀察到非洲大猩猩竟然會制作并使用工具來抓捕其他哺乳動物。
他們至少有22 次發現,非洲大草原上的猩猩能夠將樹枝制成“標槍”來捕獵一種小型靈長類——小森嬰。每一次,猩猩都將樹枝的一頭或兩頭折段,并用自己的牙齒來磨尖樹枝,然后將“標槍”
刺入小森嬰正在睡覺的樹洞里。之后,猩猩會抽出“標槍”,聞一聞或者舔一舔,然后再刺進去。一旦得手,猩猩就會撕裂獵物并享用之。更驚人的是,采取這種殘忍捕獵手段的主要是雌猩猩及其未成年子女。
遠古樹蛙藏身琥珀
古生物學家近日宣布,墨西哥恰帕斯州的一位礦工發現了一塊十分珍貴的琥珀,因為這塊琥珀中竟然藏著一只可能是2500 萬年前的樹蛙(尚待驗證)。這只樹蛙身長僅1厘米。有科學家計劃提取它的DNA,以便在將來適當的時候克隆這只遠古動物。不過,這在目前的技術上還幾乎完全不可行。
古人難于消化牛奶
科學家通過對新石器時代的人類骨架進行DNA 分析后發現,盡管牛奶是今天歐洲人的主要食物之一,7000 年前(新石器時代)的歐洲人祖先在成年后卻難以再享用這種美味,這是因為這些古人無法消化牛奶乳糖。這一發現表明,歐洲人普遍習慣喝牛奶只是在畜牧業在歐洲扎根落戶、歐洲人逐漸適應消化牛奶乳糖之后的事。事實上,大多數哺乳動物在斷奶之后就無法再消化牛奶,但今天的人類卻能繼續享受這種高鈣、高能量的液體,這是由于現在的人類攜帶著一種變異基因,使得他們在成年后能繼續產生分解牛奶乳糖所需的乳糖分解酵素(一種消化酶)。
踩高蹺的漁民
在位于斯里蘭卡科倫坡市以南140 公里的一個小鎮,一些腳踩高蹺的漁民正在等待獵物上鉤。這些傳統漁民所釣上來的魚其實值不了幾個錢,所以他們中不少人干脆只是擺擺姿勢給旅游者看,因為這同樣能賺錢。
高蹺漁民通常只是在日出或日落時才釣魚,其中每個蹺都只屬于一個漁民。
一般情況下,漁民決不會出賣自己的蹺,因為那是他們的立家之本。
企鵝求婚也用寶石
這是2007 年3 月13 日發生在蘇格蘭愛丁堡公園里的一幕:右邊的雄性巴布亞企鵝向左邊的雌企鵝獻上一顆大石頭,以期獲得“小姐”的芳心。有時候,光是找到最炫目的“寶石”還不夠。在從每年3 月開始、持續約一個半月的交配季節里,雄企鵝之間常常會發生偷盜石頭現象,偷盜者的目的是把最好的石頭據為己有。這些石頭最終會成為企鵝窩巢的一部分——窩巢里最大的圓形石堆高20 厘米,直徑25 厘米。
土星衛星上有“大海”
天文學家最近宣布,最新的雷達成像顯示,在土星最大的衛星——泰坦的北極附近,存在著由液態碳氫化合物構成的多個“大海”。圖為其中最大的一個大海,其面積至少為10 萬平方千米,占泰坦表面積的比例比黑海占地球表面積的比例還大。去年,來自美國宇航局“卡西尼號”飛船的照片顯示,泰坦上存在由液態甲烷和乙烷(均為碳氫化合物)組成的湖泊——這是表明泰坦和地球一樣有“水循環”的關鍵證據。
火星南極冰很多
天文學家近日宣布,根據“火星快車”探測器的最新雷達研究結果,火星南極冰帽中存在大量的冰,如果這些冰全部融化,那么化成的水足以淹沒火星全球達11 米深。科學家們精確地算出,火星極地冰層最厚處深達3500 米,他們還認為,這些冰都很純——塵埃濃度不超過10%。
動物十大不可思議的遷徙之旅
最近,美國生活科學網評出了十大動物不可思議的遷徙之旅。這些動物為了尋找食物、交配和尋找培育后代的理想之地,進行著不同尋常的遷徙之旅。
蟬
有一種蟬, 蟄伏在地下達17 年之久,經歷5個發育階段,然后在某一天,數十億只一起從地下坑中飛到地面上交配,享受5 個星期的“成人生活”。
旅鼠
在北極的凍土地帶,龐大數量的旅鼠導致食物缺稀,迫使旅鼠們大量快速地遷徙。
它們一天只能前進6 公里,不少老弱的旅鼠在遷徙途中死亡。
羚羊
為了躲避坦桑尼亞和肯尼亞的干旱季節,塞倫蓋提羚羊行走了上千公里尋找新的草場。
綠海龜
在母性的驅使下,懷孕的綠海龜離開巴西沿岸的攝食地遠赴南大西洋中部的阿森松島,它們需游上1600 多公里才能到達阿森松島。
在島上小小的育兒沙地海灘上,即將生產的海龜母親挖筑巢窩,然后將卵產在里面。
鮭魚
在海洋中生活很長時間后,鮭魚憑借敏銳的嗅覺,不顧一切地長途跋涉回到其出生的淡水河流中去產卵并最終死在它們的出生地。
紅喉蜂鳥
紅喉蜂鳥能一口氣從北美東部飛越墨西哥灣到達中美洲,途中不作任何停留,整個行程達800 公里之遙。
在遷徙之前,紅喉蜂鳥需要不斷進食花蜜、昆蟲與樹液,通過這種營養積累,蜂鳥能增長2 克脂肪,這幾乎是其體重的2 倍。
座頭鯨
座頭鯨是世界上游得最遠的哺乳動物。在氣候溫暖的季節,座頭鯨在北極半島的水域活動,等到冬天來臨,它們便游上大約8000 公里的路程,到哥倫比亞以及赤道附近的溫暖宜人的海域交配繁殖。
鳴鶴
鳴鶴是瀕臨滅絕的鳥類,每年冬天它們都會南遷至保護區中過冬。為了保護鳴鶴,人們使用超輕型飛機與無線電控制的機器人假扮成鶴類,引導它們南遷。
帝王蝶
帝王蝶是世界上唯一的遷徙性蝴蝶。每年秋季,上億的帝王蝶從加拿大向南遷至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和墨西哥。一路上,它們要穿越美國和加拿大,行程大約5000 公里。
淡水鰻
淡水鰻在撒拉格斯海水中孵化后,便游向英國和北美東岸附近的淡水河中。一路上,它們的腎會慢慢調節,以適應水中鹽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