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教學是優質教學的基石,其核心是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有效”教學的實施要點有:改變學習方式是“有效”教學的著力點;善處動態生成是“有效”教學的關注點;引導幫助學生是“有效”教學的支撐點。
關鍵詞 “有效”教學 內涵思考 實施要點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課堂教學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環節。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核心,也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平臺。現代學校的辦學目標,離不開培養整體素質好,活動能力強,發展后勁足的高素質畢業生。為此教師需要思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有效”是教學的本質特性,也是當前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更是教育事業實現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當前課堂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著費時低效的狀況,因此,迫切需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 “有效”教學的內涵思考
何謂“有效”教學呢?學者眾說紛紜。我們認為:“有效”教學是師生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最優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上獲得整合、協調、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從而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由此不難發現,“有效”教學的核心是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教學是否有效,關鍵是看學生的學習效果,看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有效”學習,取得了怎樣的進步和發展,以及是否引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的愿望。
2 “有效”教學的實施要點
2.1 改變學習方式是“有效”教學的著力點
改變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要改變學習方式,關鍵是教師改變教學方式,改變教學觀念。
案例:新課程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于是就有科學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使自己的課陷入“滿堂灌”,不時地告誡自己:“我的講解不能超過20min,一定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就這樣,教師在一節課中幾乎不講解,學生自學、自問、自練成了課堂主線。
困惑:新課程里教師的講授真的不重要了嗎?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嗎?
對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的運用,其意義并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如何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初衷是為了引發學生的興趣,關鍵是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考。因此,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應該是圍繞著學生的認識而展開。我認為教學方式的改變可以從優化“講練”策略開始。它是一種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教學策略。講要依據學生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講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教學內容是屬于現有發展區的問題,是學生可以通過獨立學習掌握的;哪些教學內容是屬于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是需要同伴互助和教師幫助才能掌握的。教師精心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并充分體驗學習的快樂,從而產生學習動機;運用評價杠桿,注重評價對學生動機的激勵作用。練要有針對性,要有明確的目標;量不能過多;抓住重點,不可面面俱到;側重基礎,不做偏題、難題、怪題;注重理解應用,先復習后作業;針對學生的實際,因人而異,作業分層;注重聯系實際,增加作業的實踐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2 善處動態生成是“有效”教學的關注點
在課堂中,教師應根據學情的變化,隨機調整教學的程序,增加或減少教學的環節、學習目標和重點,探究的主題可在生成中隨機升降,可在生成中替換。
現實的課堂的主體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他們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性、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因此,教師根據教學中的生成因素,隨時能夠接住學生拋過來的“球”,或回應、或反擊、或再擊——組織、參與、引導,使師生雙方真正沉浸在互動的學習氛圍中,創造性地駕馭課堂。
對策:①有效生成要立足于全體學生的需求而生成,要走進學生的學習,并精心預設,為各種可能的生成做好充分的準備;②有效生成要立足教學的重點、難點進行生成;③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課堂智慧的抉擇,不讓學生迷失于“課堂生成”,要做課堂智慧的創造者,機智地對待課堂中的動態生成,靈活地調整教學策略。
2.3 引導幫助學生是“有效”教學的支撐點
在教學關系上,師生互動中的教學行為應主要表現為:引導與幫助。用“引導”與“幫助”的有效互動,來支撐學生的學習,使之實現“有效”教學。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變活了,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但在“參與”和“活動”的背后,課堂卻表現出浮躁、盲從和形式化,學生內在的思維和情感并沒有被真正激活,失去的卻是教師有針對性地引導、點撥和具體幫助的重要職責。
案例:有一位科學教師課前布置學生去采集植物的葉,一上課就讓學生展示收集到的葉,學生們很有興趣地一個一個上來在投影機前展示他們的成果,一會兒下面有些坐著的學生開始隨意地討論聊天了。由于學生收集的葉很多,到下課鈴響起時,學生收集的葉還沒展示完。
困惑:這種讓學生要活動多久就活動多久的做法是不是就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呢?
思考:在教學的進程中,情況變化難測,未必一一都能在教師預料之中;有時學生學習遇到困難,需要教師點撥;有時學生學習產生不良情緒,需要教師引導;有時學生學習時間不足,需要教師調整;有時學生學習偏離主題,又需要教師糾正。魏書生老師就有許多具體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如劃分記敘文層次的五法、指導學生歸納中心思想方法、“四遍入步”讀書法等。
對策:①當好引導者。首先,教師抓住學生學習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設計出相應的問題情境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提供必要線索的反饋,發展學生判斷、交流、反思和評價的能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建構,通過示范、講解,尤其是提煉和概括,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其次,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圍繞最近發展區內容發問和探究,并能及時捕捉學生所提問題和見解中的發光點和精彩處,加以鼓勵,逐步培養他們敢于提問,善于提問,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和能力。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②當好組織者。首先,教師要很注重學生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采取多種方式,使學生投入其中,直接參與教學活動,積極與教師配合,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其次,要適時調整課堂教學節奏,必要時及時修正教學進度。要讓學生用盡可能多的時間去思考和探究感興趣的問題,以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我們期待這樣的教學:見解深刻、獨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誘、充滿智慧、精益求精。我相信隨著基礎課程改革的推進,新課程理念似縷縷清風吹進校園,似涓涓清泉流進教師的心田,教師能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也就意味著從一般教師走向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