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準備高中生物的基因內容時,教師要有以下的心理準備:學生對基因的基本結構和概念的理解是不。太清晰的。既然學生對基因的基本結構和概念只有有限的認識,他們很難對遺傳這_課題有深入的理解,教師可用遺傳學符號、遺傳圖表、龐氏表來解答單基因遺傳問題,通過攜帶自己的基因活動學習遺傳的基本知識。
1 活動目的
解釋什么是遺傳;
區別顯性和隱性基因之間的不同;
解釋表現型和基因型之間的區別;
使用龐氏表(Punnett Square也可稱作棋盤法)預言單基因雜交的結果,畫出四格來展示單基因雜交以解釋遺傳問題的圖表。
2 需要的材料
龐氏表(畫在白紙片上),鏡子,QQ軟糖(有不同的形狀和顏色),作圖紙。


3 策略
以學生的問題和反應解釋什么是遺傳。將學生編。為2個組,給學生一條牛仔褲的圖畫,在褲子口袋中,學生將發現他們的性染色體,XX代表女性,XY代表男性。
教師向學生解釋什么是性染色體,然后給學生一個鏡子,讓他們看一看自己,讓學生解釋他們都看見什么。學生將看見大家有從他們的父母遺傳的不同或相似的特征。
4 活動過程
人類最常見的10對單基因控制(無基因連鎖互換反應)的性狀:有耳垂和無耳垂;卷旨和不能卷舌;發際有美人尖;和無美人尖;拇指可向背面彎曲和不能向背面彎曲;食指比無名指長與比無名指短;左右手嵌合時右手拇指在上與左手拇指在上;雙眼皮與單眼皮;有酒窩與無酒窩;正常足與扁平足;色覺正常與色盲;白化病與皮膚正常。
教師讓學生記錄他們所見到的性狀。
教師給學生分發一張被命名“設計者基因”的工作表單,要求學生做下列的活動:解釋什么是人類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舉例來說,一些特征可以在工作表單上討論:
(1)調查眼珠顏色(黑色是顯性;藍色是隱性);
(2)我尋有無酒窩(有酒窩是顯性遺傳);
(3)找尋有無耳垂(耳垂分離是顯性,耳垂緊貼是隱性);
(4)找尋能否卷舌(能卷舌的是顯性,不能則是隱性)。
學生可以用上述的一些特征選擇特征之一為他們能觀察到的性狀寫一個可能的基因型。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能卷他的舌,可以用RR基因型(顯性純合體)或Rr(顯性雜合體)表示。
學生然后使用一個龐氏表記錄他們的調查結果。在紙上畫4個格子的一個正方形:2位學生中一位學生把他的基因型放在正方形的頂端。另一個學生把她的基因型放在盒子的左側一邊。在正方形頂端和左邊的字母表示基因型。
在來自在正方形頂端上的男性和側邊的女性的婚配之后,學生將會得到他們后代的可能基因型和表現型。
教師還可以用更有趣的方法,使用不同太小和顏色的QQ軟糖表現父母的基因型和后代的可能基因型。學生使用相同的特征進行上述活動過程第三步驟。讓學生選擇將會表現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的QQ軟糖。學生依照基因型把他們的QQ軟糖放在適當的龐氏表的方格內。
教師給學生一個染色體組型的大型圖片,這是一張染色體組型是23對人類的染色體的照片。首先分類每對染色體,一條用數字表示,另一條用字母表示。讓學生用帶有數字和字母的小紙條粘貼在相配的染色體上。例如:女性的XX染色體,一條用數字1表示,另一條用字母a表示。男性XY染色體,X染色體用2表示。Y用b表示。
5 表現評估
在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解釋下列一些遺傳方面的概念:遺傳、基因、基因型、表現型、顯性基因、隱性基因、后代、龐氏表、雜合體、純合體等。
學生將會構造一個龐氏表,而且將會解釋人類是如何遺傳基本特征的。
6 活動的結果
從這些活動,學生將會獲悉:什么是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該如何寫基因型和表現型,區別基因型和表現型,學生將會對什么是遺傳有較好的理解。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學生能以多種方式參與活動,例如討論、觀察、回答問題、實驗、調查和探究等,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綜合素質(多元智力潛能),包括認知基礎、學習興趣、情感體驗、實驗能力、創新精神等給予積極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