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全黨的一件大事,對于更好地維護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更有力地推進深化改革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義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政治優勢之一。在進入新世紀的新形勢下,只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這一政治優勢,才能確保我們黨始終做到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鞏固和發展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從而實現黨的奮斗目標。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我們黨從建黨時就把馬克思主義尤其是歷史唯物主義作為高度可信的理論基礎,依照這一理論,在各個革命時期,我們黨創立了一套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經驗,并在八十年的奮斗實踐中不斷被證實,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戰斗力。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面臨著許多新的難題和困難,就更應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用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來保障一切工作的正確方向,繼續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
二、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應注重的幾個問題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動力,它又是生產力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中心環節。在內容上要有針對性,具有時代感,其形式、方法、手段和機制都要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才能體現它的重要政治優勢。
1、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與我們所從事的各項工作相結合
思想政治工作作為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是黨的工作的優良傳統。所謂生命線,是指蘊含和貫穿在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之中的發展過程和發展方向問題。我們所要推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要加強黨在經濟方面的代表性功能,進一步認識生產力的時代性,把握新的歷史時期先進生產力的基本特征及其對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新的要求,調整生產關系,為先進生產力的發展開辟道路。
對于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的關系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這個問題上的基本觀點可以概括為: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因此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這原本是辯證的統一,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將它們割裂或對立起來,這就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肯定生產力在社會發展中最終的決定作用;我們還是辯證唯物主義者,又充分肯定精神對物質、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生產關系對生產力、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政治對經濟的巨大的反作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僅要實現經濟繁榮,而且要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不能設想,一個沒有強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二十年的實踐證明,越是改革開放,越要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只有思想政治工作加強了,才能促進改革開放的健康發展。
2、思想政治工作應與樹立理想信念相結合,與道德教育相結合
隨著改革開放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結構和社會運行機制從一種形式轉向另一種形式。社會的變革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同時也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在社會轉型時期如何根據社會生活的新特點,卓有成效地開展理想信念與道德教育,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課題。
在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日趨多樣化的背景下,一個人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理想,不能不涉及價值標準問題。從目前人們選擇的狀況分析,人們對理想信念的認同和接受,往往與個人利益的得失聯系在一起。鄧小平同志曾提出“用事實來教育我們的人民”,是社會轉型期間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指導方針。當人們看到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給人們帶來實際的個人利益時,接受性和認同率就會大大提高。然而,由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復雜性,人們的利益不會同步增長,在改革過程中,甚至有一部分人的利益會受到影響,這就給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課題。我們要堅持把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作為理想信念的主旋律,但面對一些特殊的情況,要對不同的對象、層面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是醫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的原動力,是團結人、疏導人、教育人、改造人的有效途徑。我們要繼續按照 “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新的歷史時期,始終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以此來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
(作者單位:唐山市人民醫院)