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雪小嬋的《刺青》,只覺得文字本身就像刺青一樣,深深地刻入了皮肉里,刺到了心坎上,好看又疼痛。
這是一個叫做歐陽夕夏的女孩獨自守候自己愛情的簡單故事。自從代替閨中好友章小蒲回了第一封信以后,夕夏從此忍下了自己的愛戀,每天用章小蒲的名字與沈家白通信,盡管他本人對此全然不知。在一次次契合的筆談中,沈家白也對“章小蒲”生出戀慕,卻在去看她的路上出了車禍,錯過了高考,錯過了大學,也錯過了歐陽夕夏。帶著錯過的遺憾,夕夏去了北外而沈家白則選擇了復讀,連接兩個人的依舊是“章小蒲”的信,兩人的感情也像野草一樣瘋長著。然而就在沈家白再次忍不住從上海狂奔到北京見心上人時,慌亂之際的夕夏卻沒有勇氣說出自己就是那個寫信給他的人,而是把章小蒲推向了沈家白,而正處在感情空白期的章小蒲便將計就計,順理成章地成了沈的女朋友。面對好友的背叛,夕夏選擇了沉默,她接受了命運安排的事實卻絲毫沒有停止對沈家白的愛,一個人跑到千里之外的上海僅僅為了尋找沈家白的氣味,一個人默默地陪伴失明的沈家白。在《刺青》中,夕夏就是這樣傻傻地愛著,癡癡地愛著,就算是經歷了無數錯過之后在天安門前的終別,就算是在教堂的鐘聲和婚禮進行曲中的最后一次對視。
就像《西廂記》中的鶯鶯之于張生,就像《牡丹亭》中的杜麗娘之于柳生。這是一種癡病,愛上自己的愛情,而這愛情與他無關。
讀完《刺青》就像是恍恍惚惚地做了一場夢,一部分清清楚楚,一部分又模模糊糊。我知道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它卻總是能勾起人心底潛意識中的某種關于青春的回憶。這寫的是我嗎?寫的是你嗎?這種感覺很微妙。《西廂記》上說,不會相思,學會相思,就害怕相思。青春的軌跡就是如此美妙。
《刺青》,雪小嬋著,21世紀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定價:2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