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座城市里已經居住三十多年了,從來就沒有聽到過鐘聲。這座城市是一座沒有鐘聲的城市。
鐘聲,對于我來說,是那么陌生,那么遙遠,仿佛只有那些遙遠的國度里才會有。我在《巴黎圣母院》里讀到過這樣的鐘聲,那位敲鐘的卡西莫多,是那么丑陋,但又是那么善良,至今依然在我的記憶深處撞擊著那口大鐘,而他撞擊出的鐘聲,似乎還在巴黎的上空久久地回旋。
從此,我懂得鐘聲是神圣的,她宣告著一場祈禱與懺悔的開始,又述說著一群悔過自新的靈魂的誕生。那雄渾而蒼茫的鐘聲,伴隨著許多靈魂,走過了漫長的一生。那鐘聲激勵著他們又安慰著他們,教誨著他們又原諒著他們,他們在鐘聲里有福了,把所有的日子過得寧靜而安然,浪漫而溫馨。我還知道,在新年伊始的時刻,人們會在雄渾的鐘聲里送別舊年,迎接新年;告別嚴寒,迎來新春。這樣的鐘聲,真是很美啊,她用她的低沉讓所有的心靈平靜,她用她的渾厚讓所有的日子變得溫暖,她用她的悠遠讓所有的期望變得堅韌,她還用她的古樸讓所有的生命變得實在而具體……
但是,在我生活的這座城市里,沒有這樣的鐘聲,沒有……
我至今都不明白,我的城市為什么就沒有這樣的鐘聲?其實,鑄造一座鐘,對一座城市來說,是不成什么問題的,安放一座鐘,依然是不成問題的。但是,我的城市始終就沒有過這樣的鐘。
由于沒有這樣的鐘聲,天空中的那些鴿子,總是無聊而寂寞地飛著。我想,如果那些鴿子能夠在鐘聲里飛翔,該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
由于沒有這樣的鐘聲,所有的除夕夜,這座城市除了有驚天動地的鞭炮聲外,不再有雄渾、悠遠、浪漫而溫馨的意境……
由于沒有這樣的鐘聲,那些靈魂就找不到懺悔的地方,那些受傷的心靈就沒有什么來安撫,那些黎明和黃昏,總是那么木然而沉寂……
由于沒有這樣的鐘聲,我的城市似乎就被抽去了靈魂,茫然地躲在中國版圖的西南角上,沉默地告別著每一天,每一年,又無言地迎接著每一天,每一年。人們進進出出、忙忙碌碌,似乎就失去了一種扭結和牽引,似乎就迷失在了一條不知道通向何方的路上……
按理說,我的城市是應該有一座大鐘的。因為,這是一座擁有一千萬人口的城市,這座城市的歷史有四千多年,她有教堂,有清真寺,有寺廟和道觀……但是,就是這樣一座城市,卻始終都沒有過這樣的鐘。在這座城市里,我們可以用上億元的資金來修筑一個廣場,可以用幾十億元的資金來改造一條河流,但是,卻沒有拿出一點點經費來鑄造一座鐘。難道是我的城市不需要有這樣的鐘?難道我們不需要在鐘聲里去虔誠地懺悔?難道我們不需要鐘聲里的文明和信仰?難道是我們愿意在沉默中度過一年又一年?
在這樣的時候,我格外羨慕那些有鐘聲的城市——在鐘聲里,太陽升起來了;在鐘聲里,太陽又落下去了。而在太陽升起和落下去之間,是鴿子在飛翔,那么悠然,那么平和,那么慈祥。在有鐘聲回蕩和有鴿子飛翔的天空下,人們是多么有詩意地活著啊。這樣的城市,鐘聲會告訴人們什么是古老,又會告訴人們什么是年輕,更可貴的是,城市會在這樣的鐘聲里走向厚重,走向堅實。
我的城市啊,在那個用上億元修筑起來的廣場上立一座鐘吧!我希望在鐘聲里去想起那些逝去多年的英雄,我盼望在鐘聲里迎接太陽,我渴望在鐘聲里解讀一種文化,感悟一種厚重,獲得一種信仰。我更希望我的成都能夠在鐘聲里,把千年的榮光帶向未來的全部歲月。
那么,我的城市,您什么時候才能有這樣的鐘聲在上空回響?
選自“汪建中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