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近年來,遷安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本地實際出發,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努力在科學發展中構建和諧遷安,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和諧。
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構建和諧遷安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又好又快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遷安市堅持把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作為加快發展的先決條件,以轉變增長方式為著力點,注重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為構建和諧遷安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200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2億元,全部財政收入達到41.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9.8億元。在2005年度全國最發達百強縣(市)評比中名列第37位,在第六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評比中位居第33位。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0年的3185元增長到2006年的5885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由2000年的38.3億元增長到2006年的115.4億元。
㈠加快工業經濟發展,不斷壯大市域經濟總量。重點加快鋼鐵、地毯、彩印包裝和化工四大基地建設,一是全面加強與首鋼的合作,吸引總投資32億元的首鋼200萬噸鋼聯、總投資15億元的220萬噸焦化等項目落戶遷安。加快地方鋼鐵企業發展,淘汰落后產能,整合鋼鐵企業,推進產業鏈條延伸。實施了九江鋼鐵公司280萬噸高速線材、軋一聯成鋼鐵公司100萬噸中寬帶、津唐公司10萬噸球墨鑄管、通泉公司10萬噸海綿鐵等一批延伸鋼鐵產業鏈條項目。二是圍繞建設全國最大的地毯出口基地,抓好總投資1.6億元的弘業公司機織地毯二期工程,形成了1440萬平方英尺地毯加工能力。三是圍繞建設北方最大的彩印包裝基地,加快正元集團總投資3.2億元的高檔禮品紙盒、玉米淀粉紙塑、1.5億只鋼制易拉罐、6萬噸卷筒紙預印等項目建設,華北戴爾特包裝公司被評為中國包裝龍頭企業。四是圍繞建設北方重要的化工基地,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重點抓好遷化公司總投資5億元的20萬噸甲醇、15萬噸尿素等綜合技改項目。
㈡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以實施農業重點項目為龍頭,不斷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堅持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通過采取以獎代補、落實政策等形式,不斷加大投入力度。2004年市本級財政投入支農資金1.06億元,2005年達到2.8億元,相當于對每個農民直接補貼490元;2006年突破4.3億元;2007年各級財政向農業農村的投入將達到5億元以上。先后實施了總投資30.5億元、183個農業重點項目,形成了甘薯、肉雞、乳業、生豬等六大龍型經濟,培育省、唐山市級龍頭企業18家。圍繞促進農民普遍致富,大力發展農村特色經濟,目前全市專業村總數達到了297個,有7.9萬農民從事專業生產,占專業村勞動力總數的62%。
二、以惠民實事工程為載體,高度關注民生問題,讓人民群眾共享和諧發展的成果
利益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在實踐中必須注意把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與切身利益、當前利益相結合,在注重經濟發展的效率和活力的同時,重視解決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做到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貧有所助。
㈠加大對城鄉教育投入。累計投資4.3億元,實施了新一中、第三高中等10個教育基礎設施工程。投資9500萬元徹底改造了農村中小學危舊校舍14萬平方米;加快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累計撤并161所農村中小學,在山區鎮鄉積極探索寄宿制學校模式。從2006年春季開學起,全面實行免費九年制義務教育,市財政撥款免除小學、初中學生的學雜費、課本費。
㈡加快衛生事業發展。投資1.1億元,實施了傳染病醫院等5個衛生基礎設施工程。投資6000萬元,完成了17所鄉鎮衛生院、259所農村衛生室標準化改造工程,農民群眾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重病不出市。依托比較完善的三級醫療衛生網絡,形成了以農村衛生室為網點、以鎮鄉衛生院防保組為骨架、以市級醫院和疾病控制中心為龍頭的疫情監控、防治網絡,切實滿足廣大群眾日常醫療、保健和防疫滅病需要。全面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累計為參合農民報銷醫療費用97.3萬人次,總計5505萬元,被評為“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先進市(縣)”。同時,積極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實現了社區衛生服務全覆蓋。
㈢加強文化體育事業。成功舉辦了2006年全國乒超聯賽、“鋼城飛歌”文藝演出、首屆全民運動會、千人書法筆會等文體活動,“鋼城之夜”文化展演已經成為全市的文化品牌。被評為“國家級全民健身周活動先進單位”。評劇《徐流口》在第五屆中國評劇藝術節上獲13項大獎,皮影戲《灤水情緣》獲2006年度河北省“大戲劇本獎”。全市鎮鄉、村(社區)文體活動場所總面積達到21.8萬平方米;圖書累計達到90.4萬冊;全市有線電視入網戶達到9.6萬戶,電視覆蓋人口率達到100%。
三、以社會公平正義為前提,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營造人與人之間親密和諧的氛圍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堅持把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高度重視和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努力營造人與人之間親密和諧的氛圍。
㈠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是始終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理論不動搖,堅持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堅持辨證唯物主義、反對惟心主義,推崇孝敬公婆、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的道德風尚,在全市大力弘揚愚公移山、不怕吃苦的精神,弘揚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弘揚雷鋒精神。廣泛開展“文明村鎮”、“雙十”評比、創“三化”庭院、“美德在農家”和全市最孝順兒子、兒媳評比等系列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社會友愛互助精神。全市有6.3萬農戶達到了十星級文明家庭標準,60%的鎮鄉達到了文明鎮鄉標準。徐流口村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康官營村被全國婦聯確定為“美德在農家示范村”。二是為給農民群眾提供休閑、學習、交流的場所,按照“八個一”的標準,新建、修繕村民中心308個,有415個村建有廣場(公園)。全市有487個村建有藏書3000冊以上的圖書室,村村建有文體活動室(場)、圖書室和宣傳欄。每年都組織“鋼城之夜”群眾性文化展演、全民運動會、鄉鎮農民運動會等文體活動。
㈡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按照“讓人民感到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讓政府感到壓力、感到責任”的要求,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深入開展“雙評議”活動,扎實推進政務、村務、廠務公開。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扎實推進“一制三化”機制,結合實際建立了農村黨支部書記論壇和村主任論壇,讓優秀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登臺現身說法,談思想、談體會、談工作方法,交流經驗,用農村干部自己身邊的事兒教育他們自己,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隊伍建設。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組織到試點村、先進地區現場觀摩,激發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自己動手建設美好家園”的徐流口精神,村干部帶頭捐款捐物、帶頭出義務工、帶頭做奉獻,有效地調動起廣大群眾投身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村干部對農民有凝聚力、農民對村干部有向心力,農村干群關系更加和諧。在健全村級自治組織的基礎上,不斷規范村務運行程序,落實村務公開制度,保障農民群眾的民主權利,規范村干部的施政行為,被國家民政部授予“村民自治模范市”稱號。
(作者單位:河北省遷安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