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到瑞土,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正點。
某年某月某日下午6點30分左右,我在蘇黎士著名的班霍夫大街閑逛,接到一個華裔瑞士藝術家的短信,他此時在巴塞爾,幫中國藝術家在即將開幕的37屆藝術博覽會上布展,他晚上想約我和這幾個藝術家在蘇黎士的家中小聚,晚上8點半在他家那幢樓下會合。
8點28分,我乘坐的有軌電車在他家樓下站臺停下;8點29分,他和那幾個中國朋友風塵仆仆的身影在馬路對面的地鐵口出現。
這就是瑞士。在這里,你和另一個城市的朋友約定見面,哪怕提前半年、一年,時間也完全可以精確到分鐘。
其實,我是那天早上才到達蘇黎士的,憑著一張在機場購買的瑞士通票,不到兩個小時,就完全熟悉了這個國家的交通系統,并且有了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瑞士火車站是開放式的,站臺緊挨著馬路,上下車方便得很。語言不是問題,何況你就算語言很好,在站臺也找不到工作人員可問。你只要知道要去的地方就行了,火車時刻表會列出一天內通往這個地方的所有車次、停靠站臺和開車時間,標識非常清楚。你也不要擔心坐過站,時刻表上有到點,火車一定會準時到,你呢,只要準時下車就OK了。
這個國家的有軌電車、公共汽車、輪船都有準確的運行時間表,在瑞士的十多天里,我還沒有發現誤點的情況。任何交通工具,只要標明了時間,就不會有例外或臨時取消之類的事情,哪怕一個乘客也沒有,它也紋絲不亂地照著點跑,一分鐘不差。而且,這種時間表排列是有規律的,例如,某個站臺的某路車,是逢8的,每到8分、18分、28分……就會有車到。
在瑞士,你不一定要戴名表,但是一定要戴一只走時準確的手表,這樣,你將和這個國家的民眾一樣,只要依賴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就可以心中有譜,正點地旅行。
我住的那個小酒店,說好9點45分早餐,決不提前,也不拖延,時間準得跟發射導彈似的;蘇黎士美術館10點開門,很多人等在門口,工作人員也不提前,開門的時候,我特意拿表對了,可以精確到秒……
有的人受不了瑞士人的這種嚴謹和刻板,但他們那種計劃周密、事先預約、行動準時的作風的確更有效率。
后來,我發現還不僅僅只是個效率的問題。正點和有譜,體現的是社會結構和社會組織的粘合機能和良好的運轉機制,體現的是每一個社會成員的規則意識和信用意識。
拿公共汽車來說,要在一個大都市做到正點運行,談何容易?它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私家車占用公交車道;行人違規過馬路;城市道路經常出現車輛肇事;乘客上下車不遵守秩序;乘客與乘客之間,乘客與司機之間發生爭吵和沖突;還有,小偷小摸等治安問題……這些都是影響公共汽車正點運行的因素。
所以,我們不妨把正點和有譜,看成一個社會和諧有序的衡量指標。
據說在瑞士,一個項目提前完成也是不可以的。例如一棟樓,說好三年建成,你只用兩年就蓋好了,這說明你當初的計劃是草率和不負責任的,明明只用兩年就可以了,為什么要計劃三年?還是不正點!
選自《老年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